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唐詩》第八講白居易與《長恨歌》--邱員太教育博客

·《壯哉唐詩》第八講白居易與《長恨歌》 (2009-2-18 20:18:00)邱員太1推薦《壯哉唐詩》第八講白居易與《長恨歌》在中唐詩歌史上,白居易是一位卓有成就且極有個性的詩人。一、口舌成瘡,手肘成胝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市)。晚年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白居易五六歲學寫詩,十六歲隻身闖長安,被顧況戲稱「長安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隨後讀了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又稱讚:「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同時,他學習刻苦:「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與元九書》)。白居易的身上,有兩點是值得我們今天的青少年學習的:一是刻苦精神,「口舌成瘡,手肘成胝」(讀書讀得嘴都長瘡、潰爛了;伏在桌子上「做作業」,手肘都磨起老繭〈胼胝:pián zhī〉了),多麼專一,多麼用功!二是獨立精神,十六歲隻身闖天下。白居易二十九歲中進士,三十二歲開始為官,曾擔任校書郎、左拾遺,性格鯁直,作風潑辣,鋒芒畢露,敢於同當時朝廷中的宦官、權貴以及地方軍閥作鬥爭,對唐王朝忠心耿耿,因而受到排斥。二、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白居易一生有詩作三千餘首,現存二千八百多首。他在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是創導了「新樂府運動」。安史亂後,唐代社會漸趨衰落,社會矛盾(藩鎮割據、宦官弄權,農民負擔過重)越來越突出,但到了貞元、元和年間(785-820),卻有過相對的穩定,有一些「中興氣象」,這就給一批詩人帶來了希望,他們認為,在這「太平」的時候(太平盛世興樂府),反映一些社會問題,是可以引起統治者注意的,從而促使他們匡正時弊,賜福於人民,「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他們試圖以詩歌的手段,把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給統治者,以求得政治的革新,於是就出現了著名的中唐「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樂府詩以《新樂府》系列五十首、《秦中吟》系列十首為代表,名篇有:《觀刈麥》、《輕肥》、《買花》、《杜陵叟》、《新豐折臂翁》、《上陽白髮人》等,尤其以《賣炭翁》最為今人所熟知。三、此恨綿綿無盡期白居易的詩大體上可以按照元和十年他被貶江州司馬為界限,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詩關心政治、關心歷史、關心現實,風格較為浪漫,語言亦較華美;後期則呈悲涼、狂放之態。他的最著名的感遇詩《長恨歌》就是一首感天動地的名篇。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任周至縣尉,與好友陳鴻、王質夫相攜游於仙游寺,三人談及唐玄宗與楊玉環「希代之事」(世間少見的傳奇),王質夫建議白居易以「出世之才潤色之」,於是白居易寫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陳鴻寫了小說《長恨歌傳》。《長恨歌》突出了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生活。詩中先寫楊玉環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風情萬種,六宮美女相形失色)這種側面描寫,留給讀者想像的餘地,成為千古名句。接著寫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臨潼驪山,留下了楊玉環的倩影;華清池溫泉,曾見證過楊玉環的嬌柔。美人出浴,貴妃醉酒,詩人極盡華麗的筆觸,描寫了唐玄宗呵護下的楊玉環的形象。而一句「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一方面暗諷君王重色誤國,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專一,「三千寵愛在一身」,作為女人的楊玉環如何承受得起!須知,情到濃時便是恩;愛到深處亦為恩。「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驚天兵變,讓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兵臨城下,他倉皇之間逃往西蜀。途徑馬嵬坡時,內部又發生士兵嘩變,一代美女楊玉環竟死在李隆基鑾駕之前:「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玉環被拖走,金銀首飾散落一地;玉殞香銷,鮮血染紅馬嵬坡的山色——還是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人嗎?為了君王能繼續西行,楊玉環被活活縊死,——是回報了那「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未了情嗎?