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評|小編親歷特朗普禁令:矽谷未來日子不好過
文/ 網易科技 盧鑫 發自美國
註:本文內的「矽谷」為泛指,代表所有美國科技創新型企業,並不限於將總部設於矽谷地區的公司。
過去一周,有關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新聞可謂是滿天飛,甚至連科技版塊也將其作為頭條。本來科技與政治是沒有太多直接關聯的,然而特朗普這突如其來的一招「總統行政令」—禁止中東七個國家合法移民登機入境,卻著實讓很多矽谷企業「被嚇到了」。更有傳聞指出,大量放假或度假的矽谷員工,因為「禁令」的突襲而無法如期返工,其中谷歌更是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在外員工立即回(美)國。
身處民主黨大本營的矽谷本來就十分厭惡共和黨和特朗普,如今這份壓抑已久的不滿似乎終於得到釋放。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能看見業界大佬隔空喊話,誓言要抵制「反移民」新政到底。
只不過是臨時禁止了七個中東國家的移民入境(注意是移民,不是難民,包括已拿到簽證甚至綠卡的人士),緣何能把雇有約200萬員工的矽谷攪得「雞飛狗跳」?難不成矽谷的中東裔員工佔大多數?
其實說到底,還是一種對破壞現有制度和文化的恐懼,畢竟美國終究是一個標準的移民國家,長期以來都享受著多元文化的紅利。包括AT&T、高盛、保潔、谷歌、雅虎、eBay以及蘋果和Facebook等等在內的眾多知名跨國企業,都曾經或多或少在創立之初有移民者的參與(後兩家公司為移民後代)。而偉大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就有著阿拉伯血統,,且生父就是這次被禁名單中的敘利亞人。
當然,出於對「反恐」和「國家安全」的考慮,「反移民禁令」確實可以被描繪得冠冕堂皇。事實上也不會有誰會反對強化安全,只不過某些形式的先例一旦開啟(譬如綠卡都能被禁止入境),隨之再配合特朗普的《移民法》大修,美國企業長期依賴的「多元創新」則恐怕真的要畫個句號了。
太多政治和社會哲學的東西就不深入討論了,接下來小編重點談一下易友們最感興趣的「移民美國」的話題,從而側面地詮釋一下矽谷為什麼創造力如此之強,為什麼特朗普不應該輕易對已經拿到合法移民資格的人進行限定。要知道,移民美國並不容易,當前的門檻已不算低。特朗普倘若要進一步抬高標準,科研領域將絕對會動搖到國本(稍後針對特朗普提出的10萬美元年薪才能拿H1B簽證時再詳細討論)。
入境和移民美國的主要方式
這一章節基本上是科普內容,基礎說清楚,稍後的長篇大論才能較容易地理解。
首先,我們排除任何非法的方式,以下只討論合法的簽證及合法的綠卡申請類別。其中,商務和旅遊簽證(B類)以及通過婚姻、家庭關係(FB類)申請的綠卡則不在討論之列,因為這兩項均不涉及到「在美工作」的問題——前者不允許工作,打臨工也不行,讀書也不可以;後者則在正式拿到綠卡或俗稱「工卡」的EAD卡之前,也不允許工作,甚至入境(在原屬國等待批准)。
於是,常見的「非移民類」入境簽證就只剩下學生(F類)、交換/訪問學者(J類)、專業工作人員(H類)、跨國公司管理人員(L類)以及超傑出科學家人才(O類)。注意,這裡特彆強調了「非移民類」簽證,也就是說持有此類簽證者在入境美國後,理論上完成了簽證上指明的目的之後,是要返回所屬國的。去過美領館簽證的同學應該都清楚——千萬不可以表露出自己有計劃移民美國的意思,否則……
然而,這裡面也還是有幾個特殊情況,譬如H類和L類(O類太罕見就不予討論了)簽證是可以承認僱主正在擔保申請綠卡的,也就是「有移民傾向」,因為要想通過不婚、不娶、不避難、不抽籤、不砸錢投資而獲得美國綠卡的唯一方式,就只剩下基於工作關係(EB類)。而拿到H類和L類簽證又是此途徑(幾乎)必要的一步——這裡「幾乎」打上了引號,是因為理論上學生也是可以直接通過未來僱主申請綠卡的,但操作起來十分困難,《易評》就不細說了,有需要者請諮詢律師。
所以小編總結一下,想通過工作拿到美國綠卡,大致需經過如下順序:拿到F類或J類簽證,然後轉H類簽證,最後進入漫長的綠卡申請和等待階段……其中,第一步是可以跳過的,國內本科畢業的同學可以憑藉文憑直接找美國僱主申請H類簽證;第二步理論上也可以跳過,但實際操作比較困難。
