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傳略》之乾隆帝弘曆(5)

弘曆的書法仿趙孟頫,圓潤秀髮,也有人認為「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他自己也能繪畫,「萬幾之暇,惟以鉛丹從事」。他自稱18歲學花鳥畫,曾遍臨林椿、邊鸞、黃筌等名家作品。他兼擅山水、花草、蘭竹、梅花、折枝』間或畫佛像,亦只以數筆勾勒而成。他畫過一幅《開泰圖》,畫了平坡上三隻羊,小羊在跪乳,母羊凝視遠方,公羊低頭覓食,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宮廷畫師鄒一桂時任內閣學士兼禮部尚書,是有名的花鳥畫大師,為這幅畫補繪花石,山茶、梅花,描繪纖細,諧調勻稱,極為得體。弘曆在畫面空白處抄錄他頗為得意的一篇文章《開泰說》,闡述「三陽開泰」的含意羊與陽同音,借用三隻羊禹意「三陽」。這幅畫作於乾隆壬辰年三十七年,弘曆時年62歲,君臣合作,這幅畫彌足珍貴現存台灣故冒博物院。 弘曆「鑒賞書畫最精」。宮廷藏畫,大部分是他收集的。畫上的題跋也以他為最多。他把收集到的歷代法書、名畫真跡,如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等命張照等文臣編輯《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兩部書畫錄,將秘閣所藏書畫及款識題跋等與曾邀弘曆鑒賞、親筆題詞、印有寶璽者,一一臚載。他在啟祥宮南設如意館,招聘若干宮廷畫家和雕琢玉器、裱褙帖軸的工匠在館內工作,自己也不時臨幸館內觀看畫家作畫。出巡時隨身還帶著畫師,即景繪圖。由於他的獎掖提倡,乾隆一朝,畫壇人才蔚起,繪畫作品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繁榮局面。耶穌會士,義大利畫家郎世寧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從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一月到中國,一直在內廷行走,為皇帝作畫,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賞識和器重。郎世寧的創作活動在乾隆朝最活躍,他為弘曆畫了許多御容畫和后妃的肖像畫,還畫了不少富有政治色彩的作品,如表現弘曆在熱河行官接見三車凌和阿睦爾撤納等。弘曆還指定宮廷畫師丁觀鵬、張為邦、王幼學等向郎世寧學習油畫,融中西畫法於一爐。 入關後的清朝皇室,繼承在關外的民族傳統,一向注意武事。弘曆說:「弓矢乃八旗之舊俗,而神武實萬世之家風」。他身為一國之尊,騎射嫻熟,喜愛遊獵,但不廢政事。他向例每年八月十三日在避暑山莊度過自己的生日,於八月十六日率領皇子皇孫到木蘭圍場行圍打獵。乾隆六年,弘曆尊從康熙居安思危,注重習武練兵的傳統習俗,恢復已中斷19年的秋彌古禮。每逢一年一度的秋狳大典,弘曆還召見沒有出過天花「以進塞為懼』』的大批蒙古王公貴族,輪流陪同他馳騁射獵。弘曆喜歡在蒙古王公、哈薩克陪臣等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武藝,使他們「畏威懷德」。弘曆認為,「外夷或有習弓矢者,然較之滿洲索倫相去不啻逕庭矣。外夷唯知重武,宴會百戲彼雖樂觀,終不若示以射獵,彼乃誠心悅服,不敢輕視中國,故朕每於此亟亟焉』』。他經常告誡子孫不可忘記滿族重視騎射的家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按向例於八月十六由避暑山莊啟蹕去木蘭圍場,這是他最後一次秋彌。他曾想把年幼的皇孫綿寧後來的道光帝,時年八歲、皇元孫載錫一同帶到木蘭進哨,形成「五世同獵」的盛況。後因綿寧體弱,載錫不能騎馬,兩人未前往。弘曆自己仍興緻勃勃地在圍場住了20天,行圍13次,命中三隻鹿,寫了一首紀事詩:「將至八旬猶策馬,命中三鹿去未空」。 弘曆也喜歡閱兵,一生多次檢閱八旗禁旅,乘馬至教場,「親御弧矢」,80歲才改乘輕輿前往教場。 弘曆身體極好。