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五)
見殺加怒。
【解釋】看見有人被殺,非但不予哀憐,反而更加憤怒。
【分析】曾子說:『如果察知事情的真相就應該哀憐他,而不可心生歡喜。』這是說有罪的人,當他受到刑罰時,應當體諒他犯罪時的情況,不可輕率地加重罪刑;況且死者不可能再復生,雖然他是自作自受,然而看到他受刑被殺,心中應該感傷,正要為他掩面哭泣都來不及,為何還要加怒於他呢?這種心腸實在是太殘忍了。至於家禽、獸畜、魚類被人宰殺時,更應該憐憫它們的無辜;若見被殺還加以嗔怒,這種人只不過是個殘暴酷虐、嗜好殺生的惡人罷了。
【故事】明朝的劉錫元,曾夢到一人拜求他說:『我是宋將曹翰,過去在唐朝曾當過小官,因為聽聞法師講經有悟,就設齋供養,從此感召福報,生生世世做人,漸積善因。到了宋朝擔任副將,因為屠城濫殺的緣故,爾後都出生為豬,以償還殺債。曾經在往年,佃戶以我來抵償欠您的佃租,蒙您憐憫,讓我活了下來;現在我又到這裡償債,所以特別前來求救。』劉錫元說:『用什麼方法救你呢?』曹翰說:『禽獸每當被宰割時,真是痛苦難忍,只有聽到念佛的聲音,才可以解除痛苦。希望您凡是見到牲畜被宰殺,或是被烹煮之時,能夠發大悲心,只要念阿彌陀佛,或持大悲咒、准提咒,不但能解除我的痛苦,且有超脫之益。』說完,悲傷道謝離去。
知過不改。
【解釋】知道過失不肯悔改。
【分析】文殊菩薩曾向佛陀請益說:『年輕時造下罪孽,到了老的時候才修行,這樣能夠成佛嗎?』佛陀回答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宋朝圓悟禪師說:『哪一個人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除,這種善事是很大的。』唯有君子能夠改過遷善,所以道德就會日新又新;而小人則是掩飾過失,所以所造作的惡業就愈來愈顯著。小人犯了過必定會找理由遮蓋,這就是太上所以諄諄教誡的原因。何龍圖先生說:『人會犯口過、身過、心過,善於改過的人應當靈敏警覺,努力去除執著吝嗇習氣,對於道理要深入研究探討,並窮究到底,精進修持毫不停止,意念自然就誠了。聖學、佛學、玄學,都是非常深奧微妙,不容易講得清楚;然而最根本的學習方法,可以貫通儒、釋、道三教的,就是改過而已。
【故事】宋朝的司馬光,五歲時有一次無法脫去胡桃皮,婢女就用熱水燙過後脫去。他的姐姐從外面回來,就問他是誰脫除的。司馬光竟然回答:『是我自己脫去的。』他的父親責罵他說:『小孩子怎麼可以欺騙人呢?』司馬光受到告誡後就悔過,一生不敢再說謊。
見善不為。
【解釋】看見善事不肯去做。
【分析】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所以,善事貴在積聚,知道是善就要馬上去做,做就要儘力。老子說:『九層高的樓台,是從微土漸漸累高的;千里遠的行程,是從腳下一步一步地開始。』人若能每天改掉一個過失,就可消除一項罪業;每天做一件善事,就可增加一件福報的基礎。
【故事】周朝末期時的齊桓公,有一次經過郭氏的廢墟,就問一位老人:『郭家為何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而厭惡惡事!』桓公說:『喜歡善事,討厭惡事,怎麼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卻不去做;討厭惡事,卻無法改。』
自罪引他。
【解釋】自己犯罪,卻牽引嫁禍他人。
【分析】罪是自己犯的,到了事情揭發時就嫁禍給別人,這就是俗話說的拖人下水。他的動機,若不是圖謀掩飾疏漏,就是想報仇連累他人,哪裡知道自己的過失終究無法遮掩,他人終究不可誣賴,只是徒然在罪孽中又再造孽而已,縱然能夠逃過法律制裁,但是難免遭到天誅。
【故事】趙業曾經觀看賈奕殺牛,賈奕死後嫁禍給趙業,讓他一起來分擔罪過。趙業被拘捕到陰間,幾乎不能辨認賈奕。不久,他看見一面鏡子,直徑達到一丈多,懸在空中;從鏡中可以清楚地看見賈奕拿著刀,趙業則是靠著門,心中有不忍之意。這時賈奕才認罪,而趙業就重返陽間。
壅塞方術。
【解釋】故意阻撓方術,使其不能發展。
