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擁有百艘大船和數千火炮的清軍,為何連一個小海盜都奈何不了丨團長說歷史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多少強大的帝國,終是化作了歷史的塵埃。尋王朝興衰之奧秘,鑒古往今來之經驗。《團長說歷史》,每周四,與您準時相約。
中國古代水師的絕唱
清朝與鄭家的曠世海戰
【團長說歷史專欄 第十二期】
歷史堂團隊作品文:埃爾文
在明朝中後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和火器水平逐漸落後於西方,到了明末,由於財力的枯竭,明朝的戰船更是朝著小型化發展,水師實力進一步被削弱。雖然明朝政府已經無力統治海洋,但得益於沿海繁榮的走私貿易,以鄭芝龍為首的中國海盜們財力逐漸雄厚,並開始引入西式船體和西式大炮,鄭芝龍的料羅灣海戰更是宣告了中國人對於南海無可置疑的統治權。鄭芝龍降清後,中國的海軍發展暫時陷入停滯,但很快為了對抗佔據台灣的鄭家勢力,清朝再一次重啟了對水師的發展,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清鄭兩方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軍備競賽,而中國水師的發展也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明代的常用的福船模型
01.強大的鄭家水師
要說明朝末年東亞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莫過於鄭芝龍的海盜集團了,鄭芝龍依靠走私賺來的巨額利潤,打造了一支極為強大的艦隊,並足以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相抗衡。在與鄭芝龍的長年交戰中,荷蘭人詳細記述了鄭芝龍水師的方方面面。
在《巴達維亞日記》,荷蘭人寫道:「我們在廈門城下發現一支由25至30條威武壯觀的戰船組成的勢力相當的艦隊,此外還有15至20條小型戰船,所有船隻裝備有大炮,配備充足的人員和武器彈藥,長官先生余同月12日率領快船Tessel、Weesp、Couckebacker、Catwijck和Kemphaen對她們發起攻擊,結果沒有遇到敵方的絲毫抵抗,將她們全部焚毀、轟炸殆盡。據中國人自己稱,中國從未整訓過規模如此強大的艦隊。」
在《熱蘭遮城日記》中則記載:
「遭燒毀約有二十五到三十艘大的戰船,都配備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門大炮。」
▲明末西方人筆下一艘停泊在福州的大型戰船
從荷蘭人的描述中,鄭芝龍的戰船一點也不小,甚至可以被稱為「大」,而其裝備的火炮也被明確描述為大炮。這些大炮筆者估計是發射12磅以上彈丸的西式艦炮,因為西方人對於軍艦裝備的記載向來準確。比如,下面這幅1637年英國人繪製的明朝政府戰船,其作者芒迪明確記載了這艘船雖然很大,但是上面都是些只能傷到人的小炮,可見西洋人對於炮的大小輕重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而《熱蘭遮城日記》由東印度公司的專業武官所寫,其專業程度毋庸置疑。而根據荷蘭人的其他史料,我們可以推算出鄭芝龍的大型炮船至少在大小上與荷蘭戰艦不相上下,而其火力也相當於荷蘭的輕型戰艦。
而在鄭家的敵人清朝的記述中,鄭家水師的實力也著實恐怖,施琅在《飛報大捷疏》中羅列澎湖大戰勝利後清軍的繳獲時提到:查所獲紅衣大銅炮十二位,每位重有四、五千斤,炮子大者二十二、三斤,中者十七、八斤,次者十四、五斤。鉎鐵大炮二位,每位重七千餘斤,用炮子三十餘斤。尚焚毀炮船所配之炮,俱已沉落在海,現在尋撈。
從施琅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鄭家裝備有大量重炮,其分別相當於西洋海軍的32磅、24磅和18磅艦炮,可以看出,鄭家水師在裝備上已與世界潮流接軌,如此強大的火力,足以讓鄭家水師在東亞地區所向無敵。
▲清軍武器配圖
02.發展迅速的清初水師
為了對抗擁有大炮巨艦的鄭家,清朝也開始開動馬力大力擴張水師,建造大船巨炮,就以康熙二年所建的出使琉球的封舟為例,使者張學禮在其記述《使琉球記》中記到:「其船形如梭子,上下三層,闊二丈二尺、長十八丈(約56米)、高二丈三尺。……船尾設戰台。桅杆,眾木湊合,高十八丈,俱用鐵裹;桿頭有斗,可容數人觀風瞭望。……上層列中炮十六位、中層列大炮八位。而這艘封舟除了搭載200名使團成員外,還載有334名水兵。當時,荷蘭人派遣使臣與張學禮商議共同對抗鄭家之事,因此,張學禮也見到了荷蘭的武裝商船,由此得以對荷蘭船和封舟進行對比。張學禮評價到「其船堅而且穩,左右前後俱有大炮,過海最善。所造二舟雖堅固不及,而寬、廣過之。」這段的意思是荷蘭船堅固穩重,前後左右都裝有大炮,最善於在海中航行,雖然封舟不及荷蘭船禁錮,但是卻更加寬大宏偉。
