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經過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
一八五六年,正當太平軍同清軍激烈爭鬥時,英國和法國在美、俄的支持下,對中國又發動了一次「海盜式」的侵略戰爭。這次戰爭實質上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所以歷史上稱作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侵略軍蓄意策劃一場可恥的戰爭
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清政府與法、美分別簽定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先後期滿,法、美為了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權益,兩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約」。清政府與英國訂立的《南京條約》里,根本沒有修約之說,但英政府也蠻橫地提出了修約的要求。要點是:(1)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長江自由通航;(2)鴉片貿易合法化;(3)廢除進出口貨的內地稅;(4)外國使節常駐北京。顯然,它們要求的所謂「修約」,實質上是要簽定一個比《南京條約》更具有掠奪性和奴役性的條約。這些無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絕。侵略者看到修約陰謀沒有得逞,立即凶相畢露地叫嚷:「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和強迫,是得不到條約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貿易情況的改善的。」為了訴諸武力,強迫清政府就範,英國蓄意製造了一起所謂「亞羅」號事件。 一八五六年十月,廣東水師檢查了停泊在黃埔港附近的一艘名叫「亞羅」號的中國走私船,逮捕了船上的兩名海盜和十名中國水手。這條船的船主是中國人,為了便於走私,曾向香港當局領取了一張為期一年的執照,但在檢查時已經過期。因此,廣東水師搜捕一事,完全是中國的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可是,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硬說「亞羅」號是英國船,並捏造說中國水師曾扯下了英國的國旗。十月二十三日,英軍突襲廣州,悍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侵略軍攻佔了珠江沿岸的一系列炮台,並一度攻入廣州城。中國軍民奮起反擊。十二月,廣州人民憤怒地燒毀了侵略者盤踞的十三洋行,迫使侵略者退出廣州。 「亞羅」號事件傳到倫敦以後,英國資產階級喉舌《泰晤士報》立即赤裸裸地叫囂:「要用暴力對付中國」。一八五七年,英國政府派遣老殖民主義者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侵略軍到中國進行戰爭訛詐。並且照會法、美、俄三國,提議聯合出兵。 法國為了參加侵華戰爭,也製造了一起所謂「馬神甫事件」。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廣西西林縣行兇作惡三年多,一八五六年被當地官廳處死。法國打起「保護聖教」的旗號,派遣葛羅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侵略軍,繼英軍之後來到中國。美國和俄國為達到共同分贓的目的,也分別派遣公使列衛廉和普提雅廷到中國,與英、法策劃「聯合行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
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後持續了近四年時間,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一八五六年十月戰爭爆發,到一八五八年六月《天津條約》簽訂,前後近兩年時間。英國侵略者在一八五六年入侵廣州被擊退後,於第二年底,英、法兩國又糾集了五、六千人,再次進犯廣州。兩廣總督葉銘琛,昏憒自矜,玩忽輕敵,既不做應敵的準備,也不準廣州軍民抵抗,並自欺欺人的斷言「必無事,日暮自必走」,結果廣州被占。侵略軍入城後,燒殺搶掠,僅從布政使衙門搶走白銀一項,就達二十二萬七千兩。葉銘琛也成了俘虜。群眾譏諷他「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英、法侵略軍攻佔廣州後,小部分留守,大部分乘軍艦北犯。一八五八年四月,到達大沽口外,五月二十日,侵略軍突然闖進大沽口,炮轟大沽炮台。駐守炮台的官兵奮起抵抗,與侵略軍炮戰兩小時,由於直隸總督譚廷驤等文武官員帶頭逃跑,使得大沽炮台很快失陷。侵略軍佔據大沽炮台後,直犯天津,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急忙派遣全權大臣桂良和花沙納,趕往天津向侵略者求和。六月,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第一階段的戰爭至此結束。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各國公使常駐北京,增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灣(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人可入中國內地遊歷、通商、傳教;外國商船可在長江自由航行;鴉片貿易合法化;外貨入內地只准徵收2.5%的子口稅;分別向英、法賠款白銀四百萬兩、二百萬兩。 第二階段:從一八五九年六月侵略戰爭再起,到一八六○年十月《北京條約》簽訂,共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天津條約》簽定後,馬克思就斷言:「從政治觀點看來,這個條約不僅不能鞏固和平,反而使戰爭必然重起。」①事實正是如此。英、法侵略者遠不滿足於已經攫取的權益,說什麼「條約中有關商務條款不能令人滿意」。