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並不是拯救婚姻的特效藥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生個孩子至少能保證有人按時祭掃。——饅頭卷

對於婚姻墳墓論,近期的倫理解釋是:不結婚則死無葬身之地。不過,當鄰國日本已經出產了諸如《不結婚》、《我不是結不了,只是不婚族》等為單身、不婚打氣的影視作品時,催婚劇《咱們結婚吧》,催娃劇《嘿,孩子》卻正在中國的熒屏上大行其道。

一邊是父母借著電視劇控訴孩子「30歲了還不結婚該判刑!」,另一邊是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逼近12萬大關,小組內充斥著對父母逼婚、逼娃的血淚控訴。

其實,催婚是催娃的原始版本,當下不少代際衝突的病根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天,你傳宗接代了么?

沒錯!今天饅頭姐就帶你818這部神奇的家庭倫理——《嘿,孩子》

方大爺生了倆閨女、一兒子,老伴過世兩年了,大女兒家的獨生子壯壯多年前因病去世,孩子離去讓全家陷入痛苦,老爺子迫切希望三個已經成家的孩子能生個孩子,但卻沒人能遂了老爺子的願。

劇中,方老爺子搞不懂現在的孩子們為什麼不生孩子,因為對上一輩老人來說,結婚生子都是沒有「是否」選項的必經之路。

這當然也反映了當下中國代際衝突的文化根源,中國在三、四十年間完成了西方國家近兩百年才完成的社會轉型,子女與父母的觀念差異,小到偷看孩子的日記本,大到子女是否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控制可謂無孔不入。在父母看來,「我愛你,我才管你」的強勢邏輯具有天然正義性。但在子女觀念中,父母與孩子都是獨立個體,隱私、自我、尊重與維持親情同等重要。

方老爺子給自己養的雞起名「方小樂」,養雞就當含飴弄孫了,還時不時地被老街坊們調侃,多少有點心酸。但促使大爺使出原力催娃的,卻是因為在衚衕遇到了已經老年痴呆的朋友。

老太太已經不認人,但她的兒子還是記得給老太太過生日,帶給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方老爺子想到了自己的三個子女:當他們年華老去的時候,沒有了子女,誰能來照顧他們呢?

老爺子本意是想讓孩子們老有所依,在催促三個子女生娃的過程中,無論大姐、二弟,還是三妹,婚姻卻都因此亮起了紅燈。

很多網友認為,劇中「生過孩子的女人才完整」、「有了孩子的家庭才幸福」的論調過於陳腐,甚至還有家庭展開了兩代生育觀大掐架:年輕人埋怨長者古板守舊,長者又反責年輕人缺乏責任感。

但饅頭姐卻覺得,「生孩子」無論是在這部戲,還是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被賦予了太多不應承受之重。生孩子並不是為婚姻解毒的特效藥,相反葯不對症,可能會加速婚姻的崩壞。

比如,蔣雯麗飾演的失獨的大姐方韻和郭曉冬飾演的大姐夫,在老爺子催娃之前,已經兩年沒有過夫妻生活,婚姻基本處於「相敬如冰」的低溫狀態。由於方韻卵巢已經失去功能,她想到了借卵生子,但卻遭到丈夫的強烈抵制:思想保守的丈夫不能接受讓妻子淪為生育機器,成為自己與其他女人所生孩子的代孕媽媽。

從劇集的字裡行間,大姐與大姐夫的愛顯然非常深刻的,但沒有走出孩子去世的陰影,讓這對相愛的人大打出手,以至走向離婚。

大姐婚姻中的死穴就是孩子,兩人都是婦產科專家,但醫者不自醫,多年前喪子之痛被他們深埋心底,缺乏心理干預和疏導的兩個人,一直沒有從喪子的創傷中復原,兩人甚至不能抱團取暖。

心理學家庫伯勒·羅絲的創傷模型描述了人對待哀傷與災難過程中的5個獨立階段:

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

而卡在第四階段的大姐,偷偷地將愛子的遺物藏到了另一個小區,甚至背著老公去睹物思人,獨自傷感。對大姐夫婦來說,只有完成了上一段創傷的修復,接受這場別離,才有可能自我救贖,無論將來有沒有孩子。

詩人紀伯倫說,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來,卻非從你們而來。

而老二方樂和身為電台女主播的媳婦這對兒,婚姻的開端就沒有得到女方父母的祝福和認可。

李小冉飾演了電台當家女主播賈元元,雖然父母一再反對,她還是捨棄了高富帥,投向了只是健身教練,且顏值不高的方樂懷中,並偷出了戶口本,與方樂登記結婚。

多年來一直有意拆散這對夫妻的老丈人、丈母娘,在得知女兒懷孕後,似乎轉變了態度。

剛剛給予女婿改口的權利,可見這麼多年老兩口對方樂有多不待見。

但話鋒一轉,老丈人從暴風驟雨變和風細雨的算盤其實打得山響。

以「全力衝刺工作」為理由,他們希望女兒女婿能夠打掉這個孩子。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有一句名言:

