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欣賞一件翡翠

看翡翠的好壞就是對翡翠的評估,要從顏色、種份、大小、工藝四個方面去看,這與鑽石的評估體系4C是一致的。4C也就是顏色 (Color)、凈度 (Clarity)、克拉大小 (Carat) 和切工 (Cut)。顏色:鑽石的顏色是越白越好,翡翠的顏色是越綠越好。

  色調:綠色中有偏藍、偏黃、偏灰的色調,最好的綠色是沒有任何其它色調的純翠綠色,這種綠色實在是太少了,人們管它叫「帝王綠」。偏藍色調的綠色顯得深沉,這種色調的翡翠往往種份很好,玉的感覺更強,人們常說的「祖母綠色」翡翠就是這種色調,北方人喜歡這種綠色,因為它更配北方人比較白的皮膚,那種深沉的調子也更接近北方人的性格。偏黃色調的綠色顯得嬌艷、活潑,像「黃楊綠」、「秧苗綠」、「金絲綠」,都是上好的偏黃色調綠色,有時候行家也叫「黃味重」,南方人更喜歡黃味重的翡翠。很多高檔的翡翠都綠中偏藍或偏黃,但如果色調偏灰,則只能是中低檔翡翠了。灰的跨度很廣,從白到黑。綠中偏白,是「豆綠色」;綠中偏黑,是行家所說的「油青」;綠中偏灰的顏色則非常多,很多中低檔的翡翠都帶灰調。

  飽和度:飽和度越高、綠色越濃,越珍貴;飽和度低、綠色淺淡,則不珍貴

  均勻程度:在翡翠礦石中,綠色像是有生命似的,絕不會平平板板地分布,它一會兒是一條線,一會兒是一團團綠花,一會兒是一個平面,一會兒又是幾個綠點。即使在同一塊料中,綠色也是時而濃、時而淡,時而純凈、時而又有很多雜質,有些時候更是綠隨黑走,綠中會夾雜很多黑點、黑花。所以行家都說綠有「色根」,色從根出,色隨根長,真是非常玄妙。可見翡翠中顏色均勻的非常少,越勻越好。

  總結以上,看一件翡翠的顏色要看以下幾點:濃、陽、正、勻,這也是行家總結出的高綠翠色的口訣。「濃」,指飽和度高;「陽」,指綠色中不能帶黑、灰色調,否則為「陰」;「正」,指綠色中偏藍、偏黃色調不能太多,否則為「邪」;「勻」,指綠色均勻一致,否則為「花」。 翡翠中除綠色外,還有紫色、紅色、黃色、灰色、白色、褐色、藍色、黑色等很多顏色。

  紫色翡翠也叫「紫羅蘭」,是非常美麗的顏色,紫色翡翠也以「濃、陽、正、勻」為佳,但紫色不如綠色值錢。上好的紫翠價位也相當高,近年香港拍賣會上一對紫羅蘭手鐲、一串紫色大珠鏈都能賣到上百萬。僅僅十年前,紫翠的價格還要低得多,如果當時投資買紫翠的話,現在肯定大大升值了。其實紫翠蘊藏量大大低於綠翠,也許有一天紫翠的價格會超過綠翠也未可知。大膽設想也可能就會實現,正如幾十年前彩色鑽石被看作鑽石中的劣質品,不夠級別,而現在一粒頂級彩鑽價格動輒上百萬美元。在幾十年前,歐洲有一位收藏家專門去各加工廠低價收些工廠不願留下的彩色鑽石,而今天他的收藏已經成為寶藏了。

  紅色、黃色翡翠稱為「翡」,翡的價值又低於紫羅蘭。翡往往位於翠料的表皮,是氧化形成的。翡的產量比較多,但種份好的較少,種好顏色均勻的紅翡亦有一定價值。2003年一串冰種蜜糖色的項鏈在香港亦拍賣了幾十萬,這在以前是絕對想不到的價錢,一時間洛陽紙貴,冰種蜜糖色開始流行。

  白色,只有冰種和玻璃種翡翠即使是白色也有價值,因為種份太好了,沒有顏色也可以。白色冰種、玻璃種花件,零售價由幾百元、幾千元可至幾萬元。由於沒有顏色,其價值完全決定於種份、大小、雜質含量和工藝。