最後一步的綠卡申請,則會根據學歷和學術地位細分為EB-1、EB-2和EB-3三個檔次,並分別對應特別優秀之人才、資質不符合EB-1但學歷至少碩士以上之人才,以及資質不符合前兩檔但擁有本科學歷或在某一領域掌握傑出技能之人才。實際上也還有EB-4和EB-5兩檔,但都跟本文主要談的「工作移民」沒有太直接關係,前者針對宗教和外交領域人才,後者正所謂的投資移民(目前是50萬美金的門檻,據說要漲)。
還需要特別解釋一下的是,EB-1中的特別優秀之人才並不一定指學歷高,像朗朗這種音樂領域的傑出貢獻者也符合條件,當然也未必要達到朗朗的高度,具體細節還是請諮詢律師吧。
拿到工作資格要看「天命」
這裡的「工作資格」主要指H類工作簽證,因為這是最最常見的情況。至於L類,如果都能做到跨國企業高管了,申請綠卡也就沒有什麼技術障礙了吧?當然,現實情況確實是有大量遊走「灰色地帶」的跨國貿易公司在利用L類簽證的不完善「暗渡陳倉」,但這裡就不討論細節了。
F類學生簽證平時只可以非常有限的在校園範圍內打工,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個小時。因此當我們談到學生獲得合法工作資格的時候,主要指的是CPT和OPT兩種實習方式。對兩者區別的一種簡單理解,可以認為CPT是尚未畢業時的工作實習,累計時長不得超過一年,而OPT則是畢業以後的工作實習,具體操作為:畢業生效後,3個月內必須找到工作,然後彙報學校,學校核實信息後將OPT延長至標準的12個月時間(這是所有在美畢業的留學生都有的,不分專業);12個月後,如果該學生屬於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大專業),並且工作崗位對口、僱主符合E-Verify資質、薪資也達到一定標準,則可以再申請24個月的延期……
整個OPT階段,如果該同學想要留在美國繼續工作,則需要通過僱主不斷不斷不斷(重要事情說三次)地申請H-1B工作簽證。為什麼要反覆不斷地申請?因為申請人數太多了,而每年只有8.5萬的名額,且其中2萬還是預留給碩士以上學歷者。
所以OPT最高可拿到36個月的時間,也就是3年里要抽三次簽,目前大約為三分之一的中籤率,中不中就看命吧。不要以為在微軟、谷歌、Facebook這些大公司,找牛X的大律所就可以幫助增加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抽籤是公平、公正的,誰都一樣,抽不到巨頭也沒轍,OPT時間到了,要麼打包回祖國,要麼重新讀書——讀更高學歷是可以再一次獲得新OPT資格的,但必須是更高學歷,也就是說原來本科畢業者,下一次就要讀碩士,再下一次就要讀博士,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抽中籤了,也不是100%就保證拿到簽證,這只是表明了申請者已獲得「被審核」的資格。
工作簽證的薪資門檻
H-1B的門檻其實相當高。首當其衝的就是工資水準要滿足政府每年調查總結得到的一個平均水平,而這個平均值則通常比美國的家庭中位數收入要高得多。
根據美國官方(census.gov)在去年9月公布的數據看,2015年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為55775美元。而如果我們去查找「應用程序開發人員」(也就是碼農)這個職位分別在紐約地區和舊金山(矽谷)地區對應的基本薪金要求,分別為70221美元/年和80184美元/年(該數據來自美國勞動部,是申請H-1B必須要匹配的步驟之一):
圖1:雖然兩地薪資差價高達1萬美元,但也都大幅高於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
紐約和舊金山地區都是高工資的代表地,但這不見得任何公司都能給畢業生提供如此高的起薪待遇。特朗普此前更被傳言要將H-1B的薪資門檻進一步抬高到10萬美元水平。這對高盛、微軟、谷歌一類的巨頭來說或許完全不是問題,不過對於大量以「博士後」身份、助教身份、科研人員身份工作在校園、實驗室或者某些企業和政府贊助的研究單位的高端人才,則可能是個噩耗。
根據小編了解到的情況,一般在學校工作的「博士後」和助教們,年薪大約為5萬美元起,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大學大約能帶來1到2萬美元的差距,然而這也仍與10萬美元相去甚遠。另外在美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們,薪資水平基本可以通過公開信息查到,要想一畢業就達到10萬美元,幾乎沒有可能。最後還千萬別忘記了醫生。小編沒弄錯,全美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醫生,在畢業後根據規定是需要被強制擔任住院醫師3-5年。也就是說,在邁過10萬美元門檻之前,這些人恐怕要先面臨被遣送的風險。
