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寫作入門

古詩的分類和平仄要求

廣義的古詩包括兩大類,古體詩和近體詩。隋唐以前的詩全部是古體詩,對格律的要求很少。樂府也屬於古體詩。近體詩又稱格律詩,講究格律。隋唐以後的詩,大多是格律詩,但也有古體詩,如李白的《蜀道難》。狹義的古詩就指古體詩。按照詩中一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七言、四言等。

格律詩又分為絕句、律詩、排律。絕句一詩四句,不要求對仗,但要求平仄和押韻。律詩八句,中間兩聯,也就是中間四句,必須對仗,也要求平仄和押韻。排律類似於律詩,句數不定。關於押韻、平仄、對仗等要求,說來話長了。簡單說一下怎麼判斷吧。首先根據是否對仗、是否押韻、是否平仄符合格律要求判斷,不符合為古體詩,符合為近體詩。若是近體詩,再根據句數判斷是哪一種,絕句或律詩。排律並不多見。

再根據每句字數判斷是幾言。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

「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

「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仄」的字義就是不平,所以區別平仄也就簡單了:「不平就是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如下: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第一聲 第二聲 第三聲 第四聲

例如:

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面說平仄問題。

知道了什麼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簡單地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憑什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仄在詩詞對聯中又是怎樣交錯著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這種平仄的規則在律詩表現的特別明顯。

例如毛主席《長征》詩的第五、六兩句: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後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後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雲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推薦閱讀:

易經入門級知識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著 下篇一 修持方法
佛學入門手冊之二十一【三法印 緣起性空 無常苦空】
蛇類寵物飼養新手入門指南
[轉載]書法入門十條

TAG:寫作 | 古詩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