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活著就應該盡情享受

磨難和挫折絕對不是財富,我們應該唾棄以往的那種刻意的磨難教育,應該大膽的推崇人人學會做一個享受人生的享樂主義者,這才是建設與時俱進的和諧社會的根本,這也符合我們傳統文化的老莊之道!一種人與自然的協和之道!何謂天道?天道就是人道!不懂得享受人生的人,便不懂得人生之道!便沒有天道!從而便不會做人,一個真正的人,懂得生活的人!享樂主義萬歲!昨晚中秋值夜班,忙了一晚。死了幾個人,又活了幾個人。一邊是天上高掛的一輪中秋圓月,一邊是太平間里的哀哀哭泣,而另一邊是產房裡的新生兒呱呱墜地的啼哭。人生總是這般矛盾的對立,很多東西都是這般以冷冰冰的哲學的對立統一來顯示,便如這生死,死去是帶著親人無奈的哭泣,而出生又是自己滿不情願的啼哭。或許人因為畏懼這個茫然無知的未知世界,滿不情願的被產婦從母親溫暖的子宮裡拖拽而出,因為無奈而哭。可是活了幾十年後,卻漸漸開始留戀這個酸甜苦辣的世界了,所謂的好死不如賴活,於是人們便從出生時候的畏懼演變到留戀了。哭泣,一個看似悲痛的漢字片語,可是它的涵義又不僅僅簡單如此。 有悲哀而泣, 有喜極而泣!這兩種矛盾對立的情感卻如此在表情上的統一,正如生死其實或許也是一種輪迴,便如月圓,總是回到月缺,然後又是下一個月圓,下一年中秋。於是,月圓月缺,人生如白駒過隙,去日無多。因為職業的關係,看多了生生死死,作為一個醫生的痛苦便是你無能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生死,有時候看著活蹦亂跳的生命從此離開卻無能為力,這是一種良心上的譴責和職業上的尷尬!晚上一個老頭出門被人撞了,無救了。家人還在家裡等著他回去一起吃飯賞月,可是卻等到的殘缺的中秋月亮。這樣的事情總是見得太多,因此,我便常常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起來。 磨難和挫折絕對不是財富。連續12年自強自立,帶著妹妹上學的大學生洪戰輝,在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在獲獎時說過這樣的話---磨難絕對不是財富和值得自傲的。我不知道洪戰輝說這話是謙虛客套還是自己對辛酸往事的無奈。但是我想說的就是磨難和挫折絕對不是財富。不止一次有網友在我一些辛酸的日記後面留言,磨難是一種財富,你會加倍得到回報的。其實我知道這樣的留言是一種安慰。不過從我們受到的教育當中確實把磨難和挫折當作一種人生歷練的財富的。中國人傳統以來便有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訓。所謂「寶劍鋒忙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年寒窗磨一劍」「頭懸樑錐刺股」……。這樣的勵志典故數不盡數。天將降大任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是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但是我要告訴你,小布希和柯林頓都是蜜罐里泡大的。莫扎特童年也和貝多芬完全不同,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的成功。還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比如董建華和曾蔭權是完全不一樣的經歷,但是他們同樣是成功的。苦難和挫折不是成功的必然要素。有時候經歷苦難過多的人儘管生存能力很強,但是他們做夢的能力就弱了,事實上一些偉人都是一些家庭出身顯赫的人[起碼很多革命家都是地主資本家出身],他們因為家庭的關係,能經受得住多一些失敗,所以某種程度來講,他們魄力更大些,更狂妄些。磨難和挫折很多時候是心靈的創傷中國人向來崇尚先苦後樂、苦盡甘來的人生,反對享樂主義。強調壓抑天性、磨練教化自己。事實上對於一個人生充滿磨難的人來說,挫折和苦難是無奈的,我理解洪戰輝那樣的體會。一個從小到大被過多磨難的人往事是不堪回首的辛酸,那是心底深處永遠的痛,一種無可釋懷的遺憾。我接觸或者通過其他方面了解很多歷經磨難的人,從凡人百姓到偉人大腕,因為挫折和磨難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創傷,這樣的創傷或許使得性格比常人堅強,但是卻是病態和變異的。