【分析】所謂方術,如醫藥、卜卦、星相,以及一技一藝都是。功夫淺的人藉此生活,功夫高的人可用來濟世。如果故意阻撓,使其不能行使,也表示我的心量不夠寬廣,而各地會增加許多饑寒失業的人。至於邪師庸醫,傷害正教,誤人性命,以及燒煉丹藥的術士之類,都不能援用這個事例,這是應當禁止的。一般讀書人的家中,必須要嚴謹門戶,凡是三姑六婆,都應該戒絕往來;縱然是有所往來,也應當重視她們的人品是否端正,這也是端正根本、防微杜漸的方法。
【故事】翟乾祐在世時,以能召請神明出名。他每每念及雲安境內,江邊有十五處險灘,因而召請灘神把它夷平,受召而來的灘神共有十四處。唯獨有一灘是一個女神,戴著高帽子,穿著大袖衣袍,慷慨地進言說:『我看您的用意不過是想便利行舟,卻不知從事行舟的人,每天收入豐厚,縱然再少一些,也不足以構成損失;而在江邊居住的窮人有三四百戶,他們沒有田地耕種,沒有桑樹養蠶,全靠拉船維持生活。現在若把險灘剷平,對行舟固然很方便,但那些拉船的窮人要怎麼生活呢?太上的意思,必定不是這樣,我深恐到時候會獲罪,大家不免受到牽累,您應該慎重衡量。』翟天師嘆氣地說:『您的考慮不是我能比得上的!』於是又命令十四位灘神各自回復灘險。
訕謗聖賢。
【解釋】戲侮毀謗聖賢。
【分析】有兩種人會戲侮毀謗,一種是因為自己愚痴,不知道聖賢對世間的深遠影響,這就像是瓮里的人埋怨天空渺小。另一種是仗著聰明辯才,煽動他人毀謗聖賢,這就像是在水中撈月一樣,一點作用都沒有。
【故事】高之綬不相信仙佛,總會想盡辦法極力毀謗,曾經用《法華經》來糊牆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綬說:『這個佛像可以當作器具。』因此就把佛像鋸開,做成十枚環狀裝飾品。後來他因為譏諷、批評朝廷施政,皇帝下詔發到刑部審判,被腰斬在市集上。
侵凌道德。
【解釋】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
【分析】世間有道德的人,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作為世間人的法則;他們的行為可作為世間人的楷模。他們是眾人之中出類拔萃的人,為天地正氣之所聚集,敬愛他們尚且來不及,怎麼可以加以侵犯欺凌呢?
【故事】國清禪師講經說法時,有某一位官員向來不相信佛法,就把禪師綁起來打了二十大板。晚上夢到了死去的父親,哭泣且憤怒地說:『你為何敢污辱禪師呢?冥王為此打我二十下鐵鞭,而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
射飛逐走。
【解釋】射殺飛禽,逐捕走獸。
【分析】射,不只用弓箭射,凡是火槍、鳥銃、葯弩、彈弓、粘竿、扣索、網縵等都是。或是為了賣錢,或是為貪口腹之慾,就四處布下陷阱,使得飛禽喪命。有的頭被斬斷,使鳥群受到驚嚇;有的胸部被貫穿,骨髓都流出來,這是何等痛苦,有仁心的人應當加倍發起慈悲心。吃它們肉的人,怎麼忍心結下這種將來必定會受報復的怨仇,作為本來就可以免除的菜肴呢?以殺生為職業的人,何苦造下無窮的怨孽,來滿足我們有限的利益呢?
【故事】董某喜歡用網捕捉飛禽,捉到後就用竹子貫穿腦部,用稻稈燃燒它的毛,再拿去賣錢,所殺的鳥不計其數。到了老年時得到怪病,遍體生出粗皮,粗皺得就像樹皮,癢的時候就用稻稈來燒;又患了頭痛的毛病,每每叫人用竹子打他的頭,最後因為這個怪病而死。又有一個劉冬兒的人專用弩箭射殺飛禽,傷害的生命非常多。有一天他靠在門旁射麻雀,偶然間覺得耳朵好癢,就用箭頭搔癢;忽然起風吹門而撞擊到手臂,箭就穿過耳朵,血流如注而死。
發蟄驚棲。
【解釋】挖掘蟄伏於土中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
【分析】冬天時蟲類蟄伏在土中,若是把它們挖出來,必定會受到傷害,所以太上寫出來禁戒人們,而諸佛更是愛惜它們,人們可以不體會這種善意,而隨便將它們挖掘出來嗎?鳥類既然已經棲息在樹上,就像人類已經上床睡覺,如果忽然驚動它,豈不是全家都被驚擾了嗎?太上的教誡,跟孔子所說的『不射已經休息的鳥』是一樣的。仙經上說:『凡是人們能夠隨時行方便救助生物,必定會得到福德長壽的果報。』
【故事一】宋朝的曹彬,在寒冬時絕不整修牆壁和房屋。有人問他原因,曹彬說:『這是恐怕傷害到蟄伏在裡面的蟲類罷了!』
【故事二】有一位姓楊的人,以捕捉禽鳥為業。有一天,一隻寒鵲棲息在樹上,他就拿出上了黏膠的竹竿,爬到樹上想要捕捉;不料樹枝卻折斷,他跌了下來,腦部被竹竿刺中,流血過多而死。
填穴覆巢。