  黑色翡翠也叫墨翠,有行家說在礦上開到墨翠都要請和尚念經的,所以墨翠有一種煞氣,可以避邪。據說台灣警察都愛戴墨翠。另外黑色也很時尚,有年輕人喜歡白金鑲的墨翠首飾,既有翡翠的「玉」意,又前衛時尚,與服裝配起來更「酷」。墨翠近年的價格也是日見其高。 這些非綠色翡翠近年來價格紛紛看漲,可能也是資源將盡,人們不自覺地擴大翡翠收藏門類,增加供給以配合日益增長的需求吧。

  凈度、種份:凈度指含有雜質的程度,含雜質越少,凈度越高。鑽石對凈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十倍放大鏡下看不到瑕疵才最好。而翡翠沒有這麼高的要求,因為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礦物組合在一起,具有雜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用肉眼看沒有特別明顯的雜質就算無瑕了。翡翠中常影響凈度的有黑花、白棉,還有綹裂。在戒面中,如果有這些雜質,對價值的影響比較大;而在花件中,這些雜質對價值影響不大,俗話說「無綹不做花」,花件中多少會有雜質、綹裂存在。

  對於翡翠來說,比凈度更重要的是種份,也就是透明程度。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礦物組成,這些小礦物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氈狀結構。礦物結晶的顆粒越大,翡翠越不透明,種份越差;礦物結晶的顆粒越小,翡翠越透明,種份越好。

  看種份是看翠的關鍵,俗話說「外行看色,內行看種」,如果能分清翡翠的種份,則看翠已經入門了。

  對於外行來說,比較困難的是翡翠的種份沒有一個系統的體系,行家也多是用一些形象詞語比喻,像玻璃種、冰種、金絲種、油種、豆種、瓷地、干白地、藕粉地、鼻涕地等等,又是種、又是地,其中的區別只能是意會和體味。其實這也沒什麼玄妙,因為老行家多沒什麼文化,只是信手用生活中的樣板比喻,只要多看就沒問題。但對於買家來說,這種分法實無必要也不科學,我比較提倡根據結晶顆粒由細到粗,簡單地將翡翠分為玻璃種、冰種、油種、豆種、干白種五級,其它比較常見的芙蓉種、糯化種可歸入細豆種,金絲種可歸入冰種,花青、白底青可歸入豆種,瓷底可歸入干白種。

  種也稱為「水」,所謂「種水」也。種是形容性的,水則是數量級的劃分。老行家常將水分三級,所謂一到三分水,但常常出現有的翡翠只有半分水,簡單使用不夠。對於在拍賣公司購買翡翠的買家,我幫他們將翡翠的水頭分為十級:玻璃種為9~10分水,冰種為7~8分水,油種為6~7分水,細豆種為5~6分水,粗豆種為3~4分水,干白種為1~2分水。 現在市場上較常見的「鐵龍生」(也叫「天龍生」)就只有1~2分水,它的顏色很好,就是水頭太差,厚度一般加工成1毫米以下,有些甚至像紙一樣薄。這種翡翠看起來很漂亮,但非常容易破碎

  大小:同樣顏色、種份的翡翠,當然是越大越珍貴。同樣的材料做成小花件可能是低檔貨,整個一塊做成大擺件就可能成為高檔品。

  與大小相配合,翡翠的類別對價值的影響也非常大。如果同樣大小的戒面和花件,顏色、種份均相同,戒面的價格要大大高於花件,因為做戒面要求高,不能有雜質、綹裂,顏色還要均勻,而花件則多是用不夠做戒面的材料做成。還有人奇怪:為什麼有些豆種的翡翠價格比玻璃種的高?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因為豆種可能顏色較好,而玻璃種無顏色價值就要低一些;另外,類別不同價值也不同,一隻豆種滿綠的翠鐲能賣到幾十萬,而一般玻璃種無色的小花件只賣幾千元。

