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風家訓的意義與影響——專訪孔子76代後裔

「孔氏家風家訓的意義與影響」

今天我們邀請到孔子76代後裔、曲阜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孔令紹做客省紀委監察廳網站在線訪談,圍繞「孔氏家風家訓的意義與影響」這一主題和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對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在線解答。

問: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孔子故里曲阜時,向全社會釋放出重視傳統文化、重視儒學的標誌性信號;2014年9月24日,習總書記出席北京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活動,並作重要講話。在這之後,全國各地都相繼開展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作為山東,理應走在前列。您的家鄉曲阜就深入開展了家風建設活動。首先請您談談對家風的認識?

家風是一個家庭經過世代凝聚並沿襲下來,對其家庭成員有直接影響和心理暗示作用的家庭文化傳統。同時,家風也是家庭成員道德素養、精神風貌和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

問:家風的影響對於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那麼,您認為家風是怎麼產生和形成的呢?

可以這樣說,家風是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和形成的。沒有家庭教育的家庭,是不可能產生成型的家風;沒有嚴格教育的家庭,就不會形成優秀的家風。在這裡還要強調一點,良好的家風只有在一個有較好文化素養的家庭中才能夠得以有效地傳承。

問:我們知道,孔氏家族沿襲2500多年,不隨朝代的更迭而沉浮,不為統治者的政治變遷所動搖,世代相傳,苗裔四布。孔氏家族的家風也成為孔氏族人乃至很多中國人的行為規範。那麼,請您介紹一下孔氏家族的家風吧。

孔氏家族的家風源於孔子。首先應該強調的是,孔氏家風是在一個文化世家的背景下產生和傳承下來的。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承前啟後的第一人。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就是關於做人的學問,他第一次為人類社會制定了做人的標準。儒家為人們確立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綱目的人生目標和路徑。為此,孔子傾畢生精力進行探索,如何通過對人的教育和啟迪達到人性升華,從而讓人們在關心自己的同時,也關心他人和社會。這就是習總書記所說的「以文化人」。

孔子把培養人、塑造人作為終生使命。他以身作則,做仁人君子;也期待著、引導著、教化著社會上所有的人成為仁人君子。與此同時,他對自己家庭成員的教育更是倍加重視,這才有了孔氏家風。

大家知道,孔子三歲喪父,母親為了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帶著他背井離鄉來到魯都闕里。在母親顏徵在的精心培養教育下,孔子小小年紀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少年君子和博學之士。母親去世時,他才17歲。19歲時,他結了婚,後來生了兒子孔鯉。這時候,孔子深深地懂得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他決心像母親那樣,把子孫後代培養好、教育好。

那是一個靜謐的清晨,東方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樹陰,庭院里映射出斑駁的光,這個時候,孔子一個人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這時,小孔鯉又蹦又跳地走了過來。孔子叫住兒子,深情地問他:「兒啊,你學《詩》了沒有?」孔鯉回答:「沒有。」孔子就諄諄教誨兒子:「不學《詩》,無以言。」

又是一天,孔子一個人站在院子里,這時候小孔鯉又走了過來,孔子又關心地問他:「學《禮》了沒有?」「沒有。」孔鯉回答。這時候,孔子就說:「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對兒子循循善誘,語重心長,卻又十分嚴格。一天,他問孔鯉學習《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了沒有,並教育他說,不學《周南》和《召南》就像一個人面對牆壁傻站著一樣。

