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一,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質彬彬,磕頭作揖,拜年敬老。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但是,拜年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
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還有種說法是,在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為了化解程咬金與尉遲恭的矛盾,魏徵建議李世民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帶頭給群臣拜年作揖,說些喜慶話,做下自我檢討,並通知群臣初一互相拜年。
大年初一,程咬金悶坐在府里正在猶豫是否要去給尉遲恭拜年之際,尉遲恭先來了!尉遲恭一見程咬金,做了個揖:「祝程大人身體健康,過年愉快。」他一說這,程咬金也就跪下了。
程咬金說:「尉遲大人,我是個老粗,各方面都對不起你。我才說到你府里找你拜年,你先來了。好,今兒咱倆得喝兩盅。
倆人這麼一談論,可好,都沒氣兒了。一大肚子氣兒從後門都跑了。
後來這事兒傳到了鄉下。鄉親們之間,弟兄妯娌之間都有個拌嘴的地方,通過拜年,把仇都有解開了。這個風俗就流傳下來。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四類:
(以下都是舊禮節,現在叩首、跪拜這種形式已經基本消失,僅在小孩向長輩拜年時還有)
一是走親戚。
其中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意。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飛貼--賀年片、賀年卡的源頭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
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團拜」--約從清朝時興起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東北地區:東北農家串門拜年
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華東地區:山東西北地區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華北地區:北京婦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舊時,除自家慶賀外,親戚、朋友、同事、鄰里之間從這一天開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於男人,婦女則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華東地區:寧波新女婿上門拜年
在寧波象山縣,結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門去拜年,裡頭有很多規矩和講究。禮品中,荔枝和桂圓是必不可少,這樣的「組合」叫做「包頭」,「包頭」是最重要的禮品。
華中地區:湖北孝感拜年無大小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華南地區: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複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西北地區:陝西省富平縣拜年贈麵食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西南地區:貴州苗族對歌喝酒打花臉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舊時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
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推薦閱讀:
※幸福人生:2012龍年百條拜年簡訊【珍藏版】※2015年拜年簡訊集錦,總有一個用得上!※世情嫌簡不嫌虛 | 別懟群發拜年的了,500年前就這樣
TAG: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