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儒教之異淺析
佛教、道教、儒教之異淺析
中國的佛教是已被「中國化」了的外來宗教文化,已與印度佛教區別甚多,佛家即指佛教文化。
中國的道教是基於中國的本土文化而生的宗教,但道教與道家存在異同,因為道家指老莊之學,而道教卻並非老子本人創立的。
中國的儒家其實並沒有生成一個宗教體系,故不能夠稱其為儒教。
核心教義
佛家講「超世」。佛教認為人生都是苦,原因是貪嗔痴,要求放棄慾望,最終脫離苦海進入涅磐(死)。佛教注重精神的修持,追求來世的極樂——「超脫塵世」。
道家講「出世」。道教認為個人可通過內修(氣)和外修(丹)就能從肉身體直接成仙了道,因此主張遠離人群遠離社會——「出離塵世」,靜修成仙。
儒家講「入世」。儒家主張個人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我修為的提升和完善,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目標的逐步實現,修鍊成聖。
修行對象
佛家重心理。佛教從心的角度概括世界萬物的一切,並對人的行為問題進行根本性的探討與闡釋,終極追求「明心見性」。
道家重生理。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長生不老、肉身成仙。
儒家重做人。儒教講的是禮法,是對如何做人的要求,每個人應該怎麼做。崇尚「仁、恕」,追求「修齊治平」的目標。
佛家講的是凈(心),道家講的是靜(處),儒家講的是敬(禮)。
佛家講的是養心,道家講的是練氣,儒家講的是修身。
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修行方法
佛法(佛家的修行方法)巨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都能修成為正果。人們常見口念「阿彌陀佛」的一種修行方法,叫做「念佛法門」,是佛教界當今最為流行的法門。
道法(道家的修行方法)重視修心、煉體,而且遠離人群塵世,多擇深山清凈之地,企圖獨修成仙。
儒家的修行方法是通過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 ,實踐八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達成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成為聖人。
傳教特點
佛家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主張「普渡眾生」。佛教的這種群眾化大眾化作風,使得佛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廣為流傳,發展傳布比較快。
道家堅持隱逸,不太喜歡做「普渡」的工作。並且傳授弟子特別重視弟子的「根性」,也就是所謂「天資」。
儒家不像道家的隱逸,也不像佛家那麼普渡眾生,主要通過學校教育來傳布教義和思想,所以儒家弟子往往是「書生」。
推薦閱讀:
※第十節明代中期至清代道教的總體特點
※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孫子/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被打了一巴掌,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淺說《莊子》中的神仙形象
※守庚申有什麼意義?
※道教教義和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