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者劉邦
文|劉大師
中國的歷代皇帝里,劉邦的語言風格獨樹一幟。
見到秦始皇出巡的威儀,劉邦很羨慕:「奶奶的,做這樣的男人,挺好。」面對同樣的場景,他後來的對手項羽說得乾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之。」劉邦沒有項羽勇敢,但是要比項羽從容得多。他總是被當時的民間精英們推著走,結果就走到了項羽的前面。
劉邦很願意別人推著他,但在享受愉快的推動力之前,一般都要破口大罵。攻入咸陽,進了秦宮,劉邦眼花繚亂,面對數量龐大的稀世珍寶和絕代佳人正準備手腳並用,樊噲說:「您是想要天下呢還是就想當個土財主?」劉邦擦了擦不慎溢出的口水傻笑:「我想要天下。」「那就趕緊出宮,回到同志們中間,這些可都是亡國之物。」連樊噲這樣的莽夫都能口吐蓮花,若非杜撰,漢代民間精英之盛讓人神往。
「發克!」劉邦罵道。此語後被英人盜走,遂成其俚語之冠。「你先走,我再呆會兒。」
張良讀的書顯然要比樊噲多:「多年前的一個秋天,在一把樸素的雨傘下,一位不知名的哲學家這樣寫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據傳,張良所述即為後來唐三藏緊箍咒之主要內容。
「誰特!」(此語遭遇與「發克」同)劉邦把目光從珍寶美人上拽回來,沖張良咬了咬後槽牙。張良面色慈祥,知道咒語生效。
韓信勢如破竹攻下趙、齊,自矜功高,派人請示劉邦自己能不能做個「假王」。劉邦當時正在滎陽被項羽圍得惱火,聽到韓信的請求登時跳起腳來罵:「你個龜兒子,日你先人板板。老子在這裡求生不得,你的理想倒是遠大。」劉邦的腳一落地,張良和陳平同時踩了上去。劉邦立時醒悟:韓信手握重兵,請示不過是給你個面子。他很不高興地接著對韓信的使者罵道:「奶奶個熊!要做就做真王,還他娘的假什麼假?」
有時候,劉邦罵起人來也比較細膩。天下初定,論功行賞。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賞極厚。眾人不服:自己身上千瘡百孔,蕭何在後方舒適安逸,太不公平。「你們知道打獵吧?」劉邦問大家。在聽到肯定的回答後,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辨認野獸足跡指出其藏身之處的是人。不好意思,在這場戰爭中,諸位的功勞恰恰相當於狗,蕭何則是手把紅旗的指方向者。再有,諸位都是單身一個人跟著我玩兒命,最多有兩三個親屬一塊兒。蕭老師一家幾十口兒都投身到這場火熱的鬥爭中,必須牢記。」雖然不同意劉邦的比喻,但是大家普遍認為,話糙理不糙。
劉邦瞧不起知識分子,有時候會把他們珍視的帽子摘下來撒上一泡尿並且大罵不止。如果當事人並不就帽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文明用語與便溺者商榷,而能於天下大事道人所未道且確有可取,劉邦也會馬上拉住他的手真誠道歉:「他娘的,你千萬不要介意。」
劉邦說話從不拐彎抹角。坐在朝堂上,他對大臣們說:「當初我爸爸嫌我沒出息,不像我哥哥那麼賣力氣種地。現在結果怎麼樣呢?」朝堂上響起了歡樂的笑聲。
劉邦出身市井,熟練掌握多種罵人技巧原在情理中。能唱出「大風起兮雲風揚」的人不是學不會文明禮貌,保留來自底層的語言風格可以更好地跟他的起於草莽的同志們交流。話語系統的選擇關係重大。但是罵歸罵,對錯得分得清。同時,以罵聲開道,其效果是讓聽者時刻明確自己的位置,不要忘乎所以。如果有人受傷害,他也會因為此後劉邦的豐厚賞賜得到補償。左手鐵沙掌,右手棉花套,劉邦把「天下」這個陀螺轉得輕鬆自如。當然,也確實有可殺不可辱者,如果不是暴力抗罵只是一走了之,罵人者劉邦也不大會追究。
推薦閱讀:
※蘇秦、劉邦、李廣等大人物「小人得志」的一面
※讀史札記大功臣韓信。接下來是彭越被冤殺,最後被逼反的是黥布。劉邦殺功臣是典型的過河拆橋。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後最為後人稱道的「杯酒釋兵權」也是過河拆橋——不讓有威望的禁軍將領長期掌控禁軍
※劉邦為什麼誅殺韓信彭越英布?和秦始皇滅六國的理由一樣
※【西漢篇】第十六篇·高祖所屬·輔國柱石·汾陰侯·御史大夫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