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由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周邦彥《六丑》以及王沂孫《齊天示.蟬》論宋代詠物詞的發...

由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周邦彥《六丑》以及王沂孫《齊天示.蟬》論宋代詠物詞的發展

宋代是我國詞這一文體最為興盛的時期,詞人輩出,佳作頗豐,成為我國古代繼唐代之後的又一枇杷。在宋代,詞人眾多,詞作大家也是數不勝數,如柳永、蘇軾、周邦彥、辛棄疾等;名篇佳作浩繁,題材也廣泛,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即便如此,凡事總有一個發展過程,宋詞的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自然地,宋代的詠物詞也是有其發展過程的。

宋詞一開始並不受到文人的重視,一直被認為是「艷科」,只在花街柳巷中傳播,一小部分供皇臣貴族興歌伴舞所用文人墨客是不屑一顧的。即便後唐溫庭筠、南唐後主李煜等在宋代之前作過不少佳作,但詞的地位直到柳永、蘇軾的時候才得以確認,尤其是蘇軾提出了「詩詞同源」說之後,詞才與詩並駕齊驅,為廣大文人墨客、市井階層所推崇,詞的題材也因此而無所不包,詠物詞也應運而生,並隨著其他題材的詞不斷地發展著,並在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些不同的特點並不是體現在藝術手法上,而是主要地體現在思想內容上。詠物詞與其他的詞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但跟詠物詩卻有著許多的共同點,都是主要地進行物的描寫,並在描物的時候注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將物進行幻化、情感化。而這被注入的思想情感總因個人的人生經歷、生活的社會背景等的不同而各有所異,宋代的詠物詞便是因此而不斷地變化發展著。這一變化發展可以通過以下三首由不同時期、不同詞人創作的詠物詞找出一絲絲的脈絡。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詞是北宋大文豪蘇軾之作,是他被貶謫黃州時,對其好友章質夫所寫的《水龍吟》的和作。章質夫所寫的《水龍吟》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於是,就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這首詞內容上主要是題詠楊花,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詞的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所描繪的似乎是怨婦思夫之情,實則是作者借楊花來抒發自己一生坎坷、飄乎不定的人生苦悶之情!

六丑.薔薇謝後作

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最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此詞為周邦彥的詠物名作之一,主要寫的是謝後的薔薇花,層層轉折,前後照應,所抒發的是作者的惜春傷逝之情!

齊天樂.蟬

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該詞是王沂孫所寫。作者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的不僅是自己沒落的身世和內心深處的凄楚、頹廢心情,更寄予了作者滿腹的家國之恨以及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

由於個人經歷和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儘管都是詠物詞,並且都寄託著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但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卻迥然不同。蘇軾寄托在楊花上的主要是作者的飄泊不定、人生浮沉的個人身世之感;周邦彥所賦予在薔薇花上邊的是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以及春天將逝的惜春傷懷之情;而生活在南宋末年的王沂孫所抒發的則是自己沒落的身世之感和內心深處的凄楚、頹廢心情,以及滿腹的家國之恨與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這也便是宋代詠物詞一絲的發展脈絡。

推薦閱讀: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與譯文(含賞析)
蘇軾詞(一)
蘇軾與佛印的故事
蘇軾,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瀟洒 (上篇)

TAG: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