而當時的清朝水師主力,其船長與火力也遠強於清朝中後期,當時清朝的主力戰船為大鳥船和趕繒船。其中,大鳥船一般長12丈(37米)左右,最大的則有15丈(47米),有兩層火炮甲板。而趕繒船作為輕型戰船則略小,其長度在9丈左右(27米),有一層火炮甲板。到了康熙十八年,與鄭家對峙的福建水師已擁有戰船240艘,官兵2萬5000人,其水師實力總體上與鄭家已經不分上下。
▲清朝水師戰船
03.清朝與鄭家的曠世海戰
在擁有了強大的水師後,清朝水師立即展開了對鄭家的進攻,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領84艘大鳥船,152艘趕繒船直取澎湖。而鄭家主帥劉國軒也率領戰船200艘前來迎戰其中,鄭家的主力是鄭家獨有的炮船,關於鄭家的炮船,施琅記到:
「每賊炮船安紅衣大銅炮一位,重三四千斤,在船頭兩邊安發熕二十餘門不等,鹿銃一二百門不等。炮火矢石交攻,有如雨點。煙焰蔽天,咫尺莫辨。」
起初,清朝水師並沒能佔得優勢,因為漲潮突然,風向不利,有很多清朝戰船被潮水衝到了岸邊。鄭軍抓住機會,派出艦隊從兩翼包抄,施琅救船心切,中途被鄭家鳥銃射傷右眼。但是在交戰中,鄭軍指揮之一林升也中了清軍炮彈,左腿受傷,鄭軍被迫撤離戰場。
▲19世紀清朝結合中式帆船和西洋戰艦製造的新式炮船,鄭芝龍當時裝備英國大炮的新式炮船可能與此類似
之後,颱風四起,劉國軒率領鄭軍突襲清朝水師,但被以逸待勞的清軍擊退,之後,施琅乘勝追擊,在大海上與劉國軒展開了決戰。剛開始,海上吹起了西北風,有利於鄭軍進攻,劉國軒隨即號令炮船萬炮齊發,清軍損失慘重,清將朱天貴更是中跑身亡。眼看鄭軍就要獲勝,但到了中午,風向突然轉為了南風,變為對清軍有利,清軍隨即命令全軍反攻,並且命令戰船集中用炮火攻擊劉國軒的旗艦。由於風向不利,鄭軍大敗,損失戰船190艘,死傷12000人,被俘5000人,劉國軒則率領旗艦落荒而逃,奔向台灣。清軍僅陣亡329人,傷1800人,戰船無一艘損失。澎湖列島遂歸於清朝,之後不久,台灣淪陷,鄭家政權隨即滅亡。
為何鄭軍敗的如此之快,實際上在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在鄭芝龍時期,鄭家可以在大陸得到優質的木材用來造船,而到了台灣,所用的木材與大陸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優質木材的缺乏直接導致了鄭家的船隻趨向小型化,造船能力大幅下降,而台灣一省的稅收也不足以為水師購置鑄造足量的大炮。清朝這邊,由於坐擁大陸雄厚的資源,無論損失多少戰船火炮,都可以補充,而鄭家呢,基本上是損失一艘少一艘,此消彼長之下,鄭家的失敗實際上已是一種必然,小小的台灣,終究無法與整個大陸的資源相抗衡。
▲海上激戰
04.清朝水師的沒落
雖然清朝初年的水師如此強大,甚至超過了海盜出身的鄭家艦隊。但是隨著台灣的收復以及海上威脅的消除,清朝對於龐大水師的需求漸漸降低。自康熙之後,清朝的水師不斷縮水,到了道光年間,清朝水師已經完全淪為了一支只有小型戰船的海上緝私隊。道光年間的清朝水師,不僅遠遠比不上西方列強,甚至相對於清初也大大退步。此時的清朝水師早已沒有了封舟和大鳥船這種大型戰船,有的只有趕繒船這種小型戰船以及從民船中選拔的米艇和安梭船,其中大者不過長七丈(23米),其長度還不及清初大鳥船的一半。
▲馬嘎爾尼繪製的清朝戰船,其體型較小,載炮不超過10門
清朝中後期的大船,要麼是到民間到南洋做生意的商船,要麼則是張保仔和鄭一嫂的海盜船。當時,張保仔的旗艦鵬發號就是一艘改良武裝版的巨型商船,其裝有38門大炮,多為24磅、18磅的西洋式艦炮,火力十分強大,以至於清軍在張保仔的手下屢戰屢敗,毫無還手之力。被動的清軍甚至不得不聯繫外國勢力,與他們瞧不上的英夷聯手,才能勉強擋住張保仔的攻勢。
曾經擁有百艘大鳥船和數千門火炮的清軍,如今卻連一個小小的海盜都奈何不得,竟然落得個與外國勾結才能平息內亂的地步,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而這樣一支只能充當海上緝私隊的水師,敗於英國的堅船利炮之手,也就沒什麼值得驚奇的了。
推薦閱讀:
※誰說中國人沒有海洋精神?中國最牛海盜的故事
※海盜那些事兒
※最美海盜
※半天雲居|一群「海盜」上岸後居住的村子,已經進入了消失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