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隔代教育如何三代共贏?

隔代教育如何三代共贏?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已經不僅僅是父母,更多的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據一項全國範圍內的隔代教育狀況調查顯示:中國有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而由此產生的家庭矛盾、教育問題也隨之攀升。究竟隔代教育存在怎樣的弊端?父母與老人們又該怎樣破解孩子教育的矛盾?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海口市部分市民。

  父母

  需要老人幫又怕孩子被帶嬌

  越來越多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幾乎無暇顧及孩子,於是,撫養孩子的重擔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在記者採訪中,不少家庭需要自己的父母幫著帶孩子。市民吳淑麗說:「老人有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經驗,而且祖輩對孫輩的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者保姆無法替代的。」但也有許多市民認為,在隔代教育下會培養出一些嬌生慣養、任性的孩子,這也讓一些年輕的父母煩惱不斷。

  「我爸媽都是高中畢業,在那輩人里算是有文化的,可帶孩子的方式和我們還是有衝突。」在國貿寫字樓上班的陳女士無奈地說。她回憶,一天下班回家後,剛滿3歲的女兒從地上爬起來向她奔來,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玩具摔倒了,接著女兒便一屁股坐在地上,邊砸玩具邊哭喊:「都怪你絆我!打你,你壞。」這一幕陳女士很熟悉,女兒每次摔倒了,孩子姥姥就趕緊跑過來抱起鬨著,還不忘用巴掌拍著地面說:「都怪它不好,姥姥幫你打它了,沒事了。」陳女士意識到,這是女兒每天跟在姥姥身邊受到的影響。「我知道我媽心疼孩子,為她護短,但這會讓孩子形成總怪罪於別人、不懂自我反思的習慣。」

  年輕父母普遍認為,隔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老人往往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原則,過度遷就和溺愛。

  老人 一心為兒孫反遭埋怨

  11月25日下午,正值學校放學的時間,記者在濱海九小門口看到很多接孩子的家長,其中不乏一些老人。

  今年56歲的老人周雲芳的老家在山東青島,為了帶孫子,她把家「搬」到了海口。在周雲芳看來,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自己老了退休了,幫孩子一把天經地義,她說:「孫子從一出生到現在讀小學,都是我和老伴在帶,雖然累點但是也值了。」因為是從外地來到這裡生活,周雲芳幾乎沒有什麼朋友。「我們在這裡沒什麼認識的人,平時生活也相對枯燥,和老伴接送孩子、看看電視。」從青島到海口,在兩位老人的心中意味著選擇和捨棄。在對孫子付出心血的同時,周雲芳也有些心結,「兒子和兒媳婦對帶孫子的要求特別多,比當年帶自己孩子累多了。老嫌我們帶得不如意,也不知道到底該咋教。」她說,為了孫子該怎麼教育的問題,兒子和兒媳婦在家沒少「批評」他們,說老兩口太寵著孩子了,但是周雲芳覺得自己只是盡到了當奶奶的責任,「當年生活條件不好,現在有條件了,就想讓孫子過得更好,盡量滿足孫子的要求,不願意讓他有一點點不高興。」周雲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和老伴養活了好幾個兒女,如今反倒還被埋怨不會帶孫子了?面對兒子、兒媳婦的埋怨,周雲芳覺得心裡很受傷。

  專家

  需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

  「老人總認為退休後沒事幹,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爭著帶孩子,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 教育專家林育君認為,隔代教育常常面臨出力不討好的窘境,究其根源,一方面,一些祖輩人生的坎坷經歷,註定了他們對孫輩的偏愛,這種偏愛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溺愛,會阻礙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另一方面,祖輩們的世界觀形成於幾十年前,思想意識相對陳舊和固執,會對孩子接受新的知識產生不利影響,並影響到孩子與父母的相處。

  面對隔代教育問題,在「支持」與「反對」間只有一線之隔。林育君表示,隔代教育並非沒有可取之處。「祖輩的知識經驗豐富,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也能避免走教育彎路,祖輩照顧孫輩,長時間陪著孩子,解除了孩子獨處的孤寂和無助,祖孫二人都能獲得新的活力,大有裨益。」但他同時也強調,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祖輩應該扮演好「參謀者」的角色,到位但不要越位。林育君說,比如在孩子出生之後,年輕的父母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老人就應該當他們的育兒參謀,教給他們具體的細節,還要做示範。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也要提醒年輕父母要注意對孩子進行什麼方面的教育,在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等方面,幫助指導幼兒的健康發展。對於老人來說,隔代教育的關鍵是要能「狠得下心」,得立規矩。「孩子到了爺爺奶奶跟前,免不了想撒撒嬌偷偷懶,但不能一味地慣著,要擺事實、講道理。只要這點做到了,其實隔代教育還是有很多好處的。」(謝舒劉碧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一輪(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從文學、教育、為人處事等方面如何評價鄭淵潔?
思維篇一
為什麼山東沒有出色的大學?
16歲考上清北,和18歲考上清北,哪個更厲害?(請看完我正文後再回答)?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