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舊影】日俄戰爭關乎中國命運

1904年2月8日,由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襲駐紮在中國東北軍港旅順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從而拉開了日俄戰爭的序幕。15個月以後,1905年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全殲長途遠征、萬里跋涉前來遠東增援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至此,空前慘烈、血腥的日俄戰爭,以海戰始,也以海戰終。新興的日本在戰場上擊敗老大的俄國,基本確立了其在遠東的強勢霸權地位。

圖為「不公平的擂台」,意指強大的白種人沙俄與黃種人日本分割東北亞的局面

俄軍騎兵屠殺中國百姓

經此一役,日本擊敗貌似龐然大物的沙俄帝國,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囊中之物,中國東北南部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遠東之於日本,成為他們心目中不容他人染指的禁臠。經此役「勝利」的刺激,日本舉國上下充斥著進一步對外擴張的心勁,軍國主義思潮急劇膨脹,日本正在成為遠東的戰爭策源地。俄國則因為此役之大敗,沙皇權威大跌,革命思潮蔓延,社會動蕩,危機四伏,埋下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遠因。美、英、法、德等國在日俄戰爭期間出於各自利益的考量而採取的不同立場與因應,造成遠東國際關係的動蕩、分化和重組,也為其後兩次世界大戰的不同陣營組合預埋伏筆。極而言之,日俄戰爭在20 世紀初的東西方列強關係史和遠東國際關係史上都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戰事。

日軍總司令大山岩騎馬進入奉天城,意氣風發,兩旁的日軍揮舞著旗幟,後方則有許多圍觀的中國民眾。

不過,作為中國人,無論是在日俄戰爭發生當時親歷其事或者通過各種傳媒耳聞目睹戰事的中國人,還是戰爭過後仍然對於這場戰爭關懷、關心、關注的中國人,乃至此刻正在觀看這些日俄戰爭圖片的中國人,更關心的還是:日俄戰爭對於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奉天俄軍強征中國人民物資

這場對於日俄兩國而言事關國運從而打得你死我活的空前大戰,其陸地作戰的主戰場卻發生在中國的東北,其所爭奪的利益,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國的東北。無論雙方的勝敗如何,中國都是最大、最直接、最傷痛的受害者。

在日俄兩國對東北爭奪的過程中,東北的真正主人——中國,卻基本沒有發言權,好似置身事外,任由別人決定自家領土的命運。日俄大戰爆發前,戰雲密布之時,日本卻要求中國,「不願他國摻入,並願貴國中立,以免他國借口,橫生枝節。惟貴國內地須自固守,勿使變亂。」清朝重臣李鴻章認為,此時「附俄則日以海軍擾我東南,附日則俄分陸軍擾我西北,不但中國立危,且恐牽動全球」,所以,他的主張是,「日俄果決裂,我當守局外。」

正是在這樣的尷尬處境中,日俄戰爭爆發後,清朝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在1904 年2月12日發布上諭稱:「日俄兩國失和用兵,朝廷軫念彼此均系友邦,應按局外中立之例辦理。」因此,日俄戰爭便出現了如此奇特的情景,日俄雙方在中國的土地上廝殺,傷害的是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爭奪的也是中國的土地資源物產,反倒反客為主,理直氣壯,大打出手,毫不顧忌;可是這片土地的所有者卻無從置喙,毫無發言權,在這片土地上當政的政權,甚至於乾脆將自家的地盤劃給別國用於戰爭,聽任別國在此為所欲為。中國東北的民眾,在日俄兩軍的戰場纏鬥之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和慘重的犧牲。

1905年春夏之交,日俄戰事基本結束。當年9月,日俄兩國簽訂朴茨茅斯和約,就兩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分贓達成妥協,俄國將旅順、大連租借權和中東鐵路南滿支線(長春至旅順)路權及其他有關權利,轉讓給日本,南滿從此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而俄國則退居北滿。

日俄戰爭的發生,繼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又一次暴露了中國的國力羸弱及其軟弱無助。彼時彼刻,無論是清廷,還是民間社會,即便是那些曾經最為頑固保守、抵拒變革的人士,也不能不承認,中國必須有所變化,否則只能是「亡國滅種」,重蹈那些殖民地國家的覆轍。

日俄戰爭中日本被認為是以小擊大,以弱擊強,結果卻是日本大勝完勝而俄國大敗完敗,在不少中國人尤其是部分中國知識人心目中,這是君憲(日本)對專制(俄國)的勝利,從而更激起他們的政治變革要求。1905年清廷破天荒地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06年,五大臣考察歸來的報告,建議改行君主立憲。慈禧太后亦順水推舟,在當年9月下令「預備仿行憲政」。清末「新政」由此而向政治領域推進,「立憲」成了清廷無法迴避的政治主題,立憲運動風雲四起,在清末政治發展演進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也是在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舉考試製度,設立學部,主管全國教育。派人出洋考察憲政、廢除千年科考制度,它們都發生在1905年,都是清廷體制內高層所為,雖然可以理解為清廷實行「新政」的邏輯結果,但是也不能不說與日俄戰爭受到的刺激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1905年7月,清政府為挽救危局,派遣五大臣考察西方憲政

在清政府的對立面,體制外的革命黨人方面,1905年也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份。自1894年孫中山創立興中會,開始反清革命運動以後,革命思潮即在不斷擴散之中。1905年,年僅20歲的《革命軍》作者鄒容庾死獄中,陳天華有感於祖國之危亡在日本憤而蹈海自殺。兩位革命者的非正常死亡,進一步刺激了革命思潮的發生、發展及其蔓延,也使得早已不滿清廷頑固保守做派的革命黨人更加傾向以革命行動推翻清朝統治。也是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使得反清革命有了統一的組織形態和領袖人物。而這與日俄戰爭的刺激、清廷因應的無能無力又是分不開的。

日俄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所經歷的傷心慘痛的一頁,其所留給國人的深重創傷,至今思之,尤令人感憤不已;日俄戰爭也是催人奮起的警示,無論是當時清廷體制內的當政者還是體制外的革命者,都從日俄戰爭中汲取到對於各自所走之路所必需的信息或警訊,從而使這場戰爭在實際上成為推動清末中國變革的強力催化劑之一。

(本文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刊載時有刪節。)

-------------------------------

雲端漫步,指上翻飛

敬請關註:

雲端


推薦閱讀:

美國再次升級B-52H 老古董再次進化
世界擁核國家中,為什麼只有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為何戰俘被集體屠殺時不會反抗?
都是外族入侵,為什麼滿清滅了明帝國,而日本侵華戰爭失敗了?
這場戰爭,為華夏文明奠基,戰敗者融入苗族

TAG:中國 | 戰爭 | 命運 | 雲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