這就好比一個經常受到病毒和細菌傷害的人,他們的免疫力增強了,但是他們自己產生了很多變異,比如耐葯和抗藥基因,他們的染色體有時候因為不停的修補會引起某些突變。好比一個練習鐵砂掌的人,他的手很堅硬,但是手上皮膚的觸覺卻差了,因為常年的鐵砂摩擦,使得手上老繭密布,皮膚角質層增厚,手硬了,手的觸覺卻弱了,這是一種病態。 辯證看待生命在於運動一些搬運工、一些經常練習舉重和練高負荷健美運動的人,他們上了年紀後往往脊柱骨質增生非常厲害,看上去他們渾身肌肉很強壯,但是身體卻已經受傷。事實上那些渾身都是肌肉的練習健美的帥哥,他們的身體每天都在受著高負荷的傷害。經過研究一些老中醫壽命很長,但是並不經常跑步,更別提練習杠鈴啞鈴什麼的,但是他們心態很好。心態正常比所謂形而上學的生命在於運動要實際意義大的多。 生命是在於運動的,但是片面強調強度是有害的。人生是需要一些挫折的,但是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刻意地去人為製造挫折,這是一種誤區。刻意的磨難挫折教育看過一檔央視的《實話實說》,嘉賓是一個富婆有5個孩子,談的是富婆的挫折教育,她為了讓孩子養成吃苦的習慣,在兒子17歲時候就和他簽訂協議,讓孩子自立。這孩子文化程度又不高,結果一個人獨自面對社會,去打工,沒有好工作,找了個搬運的苦力--拖牛皮,每張牛皮200斤,這個17歲的少年,很瘦弱還沒發育完全的身子,便每天做著這樣的苦力。後來又換了一個修電腦的工作,沒有收入,宿舍就住在一個廁所里。孩子在敘說的時候,我看到他內心的痛苦,因為我看到了他隱約的淚花。他母親,那個千萬富婆也哭了。但是他們以及電視台的主持人都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所謂的磨難挫折教育。在電視上看那孩子儘管多了些生活的滄桑,卻少了很多自信,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很難理解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另外一個曾經轟動全國的新聞,天津的一對父子,兒子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於是父親和兒子簽訂合同,對剛出校門的兒子什麼都不問,不給他任何的經濟和財力以及其他幫助,讓他一個人闖世界。後來孩子得到鍛煉。但是在記者採訪時,我隱約感受到他內心的創傷,一種曾經被親人所拋棄的那種無助的憂傷,因為我看到他回憶往事時候眼裡淚花閃爍。我很難理解這些父母的所謂磨練挫折教育,我們以前就經常聽到這樣的論調,「中國的獨身子女一代成長起來將是扶不起來的一代,將會毀掉。」但是許多年過去了,這一代長大了,但是我卻絲毫沒有看到有什麼扶不起來,他們大多數活得很好、活得很健康、很成功,並沒有人們擔心的會被溺愛毀掉。堅硬但是紋理扭曲的雜木並不適合做棟樑我們有很多錯誤的理解,我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溫室里長大的經不起風雨」。但是卻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溫室的長大的東西很高很大很挺拔,野外長大的一般都是營養不良,矮小,而且還有很多是野花和不成才的灌木叢。就好比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一樣,那裡人的生存能力特強,但是同時也是滋生犯罪的群體。因為他們的生活是一種無奈的缺少陽光的生活。水杉樹或許材質不是很堅硬,但是木材紋理直、順、高大。有些木材很硬,比如一些雜樹、花梨木等,但是後者一般長得不是很挺拔,都會歪歪扭扭,即使你人為地經過修剪、捆紮、綁,結果矯正,它們長得也可以外表很筆直,但是它們的紋理是扭曲的、它們的樹皮下的身子上傷痕纍纍、滿布結疤。這是傷痕帶來的所謂成才的代價。 堅硬但是紋理扭曲的雜木並不適合做棟樑,因為容易走性,就是受潮後容易扭曲! 壓得越低,反彈得越快是的,一個受到過多挫折和磨難的人人格有時候是扭曲的。這些挫折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難以忘卻的傷疤。我單位就有這樣的家庭,父母很早就離婚了,結果生下來的2個孩子長大以後,都離婚了,一家三口現在全部離婚,因為父母失敗的婚姻給他們心理造成了很深的傷害,那些婚姻破滅的家庭對拋棄家庭的父母有一種深深的敵意,最後影響了他們的婚姻家庭觀。