這就是孔氏家族歷史上著名的「詩禮庭訓」。經過了兩千多年的傳承,這就成了我們孔氏家族的家風。今天,矗立在孔廟承聖門內的「詩禮堂」就是當年的見證。

問:「詩禮傳家」的良好家風,對孔氏家族的後人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孔鯉在孔子的嚴格教育下,知《禮》明《詩》,通曉儒術,只是先於父親英年早逝。這時候,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也相繼去世,這不禁給了孔子巨大的打擊。從此以後,孔子對聰穎機敏的孫子子思就加強了教育。子思不僅「世不廢業」,而且繼承發展了孔子學說,他與後來他的再傳弟子孟子一道形成了著名的「思孟學派」,成為孔子以後儒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那麼,從孔鯉到孔鮒,孔家八代單傳,人丁稀少,但是家庭教育卻嚴格有加。孔鮒時代,秦始皇兼并天下,焚書坑儒,大肆破壞傳統文化。這個時候,孔鮒就敢於擔當大任,他把孔子精心整理編纂過的儒家經典藏到自己房子家的夾坯牆中,然而後逃往河南,而後在嵩山隱居了下來,後來他參加了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後戰死沙場。在接下來的2000多年裡,孔氏家族世代賡續,其後代分布中外,遍及八方,卻都秉承著詩禮傳家的家風,可以說是輩輩出聖賢,代代有精英,比如孔融、孔尚任等等。

問:孔氏家族家風,經過幾十代人的精心呵護和培育,如今已經凝聚成根植於齊魯大地最優秀的家風,堪稱中華民族優秀家風的代表。您能簡單談談對它的認識以及它的內涵嗎?

我認為,詩禮傳家是孔子為我們孔氏後人標出的人生坐標,它是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中的兩個重要元素。簡單地說,就是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規矩。

關於學《詩》,我認為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習文化知識,二是通過學習修身養性。一個人,如果能夠比較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進而實現修身養性的目標,具備了深厚的知識儲備和比較健全的人格,可想而知,當他走向社會之後,在他身上輻射出來的那可能就是正能量,這對於社會將是有益的。

再說「禮」。什麼是「禮」呢?從人的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來說,就是內在守規矩,外在講禮儀。守規矩是對人的內在要求,講禮儀是對人的外在要求。

首先是守規矩。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從小就要學會自我約束,不能以性所為,我行我素。這個規矩,從家庭到國家都是一脈相承的,在家庭里叫「家規」;在單位里叫「規章制度」;到了社會上叫「秩序」;在政黨里叫「紀律」;上升到國家的層面,就叫「法律」。一個人,在家裡都不守家規,很難說在社會上能守規矩,能做好人、做好公民、好職員、好黨員、好乾部。廣闊的社會,是大家共同生存的空間,不是哪一個人的,你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必須遵守規矩,各行其道。一個人本事再大,也要在一定的框架內有序參與。只有這樣,國家才會安定,社會才會和諧。一般公民既然如此,對於黨員幹部來說,那就更要心存敬畏,不能輕易觸碰紀律和規矩的紅線。

其次是講禮儀。這裡說的是修養問題。一個人如果本質很好,卻沒有修養,那麼他對人的感覺就不是很好。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人如果能夠懂禮節,講禮儀,待人接物時就能做到張弛有致,拿捏有度,讓人感覺心裡舒服。

問:孔氏家族的後人們是如何傳承孔氏家風的?

我們孔氏家族目前在世的就有200多萬人,光曲阜就有15萬人。具體說來,我們孔家分成20派,60戶,也就是60支。我本人是第六戶,我們這一支的特點,一是勤奮務農,二是刻苦讀書。我的高祖孔憲珍就成為清朝中期皇帝御批的七品執事官,他曾經在孔廟專司祭孔。我們家裡當時有土地200畝,房產上百間。我的高祖有4個兒子,8個孫子。他們都成家立業以後,仍然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那麼管理這樣一個幾十口人的大家庭,必須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所遵循,既要有硬性規定的嚴格要求,又要有家庭文化的軟性影響。因此,我的高祖就按家規和家風的要求,擬定了一套家訓:

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自我檢點,不扯濫務;

居身簡樸,辛勤勞杵;一絲一縷,恆念力物;

粗茶淡飯,慎近酒酤;恪守信義,鄰里互助;

忠厚傳家,苦讀詩書;振振繩繩,繁我孔族。

100多年來,我們祖上的家訓對於我們來說,發揮著它的約束作用和教化作用,我們大家都能做到誠實守信,中規中矩,從來沒有一個人因為做出惡跡而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目前,我們這一支五服以內的已經達到150多人,雖然都已經分居各地,建立了各自的小家庭,但仍秉持著家訓教誨,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問:一種優秀的家風,不僅需要傳承,更重要的還需要踐行,只有後人嚴格踐行,家風才具有實際意義。作為孔氏家族的後人,您能談談這一方面的體會和認識嗎?