從很多方面來看,和你深愛的人結婚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因為婚姻本身就殘酷。如果真正喜歡某人,最好離他遠點。

劇中方樂就是這「殘酷」婚姻的犧牲品。愛得太卑微,以至於丟失了自己。

儘管是方家獨子,為了讓妻子賈元元能夠獲得與其身份「匹配」的住宿環境,他不惜背上巨額貸款,也要在北京CBD黃金地段買房。但自己再怎麼努力,在勢力的丈人、丈母娘面前都不能加分。不被人認可是很多痛苦的根源,而這本身來自於身份的焦慮。

方樂是賈家女婿不假,但卻從未獲得過賈家認可,他希望借孩子鎖定妻子,並獲得親家的承認,但誰知到頭來仍是鏡花水月、於事無補。而一心撲在事業上,短期內並沒有生育計劃的賈元元也因為這次懷孕事件退居三線,幾乎丟掉了工作。

現實生活中,很多婚姻關係走得困難的夫妻總會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似乎孩子的到來可以解決一切分歧。但人在職場,賈元元這樣的當家女主播,一言不合就懷孕,臨時放下的工作很有可能把領導、單位打個措手不及。當準媽媽們為自己的孕產權利奔走的時候,職場中最基本的契約關係也應受到尊重。

方樂和賈元元,一個向上蹦蹦,一個往下蹲蹲,步調一致才能走得穩。

終於說到了這對老少配夫妻,身為方家小女兒,生兒育女的壓力對30歲的方向來說沒有那麼緊迫,她與老公的決定是做一對幸福的丁克夫妻。

但在得知老公與前妻育有一女,並早已做了結紮手術後,方向的想法完全轉變了。

「我可以選擇不生,但你不能單方面剝奪我生孩子的權力」。

原本決定鐵丁的方向也想到了冷凍卵子的建議,她的邏輯是:現在不想生,萬一以後不能生了怎麼辦?

這一橋段恰恰說明了當下年輕人在生孩子這個問題上的左右為難:一方面享受沒娃的自由自在,另一方面也要為自己遙遠的養老和繼承人問題擔憂。

去年七月,在聯合國人口署發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67,大大低於人口正常更替的2.1,因壓力大、成本高,居民生育意願降低,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主動選擇不生育的重要原因。

但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如今無子一身輕的70、80、90後們,當30年後面臨養老問題時,中國已經從盡情揮灑人口紅利的青春之國,過渡為老齡化國家。

對於迅速老去的中國,你的退休金還能不能跑贏水漲船高的人力成本呢?

誰也不敢信誓旦旦。

劇中,方向本來只是為了賭氣,才要凍卵。沒想到,因為丈夫的女兒患上白血病病,方向懷孕產子,最終配型成功。新生兒的出現,修復了婚姻的裂痕,甚至挽救了一條寶貴的生命。

戲裡,為了催娃,老爺子不惜大動肝火、放狠話,最後把自己氣得背過氣去了。但看到三個子女的家庭不斷陷入紛爭,老爺子終於反思自己:用強加的方式「為了他們好」,是不是錯了?

現實生活中,生不生孩子背後,充滿了個體的選擇、家族的延續、人生真相的追問等諸多因素。曾幾何時,我們選擇很少,卻很容易滿足。如今,社會嬗變之快令人錯愕,但無所不在的「焦慮」卻讓很多人在選擇面前踟躕不前。或許,在中國人過度強調現世的安身立命之餘,加入一點超脫色彩的終極關懷,反而更能撫慰心靈。

生孩子,並不是拯救婚姻的特效藥。

古希臘人相信,愛是一件特別與眾不同的事,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崇拜和尊敬,不是抱怨,需要用善良、慷慨和洞察力來對待。兩個相愛的人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努力成為越來越好的人。

當一段婚姻充滿愛與尊重的時候,孩子自然能沐浴其中。可如果婚姻的基礎已經開裂,第三個人的體重,可能是崩壞之前的最後一根稻草。

《嘿,孩子》中,喪失生育能力的大姐領養了流浪兒。所謂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理想境界嘛。

文/編=饅頭卷:一個心中有大愛的娛記

ps:底下可以留言的哦

推薦閱讀:

你的皮靴急需一條九分褲拯救
越窮越忙,越忙越喪,拿什麼拯救青春?
「變相怪傑」的心靈拯救…
如何拯救下一代,教子必讀!!!

TAG:孩子 | 婚姻 | 拯救 | 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