工作簽證和綠卡還有一座山的距離
拿到工作簽證,也只是保證了在美合法工作的資格,與之後的拿不拿得到綠卡,何時能拿到綠卡,完全是兩個世界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拿到工作簽證就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請綠卡的要求,不過多數公司因為擔心員工跳槽的問題,會故意拖延並考察那麼一到兩年,然後再提出申請。於是麻煩和不確定性就來了……
根據規定,半年內有過裁員,尤其是裁掉美國人工作的公司,是不可以幫助外國移民申請綠卡的;2008年金融危機時,領取了政府緊急救援資金的(TARP),如果還未還清債務,也沒資格幫外國人申請綠卡。
即便假設一家公司在資質上(還有一些營收利潤及員工比例的細節要求)不存有任何的疑問,那麼接下來該公司及其綠卡申請員工就要準備好迎接如下極為昂貴、繁瑣,並有較高「被拒絕」風險的申請過程: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EB類綠卡批准的基本要求是——該申請者必須是美國人「無法替代」的,即:針對該申請人開設的崗位必須要開放應徵,要在公司所在地的最大報紙及互聯網上刊登招聘廣告,以圖通過一系列努力來證明「完全不存在符合要求的其他應徵者」的可能。
這其實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會面臨很多挑戰的陷阱。簡單試想一下,金融危機之後,大量美國公民被裁員,並積極尋找新的工作。這時候貼個招聘廣告,並開出符合市場標準行情的薪資待遇(嚴格說要求比前面申請H-1B時還要高,細節太繁瑣就不細述了)——將會收到多少份求職信?公司絕對不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把這些信給丟到垃圾堆。因為根據規定,每一封求職信都必須被仔細閱讀,然後適用或不適用都要做個記錄,若不適用還需要給出明確原因。最後,將所有這些手續都作為申請材料的一部分上交給美國勞動部(這裡還沒輪到移民局),靜待批複。
完成了上面已經被小編省略大量細節的操作後,如果沒有被勞動部以莫名的理由退件(這個環節里,大公司的名聲會有一定影響力),那麼要恭喜了,綠卡申請第一步,也是最具挑戰的一步已經完成——很多人會卡在求職信太多,應徵者基本符合要求等環節上,好的僱主可能會重新幫員工定製一份新的招聘廣告,設定一些新的工作要求,但也有嫌麻煩的僱主直接就請該員工另謀高就了。
查核完員工的資質,接下來還要查僱主的資質。說簡單些就是公司營收能力要夠,要證明能夠付得起綠卡申請者的薪水。別覺得這聽上去是個笑話,對於跨國企業來說當然不是問題,但對於一些每個季度可能虧損百幾十萬的創業公司而言,這就是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奧巴馬在《移民法》改革時提出了「創業公司工作簽證」這一新概念的原因。
最後綠卡也不是無限制亂髮的,每年有固定的名額。來自全球的EB類移民共享14萬/年的綠卡名額,然而為了保持移民的多元性(防止單一國家移民太多),每個國家又有總名額的7%的上限,也就是9,800人——來自中國、印度或任何一個國家的移民,每年不能超過這個數。
當然,名額的分配還有很多細節規定,譬如可以挪移FB類沒用完的名額啊,EB1沒用完的可以給EB2,再沒用完的可以給EB3等等……但總之,有幾個國家(中國、印度、墨西哥、菲律賓)因為是移民人口大國,所以長期以來都存在一個「排長隊」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小編簡單給幾個數字大家就明白了:
現在是2017年2月,來自中國的EB1綠卡申請者(超級傑出人才)無需排隊,EB2綠卡申請者大概需要排4年2個月(目前正在處理12年11月15日之前的案子),EB3綠卡申請者大概需要排3年3個月(目前正在處理13年10月1日的案子)。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再看看印度:EB1一樣不需要排隊,EB2需要等將近9年,EB3需要等12年——你沒看錯,12年!
