標籤:

如何初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可以導致心、腦、腎、眼、神經等多臟器損害。因此,到醫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確診斷以外,還應進一步明確是否合併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其他代謝紊亂,有無糖尿病引起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病情嚴重程度究竟如何。把這些問題都查清楚了,也就達到了我們看病的目的,同時,也為今後的系統治療提供了全面的依據。

  患病時,為了系統了解病情變化及合併症/併發症情況,建議可選做下列一些檢查:

  1、與診斷、分型有關的檢查

  (1)血糖: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是診斷「糖調節受損」和糖尿病的重要檢查。

  (3)胰島功能: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IRT)和C肽釋放試驗(CPRT)。用於了解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幫助判斷糖尿病的臨床分型。

  2、反應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檢查

  (1)糖化血紅蛋白(HbA1c),正常值為4%~6%,反映近2~3個月內的總體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漿中的白蛋白與葡萄糖結合而成,可反映近2~3周內總的血糖水平。

  3、與代謝紊亂及併發症有關的檢查

  (1)尿常規:包括尿糖、尿酮體、尿蛋白、白細胞等指標,間接反映血糖水平和併發症情況。

  (2)血脂:糖尿病病人往往同時合併脂代謝紊亂,應根據檢驗結果,合理選用調脂藥物,糾正脂代謝異常。

  (3)血壓、血黏度: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隱形「殺手」,初診時就必須注意。

  4、併發症/合併症相關檢查

  (1)體重指數(BMI)。可作為計算每日攝入熱量指導臨床選葯的參考。

  (2)肝、腎功能。了解疾病,指導安全用藥。

  (3)眼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4)神經科檢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5)心電圖、心臟彩超。了解有無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6)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動脈硬化或狹窄。

  (7)胸片。明確是否同時合併肺結核或肺部感染。

  (8)骨密度檢查。了解有無骨質疏鬆。

  5、確診糖尿病後,為了監測病情變化,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應這樣安排檢查頻率

  (1)每次就診必須測量血糖(空腹及餐後)、體重、血壓、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

  (2)每季度檢查眼(視力和眼底)、足(足背動脈搏動、神經病變)、體重、血壓、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

  (3)每年檢查眼、足、體重及體重指數、血壓、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尿白蛋白、血脂(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肝功能、心電圖。若條件允許,應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推薦閱讀:

2017 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修訂,內分泌科醫生如何評價?
預防篇 | 白米飯吃多易得糖尿病!你還要小心這些食物…
預防2型糖尿病
專家支招:糖尿病日常養生妙法
糖尿病患者夏日飲食有講究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