【解釋】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覆禽鳥棲息的鳥巢。
【分析】穴,是一切含有靈性的小生物所聚居的地方,從人類的立場看來,固然只是一個洞穴而已;但在它們看來,則是安寧的居所,跟人的家並沒有兩樣。怎麼可以把它填起來,斷了它們的生門,絕了它們的出路,而且覆滅它們的宗族,怎麼忍心這樣做呢!巢,是一切大小鳥類棲身的地方,可以用來哺乳生產,還可以躲避風雨霜雪,或是網羅綁縛彈射,來自我掩藏、保護。若有不仁道的人把它傾覆了,這和毀掉住宅、焚燒房舍有何差別,豈不是置其於死地嗎?太上在〈保嗣章〉上說:『凡是子孫滅絕的人,都是因為他在前世的時候,傾覆鳥巢、毀壞其卵、焚燒山林打獵、抽干水塘捕魚、墮胎損子,犯了第一千六百二十條的規定,所以才會招致子孫衰絕的果報。』
【故事一】杭州有一個民婦喜好殺害生命,尤其討厭螞蟻污損飯菜,往往會以火燒殺它們。只要找到了蟻穴,不是把它填塞,就是用滾湯澆灌,所殺的螞蟻不計其數。後來她生下一個兒子,年紀還在懷抱階段,有一次被一群螞蟻爬上身,咬得全身腫爛而死。
【故事二】宋朝有一位姓朱的人,喜歡翻覆鳥巢,尤其討厭蜜蜂,每次見到它的巢,雖然築在很高的地方,他必定會拿梯子上去破壞。後來他生了兩個兒子,肛門都閉塞不通,不久就死了,從此絕嗣。
【嘉言】慈壽禪師說:『世人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你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說:『由於世間人殺生太多,所以才有刀兵的劫難;欠了他的命,就會來殺你的身;欠了他的錢財,就來燒你的住宅;離散你的妻子,是因為曾經破壞他的巢穴;這種報應的影響,道理都是相同的,要洗耳恭聽佛所說的話。』
傷胎破卵。
【解釋】傷害胞胎,破壞蛋卵。
【分析】動物禽鳥雖然還沒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里都有生命,就像人類懷孕一樣,所以傷了它們的胎,破壞它們的卵,就等於殺生。佛說:『人若是殘暴兇惡,不相信作惡造罪、行善積福的道理,而去捕殺幼鳥,食用鳥蛋,致使鳥失去孩子,因悲傷而哭泣得肝膽俱裂,眼睛出血,這種人會得到孤獨無子的果報。』
【故事】白龜年得到了一本異書,學會辨別天地間各種鳥獸的語言。有一天和潞州太守坐在一起,剛好有人趕羊經過庭下,其中有一隻任人鞭打也不肯走,而且發出悲凄的叫聲。太守問他說:『這隻羊說些什麼呢?』白龜年回答:『這隻羊說,它肚子里懷有小羊,等生產之後,甘願就死。』太守就把這隻羊留下來不殺,果然生下了兩隻小羊。
願人有失。
【解釋】希望他人失敗。
【分析】他人失敗是很不幸的事情,不去憐憫他,反而希望他失敗,這就是幸災樂禍。既然以災禍為值得慶幸歡樂的事,那麼災禍怎麼不跟隨他呢?這個失敗不是在別人而是在自己。人雖然非常愚笨,也不應該這麼做。
【故事】李士衡奉命出使高麗,俞英當他的副使。李士衡所獲得的禮物,全部委託俞英代為保管;俞英恐怕過海時會有濕氣,就把李士衡的東西都放在船底,而把自己的物品覆蓋在上面。不料遇到了大風,船夫請求減少船中的貨物,匆忙中隨手拋棄貨物。等到風停時,檢查所拋棄的物品,竟然全部是俞英的;李士衡的東西因為放在船底,一件都沒有失去。
毀人成功。
【解釋】毀壞他人成功。
【分析】毀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毀壞,一種是毀譖(惡言誣陷)。想要立功的人,無論大功或小功,無不是竭盡全力以求成功,而我卻一定要阻撓、敗壞、毀滅他,這種心術真是如同蛇蠍一樣狠毒。
【故事】明朝的曾銑擔任三邊總督,想要收復河套。嚴嵩怕他成功,就進言誣陷他和夏言擅自挑起邊疆衝突,而將他們處死在西市。後來嚴嵩被彈劾,抄收家產、罷免官位,他的兒子嚴世蕃被斬首。
危人自安。
【解釋】讓他人承擔危險,只顧自己安全。
【分析】千經萬論只是論一個『心』字,現在與他人同處於禍患中,竟想讓他人承擔危險,而自己卻居於安穩之地,這已經喪失了本有的良知。於鐵樵說:『舍卻危險而就安穩,這是情理之常,而上天為什麼要厭惡他呢?並非厭惡他自求安穩,而是厭惡他把危險讓人承當。人生所經歷的境遇,沒有不作安穩和危險的判別的,如果只知求自己安穩,而不顧別人危險,那麼殺機就潛伏其中,隨時會暴發出來。如果使他的詭計得逞,那麼詭詐的人都可以高枕無憂,而忠厚老實的人就沒有存活的餘地,這哪裡是天地的本意呢?