我們歷史上也有一些偉人,因為他們小時候扭曲的人格,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悲劇,有人就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便導致了後來報復某一社會階層的一種忌妒扭曲的人格。歷史上的楊廣便是這樣,父親楊堅對他小時候教育極度地嚴格嚴厲,導致他內心的扭曲,父親在世他是一個謙謙君子,父親剛剛死去,他便把父親的妃子立即召來,狠狠地都睡了一遍。然後好像和江山社稷有仇似的,沒命地折騰,很快就亡國了。過分而刻意的挫折教育和壓抑教育容易使人心理扭曲,好比一塊被壓彎的木版,壓得越低,反彈得越快,這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挫折是無奈的,這就好比未必一個失戀次數很多的人以後婚姻便會幸福,這不是理由,經驗不是未來幸福的理由,很多初戀就結婚的夫婦同樣婚姻很美滿。事實上很多貧窮家庭的孩子,他們的人格是壓抑的,他們的心底有深深的自卑,他們對人生有巨大的負擔,他們對成功的渴求導致自己巨大的壓力,他們非常羨慕富裕家庭孩子的快樂爽朗的笑聲和發自心底的自信。他們經受的磨難是無奈的,沒有選擇的餘地,有時候我們會看到這樣的負面新聞:『一個大學生不讓農村來的窮困母親進校門。害怕衣衫襤褸的母親讓自己丟面子』。我們在譴責這孩子時,我們不可否則他的人格已經扭曲。我和同事們剛參加工作時睡眠很好,但是經過幾年後,很多經常值夜班的人睡眠都不好了,因為一種正常的生物節律被打亂了。經受適當的挫折對人生是有好處的,但是中國人往往有點矯枉過正,他們擔心獨身子女的挫折不夠,他們看到西方人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所以便學習了,卻沒學到人家教育的內涵,學到了表面的形式主義。他們看到日本兒童在雪地里只穿褲頭打鬧,認為是種磨練,但是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冬泳。這不是通過鍛煉可以獲得的,很多人估計不管怎麼練都不能適應,反而會患上關節炎或者風濕病。還有國內的企業片面學習國外企業的壓力,搞所謂的末位淘汰,結果100人當中99人考試100分,那一個99.9的也要被淘汰,結果人人自危,很多人患上嚴重心理疾患,有人過勞死。可以這樣說,經過高三階段的學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心理健康的,大部分人心理都有問題,這樣的挫折是無奈的。 要提倡順其自然的挫折教育 因此,挫折教育應該是自然的,適當的,不需要過度病態的人為製造。溫室長大的東西未必就不能經歷風雨。你在過度地給孩子製造挫折的時候,要知道孩子柔嫩的心靈也受傷了。很多家長讓孩子學著學那,鋼琴、舞蹈、書法、圍棋……,只要能學的什麼都學,即使孩子不喜歡鋼琴,但是也要學,美其名曰:起碼可以通過學鋼琴能磨練堅強的意志。 可笑的磨練意志,或許意志沒磨練成,孩子心裡傷疤卻磨出來不少了。有的老師責罵孩子:「你怎麼這麼笨」! 孩子傷心的落淚了,家長和老師居然認為這樣的責罵是一種挫折教育。還有的家長害怕寵壞孩子,從來都是把心裡的愛意強制按捺而不表露形色,整天對孩子冷冰冰、吹鬍子瞪眼睛,所謂的把愛放心裡,卻忘記了孩子一直到長大後永遠覺得愛自己愛得沒有理性的姥姥或者爺爺最親切最溫暖,那個整天對自己吹鬍子瞪眼睛的爸爸或者媽媽,儘管覺得是為自己成長好,但是還是覺得童年缺少了一點愛。

傅雷的家庭教育是錯誤的看過《傅雷家書》的人可以細心揣摩一下,鋼琴家傅聰想起慈愛的母親一直有種暖暖的溫馨,想到嚴厲的爸爸傅雷,一直有種複雜的情緒,父親是對自己好的,但是卻缺少了一種人倫之愛,是一生的遺憾,因為傅雷對孩子太嚴厲了。

傅聰曾經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說過:其實自己並不愛鋼琴。因為常年的專業練習,他患上了腱鞘炎,常年累月戴一隻薄薄的有彈性的手套用來止疼。 很多人總是有這樣的觀念:『似乎只要有傅雷這樣的嚴格教育,傅聰必定能成長為一個鋼琴家』。這種觀念很錯誤,一個人成為鋼琴家的可能性很複雜,有種種不可預測的因素來決定,不否認經過比如朗朗父親那樣變態的苛刻教育是可能把孩子教育出一個鋼琴家,但是這樣的概率同樣很小。我具體闡述一下:經過這種變態的嚴苛教育,可以令一個孩子成為鋼琴家的概率為1%。而普通人的寬鬆教育成為鋼琴家的概率為1/1000000。但是,這種嚴苛教育對孩子心理傷害的概率為:心理傷害為90%。而普通寬鬆教育基本沒有心理傷害。那麼!何謂成功人生,是做一個成名成家但是心理一直耿耿於懷的有心理瘡疤的名家,還是做一個心理健康、快樂平淡的普通人? 