為向中國勒索更多的特權,他們又在尋找借口,準備重新發動戰爭。 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借換約之機,率領一支艦隊氣勢洶洶地來到大沽口外。他們蓄意挑釁,拒絕走清政府指定的由北塘登陸進京的路線,硬要把軍艦沿白河開到天津,武裝護送公使進京。二十四日,他們炸斷了白河上兩根攔河大鐵鏈,拔毀了河上的鐵戧。二十五日,突然炮轟大沽炮台。守衛炮台的愛國將士忍無可忍,奮起自衛還擊,擊傷擊沉敵艦十餘艘,打死打傷侵略軍近五百人,英國海軍司令受重傷,副司令傷重而死,其餘僥倖活下來的都夾著尾巴逃出了大沽口。 當時倫敦、巴黎報紙叫囂要「大規模報復」,而清政府卻無心抵抗,幻想求和。一八六○年春,英、法兩國調集了兩萬多兵力,二百多艘艦船,殺向中國。四月佔領舟山。五、六月進犯煙台和大連。七月底闖到大沽口外。八月攻佔天津。各地人民和愛國官兵自動奮起抵抗。但腐敗無能的清軍,卻望風而逃,一觸即潰。當侵略軍逼近北京時,咸豐皇帝帶著后妃,倉皇逃往熱河,留下其弟恭親王奕向敵人投降求和。 英、法侵略軍從北塘登陸後,燒殺淫掠,無所不為。位於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是清朝統治者靠榨取人民的血汗,經過一百五十多年擴建經營而建成的壯麗宮苑。它綜合了中外建築之精華,藏有各種無價珍寶、稀世典籍和珍貴的歷史文物。這個宏偉瑰麗的大園林和珍藏寶庫竟被英、法強盜洗劫一空之後,化為焦土。連當時在場的英國強盜戈登,也不得不供認:「我們就是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他們還揚言要搗毀清皇宮。在侵略者武力逼迫下,清政府屈服了,同英、法分別簽訂了屈辱的《北京條約》,美國也根據「一體均沾」的條款分享各項特權。 《北京條約》除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外,英、法還獲得了如下重大特權:開天津為商埠;准許拐賣華工出國做苦力;割讓九龍司歸於英屬香港界內;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堂和教產;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兩。 《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更深地墮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沙俄趁機侵吞大片中國領土
沙皇俄國原是一個歐洲國家。十六世紀下半葉,老沙皇開始向東擴張,到十七世紀中葉,把侵略魔爪伸到了黑龍江流域和貝加爾湖以東地區。一六八九年,中俄締結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往東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沙俄越過邊界,在中國領土上修築炮台、營壘,建立軍人村。一八五○年,侵佔了黑龍江下游城鎮廟街。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三次派遣艦船,闖入我國黑龍江進行武裝挑釁,並強佔了海蘭泡等地。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即英、法侵略軍攻佔大沽炮台的第三天,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突然率兵直趨璦琿城,武力要挾重新劃定兩國邊界。五月二十八日,清政府黑龍江將軍奕山,被迫在《璦琿條約》上簽字。沙俄通過這個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去,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改為中俄共管。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華罪行時指出: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② 一八六○年,沙俄借英、法侵略軍攻佔北京的軍事壓力,以幫助鎮壓太平軍為誘餌,向清政府提交了一份新的條約草案和俄國單方面繪製的東部邊界地圖,逼迫清政府「一字不能更易」的答應下來。揚言:如果不答應,「兵端不難屢興」。十一月十四日。奕被迫在中俄《北京條約》上籤了字。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俄國,還強行規定了中俄西部邊界的走向,竟把中國境內的湖泊河山,作為劃界的標誌。一八六四年十月,沙俄又通過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沙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最大獲利者,通過軍事侵略和訛詐,先後割去了一百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大約相當於六個英國,十一個捷克。這在國際關係史上是一次駭人聽聞的無恥掠奪。
中外反動勢力加緊勾結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外反動勢力很快握手言歡。清朝統治者從兩次挨打的經歷中發現:外國列強要的是在中國的特權,並不反對他們當兒皇帝,洋人是可以做朋友的;外國侵略者也感到,要鞏固和擴大在華的侵略特權,必須扶植象清政府這樣軟弱無能的政權,作為他們實行殖民統治的工具。於是,這兩股反動勢力,便加緊勾結,互相利用,做起了共同奴役中國人民的反革命交易。 注釋: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41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39頁。
推薦閱讀:
※俄羅斯內外交困,普京急於發動戰爭緩解內部困境?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打仗?
※二戰傷亡最大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1989年才結束二戰的它?
※中巴是否會聯合研製其他第五代戰機?
※美國為什麼總是喜歡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