每年臘月初一到闡福寺三層佛閣上香,髦之年「登降裕如」,不用手杖,不用人攙扶。歸政這一年,他86歲高齡,歲暮大祭,於列祖列宗前一一躬親拈香,跪拜如儀。他父親胤禛在世時,喜歡戴各色近視眼鏡,他自己讀書寫字從不用眼鏡。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御試翰林、詹事等官,阮元賦詩盛讚80歲的皇帝不用眼鏡:「四目何須爾,重瞳不用它」,使得弘曆異常高興。 后妃、子女與家庭生活 弘曆的母親鈕祜祿氏,是四品典儀柱之女,康熙三十一年生,13歲時入胤禛府第,稱「格格」。康熙五十八年八月生弘曆。弘曆幼年為乃祖、乃父所器重,鈕祜祿氏母以子貴,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弘曆即位後,尊為皇太后。 弘曆對母親非常孝順,南巡、東巡、幸五台山、謁陵、秋彌木蘭,都帶著她同行。出獵時獵獲野味,也派人送給她品嘗。慶賀她60、70、80壽辰,不僅壽禮豐盛,慶典隆重,弘曆自己還身著綵衣,手捧酒觴,跳「喜隆慶」舞稱賀。胤禛死後,簦隆元年十月,梓官由雍和宮奉移至易州泰陵,弘曆和皇太后、皇后親自送往。辦理泰陵事務王大臣請示隨葬后妃及「萬年後應留之份位」。按清代禮制,皇后先於皇帝死或稍後死者,皇帝梓宮未葬,與皇帝祔葬;在皇帝之後死者,皇帝已葬入地宮,石門關閉,則另建山陵。皇太后當即表示,大行皇帝梓宮安葬地宮後,「以永遠肅靜為是。若將來複行開動,揆之尊卑之義,於心實有未安。況我朝有昭西陵、孝東陵成憲可遵,泰陵地宮不必預留份位。」皇太后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在圓明園長春仙館病逝,終年86歲,弘曆為她修建頗具規模的泰東陵安葬。又命製作金塔一座,供奉她的頭髮。這座金塔用六成金3000餘兩製成,高4.6尺,底2.2尺見方,紋樣端莊,造型完美,現存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弘曆的后妃眾多,在清代皇帝中僅次於康熙帝。葬在清東陵的后妃有41人和弘曆柑葬裕陵的有皇后2,皇貴妃3;葬裕妃園寢的有皇后1,皇貴妃2,貴妃5,妃6,嬪6,貴人12,常在12。 弘曆的第一個皇后富察氏,為察哈爾總管李保榮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雍正五年七月,胤禛冊封她為弘曆的嫡福晉,是年16歲。乾隆二年冊立為皇后。禮親王昭褳的《嘯亭雜錄》記載:「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歲時,以鹿羔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因此深得弘曆寵愛。她生有二子,永璉、永琮,不幸早殤。乾隆十三年春,弘曆帶著皇太后和皇后東巡,謁孔廟,登泰山,皇后旅途勞頓,感染風寒,旋即於德州水次運河御舟中去世。弘曆極為悲痛,他仿照江淹《恨賦》、《別賦》寫了一篇《述悲賦》寄託哀思:「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事之皆虛。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椒房兮闃寂,披風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哀思動人,情見乎詞。 由於皇后去世,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先是,21歲的皇長子永璜和14歲的三阿哥永璋,皆非皇后富察氏親生,因而沒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曆多次訓飭,並且聯繫到立儲大事,弘曆斷然宣稱:「此二人斷不可承續大統」。皇子的師傅、諸達其中包括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侍郎鄂容安等皆受到罰俸處分。 