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臨床觀察 中醫中藥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摘要】 目的 觀察針刺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84例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2例採用針刺法;對照組42例,採用口服西藥治療。均治療1個月後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7.6%、85.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論 針刺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效果良好。

  關鍵詞 帶狀皰疹 神經痛 針刺療法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病,而其後遺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和學習。其主要臨床表現有疼痛較劇,感覺異常,稍有刺激即可誘發,並伴夜寐不安,精神疲憊,治療較為棘手。2002年10月~2004年4月期間,筆者採用針刺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42例,並與西藥治療42例進行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4例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50~60歲17例,60~70歲25例;療程2日~1年6個月;病變位置:胸脅背部23例,腰腹背部18例,頭部1例。對照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51~60歲18例,60~70歲24例,療程3日~1年7個月;病變部位:胸脅背部22例,腰腹背部19例,頭部1例。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均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診斷標準。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取穴 循經遠取為主,輔以局部取穴,病變在頭部取患側風池、攢竹、四白、下關、曲池、合谷、外關,同時患處圍刺,針尖向圍圈斜刺。病變在胸脅背部取其肋間同側的夾脊穴,患側曲池、支溝、合谷、陽陵泉、太沖,疼痛較顯著取阿是穴;同時患處皰疹分布帶圍刺,針尖向圍圈中心斜刺。病變在腰腹背部取同側相應夾脊穴;同時取患側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疼痛較嚴重者取阿是穴;同時患處皰疹分布帶圍刺,針尖向圍圈中心斜刺,針用提插瀉法得氣後留針45~60min,皮損處麻木不溫者將紅外線神燈照於患處上方。   1.3.2 對照組口服鎮痛葯卡馬西平0.1g,每日2次。   1.3.3 療程 兩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治癒,患處疼痛消失;好轉,患處疼痛減輕,可以忍受;無效:患處疼痛無變化。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歲,退休工人,2個月前勞累後左側胸背部疼痛,很快出現簇狀水皰,粟粒至豆大。個別皰液混濁,呈現條索狀,從胸至臍下。給予抗病毒、消炎及外用藥物治療,2周後皮損消退。口服卡馬西平1個月,疼痛稍減仍劇,伴夜寐不安、情緒低落,表情痛苦,面容憔悴;胸背T 11 ~L 2 棘突處壓痛,局部痛覺過敏;舌黯紅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治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取左側曲池、支溝、合谷、陽凌泉、太沖、T 11 -L 2 左側夾脊穴,痛處取阿是穴,患處圍針斜刺,同時患處上方予紅外線神燈烘照,提插 瀉法,5min行針1次,留針50min,起針後患者感覺疼痛大減。共治療10次,痛感基本消失,2個療程後疼痛全無。6個月後隨診無不適。   4 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髓後根感覺神經節或腦神經節所致。皮損沿周圍神經支配區域分布,病毒可長期潛伏於機體神經細胞內,當免疫功能低下時發病。一般經積極抗病毒治療大部分可愈,唯有一些年老體弱者常於皮損消失後遺有疼痛。   此病祖國醫學稱「蛇瘡」,又名「纏腰火丹」。由肝氣鬱結或濕毒阻遏經絡氣血凝滯不通而發病。由於病毒處脊神經受損,胸、腰、腹部的病變取同側相應夾脊穴阻斷疼痛衝動傳導,胸腹多誘發足少陽、足厥陰經,故取支溝、陽陵泉、太沖等穴疏通經氣,腰腹部乃足陽明、足少陽、足太陽經所居,當取陽陵泉、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等,頭為諸陽之會,與此同理,阿是穴及圍刺可增強止痛效果。提插瀉法針刺,以除滯留經絡之邪,針對年老體弱患者時,留針時間宜長,以候氣至。加用紅外線神燈可增溫通經絡之效。因而諸穴相配,共奏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瘀止痛之功,不失為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較好手段之一。   (收稿日期:2004-07-03)

  作者單位:065400河北省香河縣中醫院

推薦閱讀:

治療白帶增多,中醫經典方葯完帶湯!
我收回之前說知乎遲早要變成巫呼的言論,知乎還是有光明的。
用了開塞露,便秘就離不開了?一味中藥搞定便秘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蛇床子
《談一談為什麼不要吃中藥?》——小兒外科副主任裴洪剛

TAG:世界 | 中醫 | 中藥 | 神經 | 治療 | 帶狀皰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