  工藝:工藝可分為不合格、合格、精彩三級。

  翡翠沿用了數千年的傳統玉器加工方法,雖然工藝價值在翡翠成品中不及在玉器成品中所佔的那麼重,但仍會影響到翡翠的價值。不合格的加工線條粗糙,連接不暢,會大大貶低翡翠的價值。好在現在這種劣質工藝的翡翠越來越沒市場。記得幾年前,北京某地賣了一件工藝粗糙的觀音擺件,賣的價錢還不低,想來現在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與之相反,精彩的加工能提升翡翠的價值。「俏作」,就是指巧妙地運用天然翡翠的不同顏色。比如1998年我們拍賣的一件翡翠花件「秋葉」,淺黃綠色翡翠雕成一片大瓜葉,頂部精雕藤蔓,正面有清晰的葉脈,上部一隻翠綠色的靈芝從藤蔓中伸出,右側一片紅葉由背面漫卷過來,下部是一隻頭部碧綠的蝙蝠,兩眼碧綠,兩耳微黃,口含銅錢;背面上部為一隻半綠半黃的靈芝,下垂翠葉,左邊是變紅的枝葉,薄薄的一片伏在綠葉上,工藝非常精湛到位,下部是蝙蝠的背翅,右肩上還背著一隻綠色靈芝。整個翠佩恰似天成,將豐收的金秋表現出來,尺寸為2.7厘米×4.5厘米。當時的估價是2萬元,起拍以後場面相當熱烈,最後有兩個買家堅持要買到,一直叫到5萬元落槌。因此,好的加工大大地提升了翡翠的價值。看翡翠的好壞就是對翡翠的評估,要從顏色、種份、大小、工藝四個方面去看,這與鑽石的評估體系4C是一致的。4C也就是顏色 (Color)、凈度 (Clarity)、克拉大小 (Carat) 和切工 (Cut)。顏色:鑽石的顏色是越白越好,翡翠的顏色是越綠越好。

  色調:綠色中有偏藍、偏黃、偏灰的色調,最好的綠色是沒有任何其它色調的純翠綠色,這種綠色實在是太少了,人們管它叫「帝王綠」。偏藍色調的綠色顯得深沉,這種色調的翡翠往往種份很好,玉的感覺更強,人們常說的「祖母綠色」翡翠就是這種色調,北方人喜歡這種綠色,因為它更配北方人比較白的皮膚,那種深沉的調子也更接近北方人的性格。偏黃色調的綠色顯得嬌艷、活潑,像「黃楊綠」、「秧苗綠」、「金絲綠」,都是上好的偏黃色調綠色,有時候行家也叫「黃味重」,南方人更喜歡黃味重的翡翠。很多高檔的翡翠都綠中偏藍或偏黃,但如果色調偏灰,則只能是中低檔翡翠了。灰的跨度很廣,從白到黑。綠中偏白,是「豆綠色」;綠中偏黑,是行家所說的「油青」;綠中偏灰的顏色則非常多,很多中低檔的翡翠都帶灰調。

  飽和度:飽和度越高、綠色越濃,越珍貴;飽和度低、綠色淺淡,則不珍貴

  均勻程度:在翡翠礦石中,綠色像是有生命似的,絕不會平平板板地分布,它一會兒是一條線,一會兒是一團團綠花,一會兒是一個平面,一會兒又是幾個綠點。即使在同一塊料中,綠色也是時而濃、時而淡,時而純凈、時而又有很多雜質,有些時候更是綠隨黑走,綠中會夾雜很多黑點、黑花。所以行家都說綠有「色根」,色從根出,色隨根長,真是非常玄妙。可見翡翠中顏色均勻的非常少,越勻越好。

  總結以上,看一件翡翠的顏色要看以下幾點:濃、陽、正、勻,這也是行家總結出的高綠翠色的口訣。「濃」,指飽和度高;「陽」,指綠色中不能帶黑、灰色調,否則為「陰」;「正」,指綠色中偏藍、偏黃色調不能太多,否則為「邪」;「勻」,指綠色均勻一致,否則為「花」。 翡翠中除綠色外,還有紫色、紅色、黃色、灰色、白色、褐色、藍色、黑色等很多顏色。

  紫色翡翠也叫「紫羅蘭」,是非常美麗的顏色,紫色翡翠也以「濃、陽、正、勻」為佳,但紫色不如綠色值錢。上好的紫翠價位也相當高,近年香港拍賣會上一對紫羅蘭手鐲、一串紫色大珠鏈都能賣到上百萬。僅僅十年前,紫翠的價格還要低得多,如果當時投資買紫翠的話,現在肯定大大升值了。其實紫翠蘊藏量大大低於綠翠,也許有一天紫翠的價格會超過綠翠也未可知。大膽設想也可能就會實現,正如幾十年前彩色鑽石被看作鑽石中的劣質品,不夠級別,而現在一粒頂級彩鑽價格動輒上百萬美元。在幾十年前,歐洲有一位收藏家專門去各加工廠低價收些工廠不願留下的彩色鑽石,而今天他的收藏已經成為寶藏了。