接著,弘曆發現皇后的冊封文書譯為滿文時,誤將「皇妣」譯為「先太后」,盛怒之下,將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按「大不敬」議罪,斬監候後赦免;刑部滿漢尚書、侍郎全堂問罪,革職留任。又因翰林院撰擬皇后祭文,用了「泉台」二字,弘曆認為這兩字用於常人尚可,「豈可加之皇后之尊」?大學士張廷玉等受到罰俸處分。工部因辦理皇后冊寶「製造甚屬粗糙」,全堂問罪。光祿寺因置備皇后祭禮所用之餑餑、桌張「俱不潔凈鮮明」,光祿寺卿、少卿俱降級調用。禮部因冊謚皇后,儀禮舛誤,尚書及其他堂官皆受到處分。 隨後,外省滿族文武官員50餘人因沒有具摺奏請赴京叩謁皇后梓官,受到降級或銷去軍功記錄處分。一批官員在皇后喪,期內違制剃髮,經查究後受到懲處。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擅自剃髮,又發現有貪污行為,賜死。 因皇后之喪引起的這場風波延續了大半年才告結束。弘曆將貴妃烏喇那拉氏進為皇貴妃,攝六官事,乾隆十五年八月將她立為皇后。 烏喇那拉氏,佐領那爾布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弘曆為皇子時,胤稹將她賜為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封為嫻妃,年僅20歲。她性格溫順,受到皇太后喜愛,晉為嫻貴妃。弘曆的第一位皇后去世後,不忍立即冊立新後,過了一年多,乾隆十五年八月才冊立她為皇后,她生有二子永璂、永璟。整隆三十年春,烏喇那拉氏隨弘曆南巡至杭州,據說是「性忽改常」,「跡類瘋迷」,觸怒弘曆,自己又剪了頭髮,弘曆更加怒惱,命額駙福隆安扈從由水路先程回京,次年七月病故。此時弘曆正在木蘭行圍,消息傳至圍場,弘曆只打發她的親生子永璂回京奔喪,並命「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從此弘曆再也沒有冊立皇后。以後,凡是臣下上疏請立正宮,都引起他的震怒。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山西高平縣人嚴譜,私擬奏摺,請立正富,投大學士舒赫德請為代奏。弘曆一怒之下將嚴譜處斬。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弘曆東巡,有錦縣生員金從善上言建儲立後,並請弘曆為烏喇那拉氏之死下詔罪己。弘曆說:「那拉氏……自獲過斌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競悍然不顧,……朕處此仁至義盡,有何罪當自責乎?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官之理?」金從善也被處斬。 直到乾隆六十年,皇十五子顒琰立為皇太子,弘曆將他的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冊贈孝儀皇后。這時,魏佳氏已死去20年了。 在弘曆眾多的妃嬪中,值得一提的是,傳說有一位妃子遍體生香,被稱為「香妃」,原系回部某王妃,入宮後因矢節不從,被皇太后賜死,後將遺體運回新疆安葬,這則傳奇性故事並非事實。據史籍記載,弘曆確有一位妃子,是新疆回部台吉和扎麥之女,世居葉爾羌,其族為和卓,故稱為和卓氏亦稱霍卓氏。初入宮號貴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冊封為容嬪,後升為容妃,是弘曆一生冊封的18位有名位的后妃中最後一位。她信奉伊斯蘭教,在宮中平時穿回部服裝,宮中專設回回廚師,弘曆也按照她的習俗賞賜食品。她在宮中生活28年,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去世時55歲,葬於清東陵裕妃園寢。至於她是否遍體生香,則無法考證了。 弘曆有子17人,長至成年的有10人。他十分注意對皇子的教育,要求皇子讀書定要「講求大義」,「有裨於立身行己」,反對「尋章摘句」,尤其反對「唱酬題贈」。他認為,「善詞章,工書法,不過儒生一藝之長」;「皇子誕育皇家,更應當崇尚本務,國語騎射,尤當勤加肄習,方是正道。」