理論上等待期間換工作是很麻煩的,但這一狀況正在改善中。但無論怎樣,從申請到拿到卡,中國和印度的移民者都幾乎要跪地謝天。
等等!微軟和谷歌的CEO好像都是印度移民,且都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移民美國的。他們應該深刻理解申請綠卡的繁瑣與痛苦。
特朗普這一招表面是禁止涉嫌恐怖主義的7個中東國家合法移民入境,但看在少數族裔眼裡,恐怕就不是滋味。難怪谷歌率先成立基金抵制「反移民」新政,難怪微軟跟著就發表公開譴責……
矽谷聲音並不受美國普通大眾支持
針對特朗普的「反移民」新政,現在有種說法是「並沒有禁止綠卡持有者」入境,只是要小心謹慎一點,多調查調查其背景。
但小編想強調的是,從申請H類簽證到申請綠卡,每一個環節都會有FBI嚴格參與的背景調查,尤其是綠卡申請的最後一步——FBI調查有時甚至長達一年以上(當然這是極少數情況,多數情況為3-5個月)。
都說美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申請綠卡時就已經被查個底朝天,如今入境還要再來一次?這不是典型的資源重複性浪費么?
美國矽谷長期以來都因為感到移民的申請和管制太繁瑣,因此不得不常常派以扎克伯格為代表的CEO們去華盛頓展開遊說,試圖擴大H-1B的名額和降低綠卡獲得門檻。
如今,特朗普政府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還朝相反的方向進一步加強監管和(計劃)抬高門檻,這難免不會刺激到大佬們發表情緒性怨言。
不過話又說回來,從特朗普贏得大選的情況看,典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格局,小編有理由相信矽谷的高薪和擁抱移民的文化是不受「多數」美國人支持的,而原因太簡單了——貧富差距懸殊,且富裕的「你」又偏偏是那麼地熱愛移民……
圖2:很明顯看到沿海大城市基本都是支持民主黨的。
還是從census.gov調出的官方數據,2015年舊金山矽谷一帶的家庭中位數收入為88518美元,遠超全美國平均水平。而且要注意哦,矽谷大多數員工都為單身,而我們這裡反覆提到的家庭收入並不指個人,可見差距多大。
圖3:舊金山(矽谷)地區家庭中位數收入為88518美元,微軟所在地西雅圖為75331美元,均高於全美的55775美元。
儘管這幾天每天都能看到矽谷大佬的隔空喊話,儘管反對特朗普的聲浪不斷,儘管我們不應該一竿子打死全部的移民……但小編還是無奈地相信,「特朗普新政」還是有相當民意支持的,未來矽谷企業的日子不見得好過。
(本文主觀性陳述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不代表網易科技立場)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未來三天,這3大生肖吉星庇佑,鴻運當頭,財運爆發!
※未來3年好運不斷的幾個生肖!
※看嘴唇知曉自己未來會是個幸福的人嗎
※好准喲!農曆生日看你未來是窮還是富
※北京規劃委:未來通州將是一個獨立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