  紅色、黃色翡翠稱為「翡」,翡的價值又低於紫羅蘭。翡往往位於翠料的表皮,是氧化形成的。翡的產量比較多,但種份好的較少,種好顏色均勻的紅翡亦有一定價值。2003年一串冰種蜜糖色的項鏈在香港亦拍賣了幾十萬,這在以前是絕對想不到的價錢,一時間洛陽紙貴,冰種蜜糖色開始流行。

  白色,只有冰種和玻璃種翡翠即使是白色也有價值,因為種份太好了,沒有顏色也可以。白色冰種、玻璃種花件,零售價由幾百元、幾千元可至幾萬元。由於沒有顏色,其價值完全決定於種份、大小、雜質含量和工藝。

  黑色翡翠也叫墨翠,有行家說在礦上開到墨翠都要請和尚念經的,所以墨翠有一種煞氣,可以避邪。據說台灣警察都愛戴墨翠。另外黑色也很時尚,有年輕人喜歡白金鑲的墨翠首飾,既有翡翠的「玉」意,又前衛時尚,與服裝配起來更「酷」。墨翠近年的價格也是日見其高。 這些非綠色翡翠近年來價格紛紛看漲,可能也是資源將盡,人們不自覺地擴大翡翠收藏門類,增加供給以配合日益增長的需求吧。

  凈度、種份:凈度指含有雜質的程度,含雜質越少,凈度越高。鑽石對凈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十倍放大鏡下看不到瑕疵才最好。而翡翠沒有這麼高的要求,因為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礦物組合在一起,具有雜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用肉眼看沒有特別明顯的雜質就算無瑕了。翡翠中常影響凈度的有黑花、白棉,還有綹裂。在戒面中,如果有這些雜質,對價值的影響比較大;而在花件中,這些雜質對價值影響不大,俗話說「無綹不做花」,花件中多少會有雜質、綹裂存在。

  對於翡翠來說,比凈度更重要的是種份,也就是透明程度。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礦物組成,這些小礦物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氈狀結構。礦物結晶的顆粒越大,翡翠越不透明,種份越差;礦物結晶的顆粒越小,翡翠越透明,種份越好。

  看種份是看翠的關鍵,俗話說「外行看色,內行看種」,如果能分清翡翠的種份,則看翠已經入門了。

  對於外行來說,比較困難的是翡翠的種份沒有一個系統的體系,行家也多是用一些形象詞語比喻,像玻璃種、冰種、金絲種、油種、豆種、瓷地、干白地、藕粉地、鼻涕地等等,又是種、又是地,其中的區別只能是意會和體味。其實這也沒什麼玄妙,因為老行家多沒什麼文化,只是信手用生活中的樣板比喻,只要多看就沒問題。但對於買家來說,這種分法實無必要也不科學,我比較提倡根據結晶顆粒由細到粗,簡單地將翡翠分為玻璃種、冰種、油種、豆種、干白種五級,其它比較常見的芙蓉種、糯化種可歸入細豆種,金絲種可歸入冰種,花青、白底青可歸入豆種,瓷底可歸入干白種。

  種也稱為「水」,所謂「種水」也。種是形容性的,水則是數量級的劃分。老行家常將水分三級,所謂一到三分水,但常常出現有的翡翠只有半分水,簡單使用不夠。對於在拍賣公司購買翡翠的買家,我幫他們將翡翠的水頭分為十級:玻璃種為9~10分水,冰種為7~8分水,油種為6~7分水,細豆種為5~6分水,粗豆種為3~4分水,干白種為1~2分水。 現在市場上較常見的「鐵龍生」(也叫「天龍生」)就只有1~2分水,它的顏色很好,就是水頭太差,厚度一般加工成1毫米以下,有些甚至像紙一樣薄。這種翡翠看起來很漂亮,但非常容易破碎