一次,他見到十五阿哥顒琰所執摺扇有詩畫題句,落款為「兄鏡泉」,系十一阿哥成親王永瑆所書,隨即在乾清宮召見大學士、軍機大臣和諸皇子予以申斥,認為這種詩畫題詠是受漢文師傅影響的書生習氣,「以別號為美稱,鄙俗可憎」,如不知省改,相習成風,「其流弊必至令羽林侍衛等官咸以脫劍學書為風雅,關係國運人心。」他命人將這一番話錄出貼在尚書房,使皇子們知所警惕。還有一次,他發現八阿哥永璇私自離開圓明園尚書房入城,將八阿哥及其師傅、諳達斥責一通。 乾隆一朝,沒有發生皇子之間爭權奪勢,但弘曆要求皇子們「習騎射,嫻國語」,除了26歲時死去的皇五子永琪 能夠遵行外,其餘都收效甚微。相反,當時滿族大量地吸收漢族文化,已成為滿漢文化融合的普遍風氣,皇子和八旗王公貴族在朝廷內外居於特殊的地位,更受到深刻的影響。弘曆的皇子們也多以文事見長。皇四子永鹼,善畫墨筆荷花,被譽為「深得水佩、風裳之意」。皇六子永王成,喜畫花卉,古淡蒼逸,被譽為「兼有少谷、沱水之勝」。皇八子永璇』書法趙孟順,道麗可親,也能作平遠山水。第十一子永瑆,幼工書,臨摹厝宋各家,均造極詣;兼善篆隸,書法自成一家,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視若珍寶,與鐵保滿洲正黃旗人,曾任纂修「八旗通志》總裁,書法為八旗第一、翁方綱、劉鏞並稱四大家。這是弘曆始料所未及的。 弘曆生有10個女兒,其中5個早殤,其他5位皇女: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下嫁色布騰巴爾珠爾,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下嫁福隆安,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下嫁拉旺多爾濟,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下嫁札蘭泰,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坤之子豐紳殷德。 在這5位皇女中,弘曆最喜歡的是最小的女兒、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她母親是悖妃汪氏,滿洲正白旗人,是弘曆冊封的后妃中的第17位。悖妃被選入宮時只有18歲。乾隆四十年正月生下皇十女時,弘曆已經65歲了。悖妃曾在暴怒之下打死一個宮中婢女,弘曆將她降封為嬪,並要她拿出100兩銀子撫慰死者家屬。後因弘曆寵愛皇十女,又恢復她的妃位。皇十女相貌頗似弘曆,弘曆說:「汝若為皇子,朕必立儲也。」13歲時,破格封為「固倫公主」。按清代。體制,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封為「固倫公主」,品位與親王相同;妃嬪所生之女,至多可封為「和碩公主」,品位與郡王相等她自幼喜歡穿男式衣冠,常跟隨弘曆外出遊玩;弘曆行圍打獵,特地命人為她製作小型弓箭、撤袋、馬鞍。六歲時,弘曆將她指婚給寵臣和坤的長子豐紳殷德。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下嫁,弘曆除賞賜珠寶玉器、綾羅綢緞外,還賜給不少莊田和奴僕。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寵愛之隆,樁奩之侈,十倍於前駙馬福隆安時。自過婚翌日,輦送器玩於主第者,慨論其值,殆過數百萬金。……皇女于歸,特賜帑銀30萬。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貝,拜辭於皇女轎前者,無慮千百,雖以首閣老阿桂之年老位尊,亦復不免雲。」弘曆死後,和坤事發,論死。和孝公主曾進宮向嘉慶帝為豐紳殷德求情,因此未被株連。豐紳殷德從和坤被籍沒後,意氣消沉,「中年慕道,與方士輩講養生之術,自號『天爵道人』」,只活了36歲就死了。嘉慶、道光兩朝對和孝公主一直恩禮有加。 近年來有傳說弘曆曾有一女下嫁給曲阜孔府,於史無征,不足為信。 傳位、辭世和身後餘波 弘曆晚年對自己的功業和享國之久非常志得意滿。