再好的家風、家規、家訓,如果不付諸實踐,把它落實到人的行為規範上,那就是一紙空文。很多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祖上也不一定沒有家風、家規,只是他們沒有很好的踐行,沒有守住起碼的底線,結果走到了純潔人生的反面。而咱們山東另一個文化世家劉墉家族,他的家族成員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按祖上的規制行事,結果從縣令到宰相,家裡出了200多個官員,沒有一個腐敗分子。

家風在塑造人的過程中,起到的是奠基的作用。這個作用是人生一切行為規範的前提。人一來到世間,剛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就開始為你構築人生旅途的底線,它以先入為主的優勢,為你打造的是一面抵禦邪惡的盾牌,從而為你這艘即將啟程的航船把關定向,進而使你在這個雲譎波詭的世界裡所向披靡。您說,家風的踐行重要不重要?

問:家風是潛移默化發揮作用的,它的作用有著無窮的潛力。那麼,要踐行好、傳承好優秀的家風家訓和家規,需要把握好哪些關鍵的環節呢?

我認為,應該主要把握好三個環節:家庭教育是家風的關鍵,文化傳承是家風的核心,浩然正氣是家風的靈魂。

第一,家庭教育是家風的關鍵。家教是塑造人的良好開端。家風、家規、家訓,實際上是一回事。家風屬於宏觀層面,家規、家訓是家風的具體化。家風、家規、家訓,都必須通過家教的方式把它落到實處。

家庭教育就是讓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範。其實,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人生觀的奠基和定型,等到學校教育再開始,那一切都晚了。因為0到6歲是人生定格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人的是非觀念已經形成。那麼,家庭教育的作用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主要有四點。

一是楷模示範。父母和長輩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你一定不要做錯事、做壞事。社會上有不少這樣的家庭,父母在私生活中不檢點,那麼他的子女在私生活中出軌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過去農村給孩子定親,要先打聽雙方父母怎麼樣,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二是語言示導。我們這個家庭,我的父親去世早,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弟姊妹6人拉扯大。在十分艱難的困境下,母親經常教育我們「要有凍死迎風站的骨氣,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這種教育,讓我們形成了不怕困難、愈挫愈奮的堅強品格,對於我們來說,成就我們的事業有著直接的關係。母親彌留之際還要我記住一句老話:「老實忠厚修子孫,尖酸刻薄損後人」,母親囑咐我一輩子都不能做壞事。

三是心理暗示。一位名人說過,看一個家庭的基業是否發達,就去看看他家的孩子,一看幾點起床,二看掀不掀書本。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心理暗示作用不可小視。比如說,想讓孩子有閱讀習慣,大人要有書房,要常讀書,同時也給孩子建一個書架或一個書角,這樣,你不用刻意去要求,孩子自然會形成讀書的良好習慣。上輩人不酗酒、不賭博、不抽煙,下一代人無形當中就會接受這些良好習慣。

四是懲戒錯誤。對於孩子,要從小給他堵住走向邪惡的通道。孩子做錯了事,一定不要遷就,要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民間說「樹大自直」,對孩子那絕對是沒有好處的。如果對孩子一味放縱,長大了以後,他就會從有壞毛病到走向人生的反面。

