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識講座(2)

易學的內容

周易又稱易學,是研究萬物變化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包括哪些內容呢?

易學經歷三個階段才算完善,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易學。首先是易卦,它是符號,用符號表達華夏先民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在文字產生之前,卦畫是表達人的思維的主要方式。卦畫僅僅是人的認識的象徵,這種象徵性符號系統可以包羅萬象,它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卦畫的象徵意義有不確定性,一個符號可以有多種理解,難於規範。所以易卦強調一個「悟」字。華夏先民仰觀於天,俯察於地,事物的道理,也就是變化之道,都是「悟」出來的,於是畫出八卦。所謂「伏犧畫八卦」是也。後人認識八卦,自然也得要「悟」,才能與先民的智慧相通,正確理解卦畫的象徵意義。孔子五十以學易,他已經在人生旅途經歷了不少坎坷,品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對易學的哲理自然才有通透的理解。沒有生活閱歷,易卦就是天書。

卦畫有象徵性,也就有神秘性,並不是大家都好讀懂的。經歷漫長的歲月,才出現文字的解說。這就是易學的經文,稱易經。易經是解說易卦的,毛附於皮,彼此就不能脫離。我們今天說「易經」包括了卦畫與文字,因為單獨的經文是不能成立的。應該明白,經文的作者是以自己對易卦的理解寫出來的,僅是一家之言吧,當然就有局限性,未必完全百分之百符合卦畫的象徵意義。所以易學才有發展,才會出現以後的若干一家之言。經文的作者不愧是一位高人,他一定經歷了種種磨難,對自然之理、人生之道大徹大悟,才能對卦畫的內涵做出如此高深的理解。這就是周文王「演八卦」。後人的解說沒有誰能超過他,文王的經文就堂而皇之穩坐在易學的殿堂,並受到後學者的頂禮膜拜。

到了春秋後期,崇尚文王周公的孔子,繼承發展了周公「制禮作樂」創製的魯文化,創立儒家學說。孔子傳道,辦私學,給學生講授易經,整理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易傳」,又稱「易大傳」「周易大傳」。傳是解說易經的,因為經文難懂。易傳分十篇,又稱「十翼」。我們說「易經」,是不包括「易傳」的。不過,易傳是易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要讀懂易經還得以易傳作階梯,「以傳通經」是也。後世學人,大體都走這個路子,尤其是儒家學者更不會對孔子的易傳視而不見。

易卦體現的是中華元文化,解釋卦畫的易經是唯一一部被儒家、道家共同尊奉的哲理著作,也是唯一一部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典籍。

2007年4月9日

推薦閱讀:

周易六十四卦卦義
周易日課的發現與應用
李守力《周易詮釋》:《繫辭上傳》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文:李守力)
經用書院 | 周易入門:基礎元素誦記

TAG:知識 | 周易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