他說:「自漢以來,帝王登古稀者惟漢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六帝之中,惟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年登八十。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稱賢主,然亦未能如余之五代一堂」。他自誇「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無與倫比。但是,皇位繼承問題畢竟是封建君主時縈腦際的一樁心事,他不得不考慮誰來接替帝位。 早在弘曆即位之初,他曾多次焚香告天:「若蒙吳蒼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聖祖康熙紀元 六十一年之數。」這番話也多次見諸上諭。乾隆元年七月,他遵照雍正帝密建儲位之法,將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第二子、七歲的永璉的名字書於密匣,藏在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立為皇太子。兩年以後,永璉猝患寒疾去世。孝賢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弘曆以「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默定他日後繼承大統。不幸永琮兩歲時出痘死去。弘曆十分悲痛,慨嘆「先朝未有以元後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接著,乾隆十五年三月,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所生皇長子永璜也病死。弘曆立嫡立長的願望都沒有實現。這時,他正當盛年,身體健康,又鑒於聖祖康熙末年因皇位繼承引起的紛爭,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考慮立儲之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才決定在僅存的四位皇子中選定皇十五子顒琰為嗣子,鄭重其事地祭告蒼天,又到盛京祖陵禱祝。建儲的大事既定,隨即在紫禁城東北修建皇極殿、寧壽官、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等一組建築,準備自己年老退位後居住。 乾隆六十年九月,他85歲了,恪守自己以往的誓言,下詔冊立頤琰為皇太子,於次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這一天,弘曆率領顳琰和王公大臣到堂子、奉先殿、壽皇殿行禮畢,升太和殿寶座,親自將傳國玉璽授予嗣皇帝。顒琰跪受,頒詔宣示中外,改元嘉慶。 弘曆退為太上皇帝後,並沒有頤養南宮,優遊無為,仍居住在養心殿,命宮中時憲書仍用乾隆年號,繼續用起居注官撰寫太上皇起居注,批閱奏章也一如既往。他自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即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敕體健,躬親指教。」嗣皇帝只能「朝夕敬聆訓諭,隨同學習」。每逢謁祖陵、祈雨、賜宴、在紫光閣閱覘武舉騎射或是到熱河行宮避暑,順琰只是隨侍在側。每屆朔望,顒琰還要去朝見太上皇。 弘曆當了三年太上皇。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病死於養心殿,終年89歲。他臨終前面諭。。萬年以後,當以稱『宗』為是」,嘉慶帝上廟號稱「高宗」。同年九月葬於河北遵化馬蘭峪裕陵。 弘曆登極的第七年便開始為自己營造陵墓,起初打算和他父親雍正帝的陵墓在一起,定在河北易縣西永寧山下的西陵,選好了穴位。後來為使東、西兩陵「香火併續」,又改選了東陵。建陵之際,正值清王朝國力鼎盛,府庫豐盈,整個工程耗銀200餘萬兩。其中地官規模浩大,僅用在漢白玉雕刻上就達八萬個工。裕陵地宮是九券四門無樑柱的拱券式石結構建築,券頂和四壁雕刻著四大金剛、五方佛、五欲供。