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自由為何會遭遇「中國式逼婚」

  允許婚姻的腳步慢下來

  怒松(沙河口區中華巷3號)

  「每逢佳節被逼婚」是無奈的調侃。其實,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本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象徵,我國《婚姻法》禁止強迫或干涉婚戀自由,《侵權責任法》也對公民的個人隱私權提供了法律保障。隨著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如今的婚戀早不再是傳統的「父母命,媒妁言」,已完全是個人的自由和隱私,而且晚婚甚至不婚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對社會轉型期婚戀觀所呈現出的多元化態勢,父母和社會理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不必再勞神操心單身男女的婚姻私事。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婚姻殿堂是神聖的,它需要愛情和責任的支撐。「為結婚而結婚」只是圖早日「脫光」給親朋好友一個交代或安慰,如此將婚姻當兒戲註定是不會有好結局的。允許婚姻的腳步慢下來,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待「晚婚族」,讓剩男剩女們能夠自由地追求生活方式和選擇情感歸宿,這不僅契合文明理念,也必將有利於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

  逼婚和反逼婚根源在婚戀觀

  李英鋒(河北省灤南縣)

  近年來,很多家庭都念著或念過同一本難念的經——逼婚:父母心急如焚,年輕人煩惱恐懼,於是有人整天和父母吵,有人不惜和父母分居,有人過年不回家,有人租假男友、假女友欺騙父母……如今,眾多網友集體抗議和抵制某「相親」廣告,把反逼婚推向了高潮。

  逼婚就真的那麼荒唐可怕、那麼一無是處嗎?其實不至於。從性質上說,逼婚是一種關愛,都是至親逼婚,旁人誰逼你呀!另外,逼婚只是一種督促和提醒,和封建社會的包辦決然不同,婚姻的自主權還在你手裡,父母只是想讓你早點結婚罷了,沒必要上綱上線。

  進而言之,逼婚和反逼婚問題的根源在於婚戀觀。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但一些人是不是過於理想化、過於挑剔了?或許調整一下心態,逼婚和反逼婚的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中國家長該放下對成年子女的控制

  王振永(沙河口區連勝街)

  透視甚囂塵上的「中國式逼婚」,還是封建家長制的思維方式在作祟。明智的家長應放下對成年子女的控制,去尋找兒女之外屬於自己的晚年生活。借鑒國外家長的做法,把婚姻自主權完全交給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尋找和把握屬於自己的幸福。為人父母理應有這樣開明的心態與超前意識,而對於生命個體來說,婚姻也不是目的,只要孩子覺得幸福,就是不婚又有何妨?

  「中國式逼婚」已成軟暴力

  盛麗秀(中山區高潔巷)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使得年輕人遭遇父母逼婚的現象普遍存在,成為來自家庭的威壓,甚至是軟暴力。而親友對此的過分關心也讓人難以忍受,似乎不成婚也是罪過,破壞了年輕人對婚姻的美好憧憬。婚姻需要慎重考慮,不能為結婚而結婚,如果為了遵從所謂的孝道草率成婚,是沒有幸福可言的,閃婚閃離就是例證。如果父母真正關心子女,就該尊重他們自由選擇婚姻的權利。

  不結婚就不幸福嗎?

  黃齊超(河南省商丘市)

  某婚戀網站在春節期間推出了一則《因為愛,不等待》的煽情廣告,卻不經意間戳痛了眾多未婚男女的軟肋——被長輩逼婚。為孝順父母長輩隨便找一個人結婚能幸福嗎?這樣的廣告怎能不讓人憤慨?

  成家立業的傳統觀念衍生出「不結婚就不幸福」,這種陳舊的倫理道德傷害了不少網友的心,至少沒有給未婚青年充分的尊重。結婚未必就代表幸福,魯莽草率的婚姻則是更大的不幸。

  別誤讀「逼婚」背後的親情善意

  王成艷(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檢察院)

  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即使在「逼婚」廣告中,也不存在拉郎配,何談用孝道綁架婚姻?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風波,關鍵是在剩男剩女心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

  「剩」的原因多種多樣,如交際圈狹窄、性格內向、工作忙等。如果沒有長輩的催促,一些年輕人很可能會在低頭趕路中錯過了自己的幸福。長輩作為過來人,適時地提醒有何不妥?「逼婚」廣告背後的舐犢親情,怎麼在一些人眼裡就變成了為抱孫子的自私自利?難道眼睜睜地看著紅蘋果爛在樹上無人採摘,才是一種關心嗎?我們不應誤讀「逼婚」背後的親情善意。