  大小:同樣顏色、種份的翡翠,當然是越大越珍貴。同樣的材料做成小花件可能是低檔貨,整個一塊做成大擺件就可能成為高檔品。

  與大小相配合,翡翠的類別對價值的影響也非常大。如果同樣大小的戒面和花件,顏色、種份均相同,戒面的價格要大大高於花件,因為做戒面要求高,不能有雜質、綹裂,顏色還要均勻,而花件則多是用不夠做戒面的材料做成。還有人奇怪:為什麼有些豆種的翡翠價格比玻璃種的高?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因為豆種可能顏色較好,而玻璃種無顏色價值就要低一些;另外,類別不同價值也不同,一隻豆種滿綠的翠鐲能賣到幾十萬,而一般玻璃種無色的小花件只賣幾千元。

  工藝:工藝可分為不合格、合格、精彩三級。

  翡翠沿用了數千年的傳統玉器加工方法,雖然工藝價值在翡翠成品中不及在玉器成品中所佔的那麼重,但仍會影響到翡翠的價值。不合格的加工線條粗糙,連接不暢,會大大貶低翡翠的價值。好在現在這種劣質工藝的翡翠越來越沒市場。記得幾年前,北京某地賣了一件工藝粗糙的觀音擺件,賣的價錢還不低,想來現在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與之相反,精彩的加工能提升翡翠的價值。「俏作」,就是指巧妙地運用天然翡翠的不同顏色。比如1998年我們拍賣的一件翡翠花件「秋葉」,淺黃綠色翡翠雕成一片大瓜葉,頂部精雕藤蔓,正面有清晰的葉脈,上部一隻翠綠色的靈芝從藤蔓中伸出,右側一片紅葉由背面漫卷過來,下部是一隻頭部碧綠的蝙蝠,兩眼碧綠,兩耳微黃,口含銅錢;背面上部為一隻半綠半黃的靈芝,下垂翠葉,左邊是變紅的枝葉,薄薄的一片伏在綠葉上,工藝非常精湛到位,下部是蝙蝠的背翅,右肩上還背著一隻綠色靈芝。整個翠佩恰似天成,將豐收的金秋表現出來,尺寸為2.7厘米×4.5厘米。當時的估價是2萬元,起拍以後場面相當熱烈,最後有兩個買家堅持要買到,一直叫到5萬元落槌。因此,好的加工大大地提升了翡翠的價值。

翡翠的色彩鑒別

翡翠的色彩異常豐富,它是評價翡翠優劣和價值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在眾多的顏色中以紅、綠、紫三色為主,它們都是翡翠中的高檔顏色,其中尤其以綠色最為艷麗與名貴。因此,"綠翠"一詞幾乎成了翡翠的同義詞。翡翠綠色的深淺、濃艷、透明度高低、有無瑕疵,常常是判斷一件翡翠優劣的最直接的因素。