內壁上刻有三萬多字的梵文和番文經咒。地宮四道石門的八扇門上各雕刻一尊一米半高的菩薩立像;第一道門洞券里,東西兩壁雕刻著四大天王座像。這些雕像刻工精細,嚴密得體,整個地官宛如一座輝煌富麗、工藝卓絕的雕刻藝術寶庫。地官最後的堂券,即主要的墓室,正中寶床上停放弘曆的金棺,東側為兩位皇后孝賢皇后和嘉慶帝的母親孝儀皇后的棺柩,兩側為三位皇貴妃的棺柩。1928年,軍閥孫殿英動用工兵炸開裕陵石門,進入地宮,毀壞棺木,揚棄屍骨,盜走了全部隨葬的珍寶。同時被盜的還有慈禧的陵墓。這便是轟動一時的「東陵盜寶案」。 弘曆辭世以後,到辛亥革命時期,社會上流傳許多有關清官秘事,其中有一種傳說,謂乾隆帝為漢人之子。署名燕北老人的《滿清十三朝官闈秘史》,自詡為「有清一代野史之總匯」的《清朝野史大觀》,都言之鑿鑿,指稱弘曆系浙江海寧陳閣老之子。這個傳奇性故事說:雍正帝當皇子時,與海寧陳氏相善,恰巧兩家都生孩子,年、月、日、時皆同,隨即命抱來看視。等送回孩子時,陳家發現已易男為女,大驚,但未敢深究,更不敢聲張。以後胤禛即帝位,立刻擢拔陳氏一門數人至顯要地位。弘曆繼位後,對海寧陳氏一門也極為優待,六次南巡,有四次親臨海寧陳家,升堂垂詢家世,臨行時步至中門,命即把門封了,對陳氏說:「以後除非是天子臨幸,此門不要輕易開啟」。還有傳說清皇室暗中以男易女之後,這個女孩在陳家長成,嫁與常熟人蔣氏,「築樓居之,後世猶謂之。公主樓,」。本世紀30年代,還有人撰述《乾隆與海寧陳閣老》一文,堅持乾隆帝為海寧陳氏子之說,并力圖證明常熟蔣氏與這位淪落民間的公主婚配。 這純是無稽之談。清史研究的開拓者、史學家孟森曾撰《海寧陳氏》一文,當代史學家鄭天挺在他的論著《探微集》中,都詳加辨析,否定這一傳說。揆諸常理,此事也根本不可能。因為在弘曆出生之前,胤禛的另一側福晉李氏齊妃已生子弘時,無須去換取別人家的孩子;弘曆出生時,胤禛年34歲,也沒有必要去做這種混亂帝系血統的事。至於海寧陳氏,清初就是名門望族,以科第論,康熙時,陳家兩度出現兄弟子侄三人同榜,實為罕見;以後陳詵、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都位極人臣,顯赫一時。雍正初年,大舉修建浙江海塘,這是關係到錢塘江下游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弘曆也非常重視這項工程,四次親臨踏勘。既到海寧,總要有個合適的地方駐蹕,陳氏是康、雍、乾三朝宰輔,其家園為海寧名勝,當然可以接駕。弘曆將這座本名「隅園」的園子改名「安瀾園」,寓意也是防止海潮的危害,而不是其他原因。至於公主下嫁常熟蔣氏,有人調查,常熟本地人也不知有此事。當地確曾流傳有位聞名的「蔣二奶奶」,但對其身世都語焉不詳。分析所以產生這些傳說的原因,主要來源於辛亥革命時期的反滿思潮,漢族以傳統的「夷夏觀」痛詆腐朽的清朝皇室,一些文人墨客以此迎合中下層讀者街談巷議的需要。 作者:左步青 主要參考書目: 《清高宗實錄》。 《內閣漢文起居註冊》乾隆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高宗詩文十全集》。 《南巡盛典》。 《嘯亭雜錄》。 《聖武記》,中華書局據古徽堂原刻本校刊。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故宮文獻館,1936年版。 《清代文字獄檔》,故宮文獻館,1936年版。 《清史稿》。
推薦閱讀:

奇葩皇帝:看看乾隆創造的那些驚人紀錄
史上著名「熊孩子」皇帝,死後還2次詐屍嚇唬考古專家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竟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為什麼乾隆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有七人不到十歲就病逝;有三人長大成人後,卻英年早逝?
故宮博物院倦勤齋已經修復好了...為什麼不開放?

TAG:皇帝 | 乾隆帝 |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