  社區分論壇

  協調好個人幸福和家長的期望

  曉燕(沙河口區黑石礁街道景山社區)

  很多長輩們認為,「逼婚」是老人對子孫後代的良好期望。一位老人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找對象的條件太高不切實際,這種不正確的婚戀觀難以收穫幸福的婚姻。」還有的居民說:「結婚就該和『孝』聯繫在一起。現在獨生子女太重自我,卻忽視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子女結婚就是對長輩的盡孝。」

  而多數的年輕人則認為,教育應對逼婚現狀承擔一部分責任。一位年輕人說:「只重文化教育,嚴防學生『早戀』,在這種影響下,如今多剩男剩女很正常。」一位單身白領說:「我可以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也不用被另一個人所約束,不結婚也挺好。」也有的年輕人說:「長輩總在攀比孩子男友女友的出身地位,令人頭痛。」更有年輕人反問:「婚姻中精神交流占很大一部分,沒感覺怎能結婚?」

  景山社區魏紅書記說:「婚姻家庭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協調好年輕人的幸福和家長的期望,需要兩代人之間良好的溝通。」

  放手讓孩子規劃自己的人生

  張曉婕(沙河口區春柳街道沙園社區)

  轄區居民一致認為,無論什麼樣的婚姻都要以幸福美滿為前提。一位黨員志願者說:「婚姻意味著責任的承擔和相互的容忍,逼婚往往會造成閃婚閃離,有害無益。」一位年輕白領說:「我平時交際範圍小,幾乎很少接觸到異性,看著朋友們一對對的我也很羨慕,但也不能湊合啊。因為父母逼婚,我從畏懼相親變成了抵觸。」一位單身女性說:「對於婚姻,我一直本著有合適的就結,沒合適的就單著的心態,但過了30以後,父母的逼迫和親友的關心讓我壓力越來越大。但即使錯過婚齡,我也不想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一位母親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的關心變成逼迫的利刃去傷害孩子就好。」

  沙園社區書記宋茂玉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婚姻觀。現在的年輕人未必不著急結婚,只是要籌劃更好的未來,因此父母應少一些干涉,放手讓他們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為兒女完婚

  是中國父母的使命

  王柱森(中山區解放路)

  在我國,為兒女完婚是做父母的一樁心事,類似於完成使命。為人子女,應在合適的年齡成婚,不要讓自己的婚姻成為父母的心病。

  為親情結婚

  是錯位的婚戀觀

  鴻雁(甘井子區泡崖玉水街)

  某婚戀網站廣告試圖把「不結婚就對不起家人」的觀念植入年青人頭腦,這是一種錯位的婚戀觀!帶著目的和使命的婚姻何談幸福?父母尊重兒女,兒女才會感受到家庭溫暖,才會願意早日步入婚姻殿堂。

  生活不只婚姻一種狀態

  萱萱(沙河口區錦虹社區)

  現在不像從前,沒必要非得在多少歲把個人問題解決了,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什麼一定得結婚呢?想結婚的人不用逼也會結,想獨身的人逼婚也沒用。

  多溝通才能讓父母淡定

  劉雲海(浙江省淳安縣)

  現實中,不少大齡青年讓父母猜不透心思,一遇父母問起婚事時便不耐煩,讓「逼婚」問題火上澆油。「逼婚」責任不只在父母,子女多與父母溝通,父母的態度才會淡定。

  先自我逼婚如何?

  郭毅民(甘井子區山園街)

  沒結婚的年輕人被長輩「關心」很正常。覺得不舒服,是因為說到點兒上了,應該自己逼一下自己了。結婚生子是人生經歷,也是孝道,更是對人類的責任。

  養育觀造就了

  「中國式逼婚」

  孫鵬舉(中山區春生街)

  「中國式逼婚」無外乎以下幾種情形:傳宗接代思想,想要個孫子慰藉晚年;將兒女結婚當做責任的終點;怕丟面子,人家的孩子都結了……時代在變,父母的養育觀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少一些浮躁的逼婚」。

  「結婚了嗎?」每次回家,女主角都被外婆殷切問詢,哪怕外婆是躺在病榻上。「為了外婆,我一定要結婚,不能再挑了」,最終女主角穿著婚紗,含淚告訴垂危的外婆「我結婚啦」……日前,國內某知名婚戀網站的這則主題為「因為愛,不等待」廣告,引發微博上的「萬人抵制」。

 


推薦閱讀:

加權平均
卡爾·馬克思
讓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的承諾——讀阿馬替亞·森著《自由:發展的目的和手段》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

TAG:中國 | 中國式 | 婚戀 | 自由 | 逼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