在傳統分色上,人們將翡翠的綠色以"濃"、"陽"、"俏"、"正"、"和"為上,反之則以"淡"、"陰"、"老"、"邪"、"花"為下。所謂"濃",系指翡翠的顏色表現為深綠青翠而不帶黑色,而綠色比較淺微的,則為"淡"。"陽"就是顏色要明亮鮮艷,看上去使眼睛一亮,而陰暗不明亮的則?quot;陰"。"俏",則是指翡翠的綠色要顯得晶瑩美麗而且可愛,反之則為"老"。"正",顏色要純正,不帶其他雜色,如帶有雜色,就顯得"邪"了。"和",綠色要均勻一致,如果綠色分布深淺不一,或者呈絲條狀者,就被稱為"花"了。   由於翡翠的綠色不同,為了區別這些綠翠,珠寶行業中給這些不同的翡翠綠色,冠之以最形象,最恰如其分的名稱,我們除了能從這些名稱中區別翡翠的品種外,更能看到翡翠內涵的文化性。   翡翠綠色中的上品有四種:寶石綠,為深濃的正綠,不帶任何黃色,透明度好,高雅而莊重。因其色似祖母綠,故又?quot;祖母綠";玻璃綠,系指色艷綠如玻璃般明凈通透,鮮艷而明亮,透明度好;秧苗綠,綠色中略呈黃,透明度好,色感活潑有朝氣,因其色如翠綠的秧苗,故又有"蔥心綠"與"黃陽綠"之名;艷綠,多指不帶任何黃色和藍色的中度深淺的正綠,純正,透明度高,美麗而大方,有的地方稱為"翠綠"。這四種最為名貴,尤以寶石綠為最佳。其它如中品的陽俏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豆青綠、絲瓜綠,至於蛤蟆綠、瓜皮綠、梅花綠、灰綠、藍綠、油綠、木綠則又等而下之。   翡翠的綠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翡翠的迷人魅力,是構成翡翠身價高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更為奇妙的是,這些綠色又呈現不同的形狀,如帶狀的帶子綠,大小不等、互不相聯的呈塊狀的團塊綠,絲絮狀的絲絮綠,另外如絲塊綠、均勻綠、靠皮綠,這就使得翡翠綠色更加變幻莫測。另外,專家常常根據綠色的大致的排聚的方向,即綠色的走向,尋找綠色變化的規律,從而正確判斷綠色的深淺與厚薄的程度。   翡翠的色彩並非是單純存在的,它是通過翡翠的質地而呈現的。首先是它的透明度。透明度是鑒定寶石與玉石的主要技術依據。翡翠的透明度,在珠寶行業中,又俗稱"水頭"或"水",透明度高者,常說成水頭足,水頭好,水頭長。透明度越高越好。通常測試翡翠水頭的方法是,如光線能穿越玉料中達到3mm的深度,為一分水,如能達到二分水的翡翠就可以認定為上等質量了。根據水頭的差異,將那些水頭足,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稱為"老種"。老種,色彩亮潤,色與底融為一體,質地細膩緻密,硬度、密度和折射率均較高。而那些不透明,發乾、發瓷、水頭少、光澤不亮,質量較差的,則稱為"新種"。新種雖說也會有鮮嫩的顏色,但因水頭差,而顯得色調呆板,質感乾巴。還有一種介於新、老種之間的便稱為"新老種"。   影響翡翠色彩的因素,還有底障。底障又可稱地障與地子。它多指翡翠質地的乾燥程度,也可以講地子是沒有綠色的翠,而翠又是有色的地子。地子的顏色沒有一定的形狀特點,常表現為深淺不同的無色,白、灰、藕色以及淺綠色等。   翡翠地子的質地是由其結構的精細程度,水頭以及雜質與綹裂多少而決定的。根據它的顏色,水頭和凈度來形容地子的名稱多達數十種。例如玻璃地、蛋清地、清水地、冰地、紫水地、灰水地、無青地、香灰地、藕粉地、湖綠地、油青地、青花地、渾水地、白花地、白沙地、細白地、灰沙地、石灰地、糙白地、狗屎地,以及皮包水等。   常見的如玻璃地,結構細膩,水頭足,綠色均勻,呈半透明狀態,如玻璃一般;而蛋清地則晶體顏色偏白,猶如蛋清一般,水頭足,呈半透明,又稱為糯化地;清水地指地子無色或顏色均勻,水頭充足,猶如冰般晶瑩,故又?quot;冰地"。其他如油青地、藕粉地、乾地、狗屎地等則水頭和凈度都每況愈下,質量等而下之。   地子是決定翡翠優劣的重要依據,它是挑選與鑒別翡翠的第一個直觀感覺,凡收藏者都必須將其來龍去脈弄清。地子,在港台地區稱為"種"。   在翡翠的地子與翠色之間,還有一種相互印染層,被稱為"照映"。照映對翡翠的色澤起著很大的關連作用。好的照映,就會將翠色襯托得晶瑩柔和,地子也會被映得潤滑融和;反之則使翠色與地子顯得強硬,生板,有種截然隔離的呆板感。所以照映的好與否,直接影響到翡翠的色彩的柔和。因為照映的重要性,有人就將它比喻為翡翠?quot;靈氣"。這是不無道理的。   影響到翡翠色彩好壞的還有"綹"。綹,是民間俗稱,實際上它是翡翠上各種裂痕,有大有小,有細有粗,大的綹裂有惡綹、大綹、通天綹等。小的綹裂有小碎綹、層綹、立綹等。特殊的綹裂有隨綠綹等。


推薦閱讀:

賞 · 翡翠 | 翡翠哥的新欄目今天起正式開播!從實戰中教給大家如何玩翡翠!會有翡翠相送哦~
翡翠的色
返璞歸真「無即有」
罕見1噸極品滿色帝王綠賭石,放置兩年沒人敢買!
翡翠整容你們會買嗎?那......

TAG: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