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祖庭華嚴寺簡介
八宗之首 華嚴宗華嚴宗思想源於印度佛陀時代,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唐初杜順大師在華嚴寺依據《華嚴經》開創了華嚴宗;華嚴宗又因該宗的實際創始人法藏大師被武則天禮為國師,賜號「賢首」,又稱「賢首宗」;華嚴宗思想影響了中國佛教七個宗派的形成,亦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巨大;華嚴宗思想是佛教文化與中華文明水乳交合的文化象徵,其「圓融和諧」思想為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華嚴宗供奉的「華嚴三聖」中,毗盧遮那佛為佛的法身佛,寓意清凈圓滿,文殊菩薩為智慧的象徵,普賢菩薩為修行的代表。
華嚴祖庭 華嚴寺華嚴寺為世界佛教界公認的華嚴宗祖庭道場,據史料記載,其建造年代有多種說法,最早建於漢代,興於隋代,盛於唐代。自建造起幾易寺名,自唐代起名為華嚴寺,故有些資料認為華嚴寺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隋唐期間,華嚴寺一度成為「世界佛教中心」;華嚴宗五代祖師,在這裡弘揚佛法和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圓寂後亦在寺內建塔供奉;華嚴寺為弘揚《華嚴經》和華嚴宗思想的搖籃,唐代華嚴思想經由華嚴寺傳播到日本、韓國等世界各地,為國內外佛教徒朝聖禮拜的聖地,亦為連接海內外佛教信眾的橋樑紐帶;華嚴寺在完成佛教中國化進程,促進世界文明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和重要的佛教地位。
華嚴法脈 唐五祖初祖杜順大師,依據《華嚴經》開創了華嚴宗,大張華嚴教綱,為唐太宗李世民國師,賜號「帝心尊者」,世傳為文殊菩薩化身;二祖智儼大師,繼承了杜順大師的法脈,大振華嚴宗宗風,世稱「雲華尊者」;三祖法藏大師,為華嚴宗實際創始人,女皇武則天國師,賜號「賢首國師」,圓寂後追封為「鴻臚卿」;四祖澄觀大師,為華嚴思想集大成者,著述達四百餘卷,先後連任「七朝帝師」,管理全國佛教事務;五祖宗密大師,為華嚴宗思想的拓展者,為文宗及宰相裴休之師,圓寂後被宣宗追謚為「定慧禪師」。
華嚴志業 弘修道華嚴寺今後弘法修學的步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 重建祖庭:成為僧信安住心靈歸宿;2、 文化教育:建立僧信整體教育平台;3、 民生關註:形成僧信臨終關懷體系。
推薦閱讀:
※孔子、顏子、曾子、孟子四聖簡介及四姓輩份排行說明
※揚州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簡介
※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蕭紅《呼蘭河傳》簡介
※楊式太極內派功法簡介
※《青雲志2》簡介?
TAG: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