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子死在面前,卻無力相救,——還是那個「從此君王不早朝」的風流皇帝嗎?沒有了楊玉環,李隆基生活中的天,塌了;李隆基心中的太陽,熄滅了:「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到了西蜀,李隆基極度傷心,朝朝暮暮牽掛的只有楊玉環;時時刻刻,聽到的只有那時斷時續的風鈴聲。待到天下局勢稍為安定,玄宗李隆基鑾駕回朝,再經馬嵬坡時,往事不堪回首:「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不見玉顏空死處」(馬嵬坡前已經沒有了楊玉環的「玉顏」,空留下她遇難之處和一座孤墳),何其失落,何其悲哀,又何等引人同情!難怪人們會生髮出楊玉環其實沒有死,她被掉包了,她逃了,逃到海外了(海外至今仍有人自稱為楊貴妃後裔)等等猜想和傳說,文學總願意去撫慰那些受傷的心靈!唐玄宗回歸長安之後,已是一個失去王位的廢君,太子李亨在他西逃蜀中之後,乘機繼位。儘管如今玄宗已經返國,但肅宗登基已是既成事實。而且,為防止玄宗復辟,肅宗不許大臣們與他接觸,實際上將玄宗軟禁在長安。此時的李隆基,失去皇位,政治上遭禁閉;失去愛侶,感情上受打擊,他的處境是:「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風燭殘年,日思夜想,生死相隔,無緣重見,於是派方士尋覓玉環的仙蹤:「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終於找到太真仙子了!終於找到楊玉環了!而聽說皇上派人尋找自己,楊玉環驚喜莫名:「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這一段從楊玉環的角度寫她對李隆基的思念,也進一步表現了兩人之間真正的情感和恩愛,十分感人。而且,楊玉環的絕世美貌和風姿,也進一步表現無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皇上派來的使者要回去復命了,臨別時該托他捎些什麼話語給皇上呢?「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真是感天動地的愛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古往今來,震撼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又引發人們對李楊愛情的多少思考!四、同是天涯淪落人元和十年(815)六月,軍閥李師道派人刺殺主持平定藩鎮叛亂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書皇上,要求緝捕兇手,震懾軍閥,維護國家統一,結果遭到讒毀,認為他「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第二年秋天(816),有一次他在江州長江邊上(潯陽江:長江流經九江市北的一段)送客,晚上聽到相鄰船上有琵琶聲,便邀請彈琵琶的女子到自己的船上相見,並彈奏數曲。敘談中,得知琵琶女原是京城音樂家,因年長色衰,才淪落到江州來,嫁為商人婦。詩人對她的遭遇十分同情,並由此聯想到自己政治上不得志,於是生髮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詩中描寫琵琶女演奏琵琶的神態,以及琵琶音樂的美妙,有許多絕妙的句子:「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彈琴時的動作(「轉軸撥弦」、「低眉信手續續彈」)與她的心情如此諧和,使得全詩充滿悲怨的情調。而在描寫音樂方面,作者以聲摹聲,即以自然界其它聲音來模擬琵琶的輕、重、緩、急聲;如:「間關鶯語」、「幽咽泉流」、「冰泉冷濕」、「銀瓶乍迸」、「鐵騎突擊」等等。尤其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詩中以疾風驟雨比喻大弦彈奏的雄渾,以戀人私語比喻小弦彈奏的輕柔;而以大珠小珠跌落玉盤比喻大小弦混響的清脆,都可以使人產生聯想從而獲得美的享受。一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寫出琵琶聲暫歇而餘音裊裊的意境,同時又極具生活哲理性,歷來被人們所讚賞。《琵琶行》最感人之處還在於它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五、花非花,霧非霧白居易不僅善寫長篇敘事詩,而且善寫即景小詩,很多作品都被當今的大、中、小學教材選用。如中學教材中的《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此詩回憶、懷念某一人或事,字面上很好懂,是說:(那情景)似花卻不是花,似霧又不是霧;它半夜出現,天明消逝,是夢嗎?半夜裡春夢為何這樣短?是雲嗎?早上的雲霞飄向了哪裡?他在懷念誰呢?這是詩人留下的千古之謎,隱晦的情,朦朧的詩,誰也無法解透,那就一代又一代猜下去吧,在猜想中感受此詩的意境美!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禪意,讀來使人身世兩忘
《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4)
YOYO說 | 熟悉的唐詩用日語原來是這樣讀的
《憶東山二首(其一)》李白唐詩鑒賞
從唐代歷史來看唐詩的興衰

TAG:教育 | 博客 | 唐詩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