第二點,就是文化傳承是家風的核心。古人說,知書達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只有隨著文化品位的提升,才能夠懂得守規矩、講禮儀,才知道如何去做人。在古代,由一般家庭到文化世家,大多經過三個階段:農——士——仕。即,在艱苦的勞動中積累財富,同時刻苦讀書,完成從「農」向「士」的轉變,也就是從農民轉變為知識分子;而後通過科舉走向仕途,完成從知識階層向貴族階層的轉變;為官之後,再勤奮工作,積累財富,讓子女讀書,從而形成文化世家的良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沒有三代到四代人的努力,就不會真正造就出一代真正的文化人。重視文化傳承,比重視財富積累更重要。這一點,我本人就有切身體會。1957年,我父親去世時,我還不到5歲,母親領著我們,日子過得很艱苦。那時候,一般條件較好的家庭也很少讓孩子去讀書。當時,我們家在生產隊里連工分都掙不上,母親仍然把我們姊妹幾個都送到學校里上學。我母親是小腳,幹不了重活,那個時候生產隊里就照顧她干點輕活。可是後來,我上了高中,生產隊長就生氣了,他氣憤地說:「他家連工分都掙不上,還讓孩子上學!」這個時候就不照顧母親干輕活了。可是,我們全家都沒灰心,起早貪黑,割草拾柴,添補工分,直到我上完大學。我成年後,為報答父母的恩情,在孔林里給父母立了一通石碑,碑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母親以羸弱之軀蹚出一線之路,讓我姊妹六人有路可走。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力求讓子女求知識,使其上小學、讀中學、上大學,充分展示出一位普通女性的博大胸懷及遠見卓識。」

第三,浩然正氣是家風的靈魂。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對於良好家風的傳承尤為重要。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不少人來去匆匆,忙忙碌碌,為啥?謀錢、謀官、謀刺激,不少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我在機關工作30多年,在這方面有著深刻地體會。想當一個好乾部就要抵擋住一個又一個的誘惑,想當一個壞幹部就在一念之間。那麼想當一個好乾部難在哪裡?難就難在用道德底線去把好每一個可能讓你失足的關口。在踐行家風的過程中,一定要砥礪自己的健全人格,涵養浩然正氣,只有這樣,人生才可能具備「四氣」,一是正氣,二是志氣,三是才氣,四是霸氣。正氣感染人,志氣鼓舞人,才氣指導人,霸氣威脅人。有了正氣、志氣和才氣,才能夠有霸氣,有了霸氣才能做到邪不侵正。

問:2000多年來,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孔氏家風也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最後,請孔部長談談這方面的內容好嗎?

孔氏家風對社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孔家號稱「天下第一家」,這倒不是因為我們孔氏族人最多,而是因為孔家受到歷代王朝推崇,譜系最完整,管理最到位,傳承最有序。孔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化世家,並且始終讓文化在家族傳承中作為主流。而且,我們孔氏族人大多都秉承了孔子遺風,力求做仁人志士,始終把「德」作為行為規範的標杆。我們那個村莊一共有5個姓氏,我們孔姓人口佔80%以上。一遇到大事,人家其他姓氏的就會說:「看看孔家是怎麼做的。」所以,我們孔家必須做好。我們曲阜一共60多萬人口,姓孔的佔到五分之一以上。由於孔姓族人率先弘揚孔子遺風,曲阜人則形成了誠信儒雅的特質。再說孔繁森,他是孔子74代後裔,他已經成為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從我們山東的情況來看,孔氏家風是從一個家庭輻射到一個村莊,從一個村莊輻射到一個地區,孔氏家風引領了齊魯家風,齊魯家風又影響到全國,以至超出了國界。可見,孔氏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2500多年來,孔氏家風家訓中積澱了許多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是一筆極具特色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通過剛才與孔部長的交流,我們了解到以孔氏家族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家族家風家訓的文化魅力。家風家訓家規的力量在於明是非,知廉恥,懂禮讓,守本分,致良知。孔氏家訓家規啟迪著我們正確認識和理解家風和黨風、政風的關係,也為孔氏家族乃至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不斷前行的動力。

推薦閱讀:

子產是一個怎樣的人?
34、為什麼顏回的死讓孔子悲慟欲絕?
孔子的儒學為什麼會被後世帝王尊為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
孔子智慧里的職場之道:如何成為同事的好夥伴
孔子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

TAG:意義 | 孔子 | 影響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