這是兩種教育觀,兩種人生觀。 而話再說回來,普通的寬鬆教育未必就不能成才,及時的發掘孩子天賦,適時的挖掘潛力,並給與孩子適度的壓力。這個孩子一樣可以成才。 關鍵是壓力要適度,而那種片面追求苦練、苦讀、苦幹的這種人生觀、教育觀才是錯誤的。應該提倡一種中庸人生觀、人才觀、教育觀! 而我們的學校現在普遍的只關注分數,只關注作業。卻沒有相應的心理輔導老師,有的學校儘管有,但一是心理輔導老師是個擺設,應付檢查的擺設;二是心理輔導老師很不合格。 這裡的不合格有幾方面,一是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知識不足;二是對工作不熱愛,說白了就是不愛孩子、不愛學生,這樣的心理輔導老師怎麼可能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呢!專業心理知識再多也是無用! 賭博教育

話再說回來,傅雷和朗朗父親的家庭教育簡直是一種賭博,這是什麼賭博呢? 1%甚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可能把孩子教育成為鋼琴家,但是卻有30%的可能把孩子教育為一個心理變態扭曲的瘋子。這樣的賭注太大,遠遠沒有把孩子教育為一個普通人,但是心理沒有扭曲的普通人的賭注小,顯然普通寬鬆教育更合算、更環保、更綠色、更符合人性、更貼近自然。 因此,我們如果想改變教育觀念,必須先從改變人生觀開始,崇尚一種快樂平淡的綠色人才觀、綠色人生觀!自然人生觀,綠色人生觀,享樂人生觀我們要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一種正確的幸福觀,所謂成功絕不僅僅是先苦後樂,苦盡甘來,這是一種誤區。人生如果是100年,一開始的50年是磨難的話,即使後半生50年是幸福的,那麼這樣的人生不能算一個真正幸福的人生。如果這前50年的磨難可以減少,那麼最好還是不要,這前50年幸福還是後50年幸福,對人生來說意義都是一樣的。什麼叫成功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一種和諧的人生,絕對不是所謂的事業成功或者有錢有名,大富大貴。現在的父母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精英教育,為了把自己孩子培養成未來社會的精英,於是人為的設置了過多的挫折和磨難教育,讓小小的童年不堪承受之重。做一個普通平凡的快樂的人就是一種成功的人生。這樣想來或許做父母的和一些教育家們似乎應該想一想,是不是有時候給孩子適當的多愛一些,多一些溺愛又能怎樣?難道多些溺愛便能把一個孩子害了嗎?未必!我周圍的一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同學,我看他們現在也活得好好的。只是不要溺愛過度。應該崇尚自然的人生觀,自然的教育觀,自然的挫折觀。順其自然,讓孩子和周圍孩子們一樣在普通的環境里生長。家庭條件好的,可以給孩子適當創造一些好環境,這未必就會害了他。更沒有必要人為的磨難,所謂的憶苦思甜,這沒有多大必要,不能因為自己小時候連雞蛋沒得吃,就逼著孩子一定要喜歡吃、頓頓吃,不能因為自己小時候經常穿補丁衣服,就讓孩子也象自己那麼艱苦,時代不同了,觀念也需要更新。一個成功的人就是一個心態健康的適應社會的人,不要太低估孩子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也不要隨便認為缺少挫折和磨難的小皇帝們將來走向社會會有多大困難,這種擔憂需要,但是過分就有點杞人憂天了。挫折和磨難絕對不是財富,一個心態健康的充滿甜蜜愛意的成長過程才是財富,那麼還是很自然地儘可能給孩子們一些愛吧!不要僅僅認為那會害了他們。我們要拋棄那種陳腐的挫折奮鬥人生觀。人生應該充滿愛和樂趣,不管是在什麼年齡段,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老年,都應該少些挫折多些快樂,健康快樂地成長生活。人生苦短,去日無多,我們應該珍惜我們人生旅途的每一分、每一秒,盡情的享受人生的美好,苦中作樂,平淡中的滿足!那麼,讓我們大膽地做個享樂主義者吧!
推薦閱讀:

婚姻漸冷,只有「小三」能讓我們感覺還活著?
活著,就是一直在歷練
人活著:別省,別等!別忍,別恨!(好文)
我活著,所以,我幸福!
人活著,六個不能缺(精闢)

TAG:享受 | 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