【故事】宋朝的李緒掌理永安軍務,當時大盜開始作亂,他就擔心自己遭到災禍,就使詐推薦朋友范鉶代理職務;於是范鉶就來掌管永安軍,李緒得以離任。後來,范鉶全家都被盜匪殺害。不久,李緒奉調臨安就任,在途中遇到了匪寇,也是全家都被強盜殺死。
減人自益。
【解釋】減損他人,自己圖利。
【分析】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利益自己。如果無益於他人,而僅有益自己,還不是真正的利益,何況減損他人而自己取得利益呢?這就是只顧自己富裕,不顧他人貧窮。
【故事】明朝崇禎初年,有甲乙兩個人感情很好,正逢朝廷舉辦武舉人的甄試,二人各自舉薦一位參與;甲請託縣令幫忙,乙也請託了司李。按照當時的規矩,錄取的人必須付五十兩酬金。後來甲想到縣令的聲望不夠,所推薦的人必定無法錄取;司李的聲望較好,所推薦的人一定會成功。因此他想減損乙的利益來利己,就設計對乙說:『我們兩人既然同心,就應當同甘共苦,如果只錄取其中的一位,不論是你所推薦或我所推薦的,我們都要平分這個謝金。』乙同意了。等到放榜時,請託司李推薦的人竟然落選,而請託縣令推薦的人卻得到錄取;但是以前所封存的酬金都放在乙那裡,甲不能夠食言,因此心裡很不愉快。
以惡易好。
【解釋】把不好的換成好的。
【分析】以惡易好,就是像以鐵塊換黃金,以石頭換美玉,以粗布換綢緞等,這種事情實在不值得達觀的人一笑,但這種心態則接近於偷竊。
【故事】宋朝的蘇東坡珍藏了一塊美玉,有一位章持請求讓他觀賞,卻暗中用一塊燕石調換。蘇東坡當時並未發覺,等到抵達黃州之後打開來看,才知道被章持所換,但他只是付之一笑。不久,章持被流放到台州死了,不知這塊美玉又歸何人所有?
以私廢公。
【解釋】為了私心而廢棄公理。
【分析】以個人的喜怒恩怨,廢棄公理的是非曲直。在上位的人對於忠貞或奸佞都不加以分別,那麼朝廷就會有奸臣互相勾結的禍害;在下位的人對於邪惡和正義不明察清楚,那麼在朋友鄉裡間,就會有同黨攻擊異己的嫌厭發生。更進一步,對於喜愛和厭惡的萌生不得當,那麼家中的父子,至親的骨肉也會變成怨家,人情的掩蔽,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無論是賢愚貴賤,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知道這個毛病的害處,就應明白道理,消除自己偏執的性情,平下心來化除自己心中的成見。能夠這樣做,便是有大學問、有大手段的人。
【故事】宋朝的趙抃和范鎮,因為議論朝政意見不合。等到王安石當宰相,痛恨范鎮曾向神宗揭發他的過失,就趁著皇上問他范鎮的為人時說:『趙抃了解他的為人。』皇上就問趙抃,趙抃說:『他是一個忠臣。』皇上說:『怎麼知道他是忠臣呢?』趙抃說:『仁宗皇帝有病時,范鎮率先請求儲備皇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前後上書十九次,等候了一百天,頭髮鬍鬚因此都白了,不是忠臣是什麼呢?』退朝時,王安石就責備他說:『你不是和他不合嗎?』趙抃說:『我豈敢因為私人的恩怨而廢棄公理呢?』
竊人之能。
【解釋】竊取他人的才能。
【分析】竊,是指不是自己所有的,卻拿來當成自己的。就像抄襲別人的文章,當成是自己的著作;竊取別人的謀略,當成是自己所謀劃的;竊取別人的功勞,作為自己的功勞;竊取師傅的教誨,當成是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為,遭受天譴是必然的。
【故事】周朝時梁山發生了山崩,晉國國君召見大夫伯宗。伯宗在前往晉見國君途中,遇到一位車夫,就問他說:『你有聽到什麼消息嗎?』車夫回答:『梁山發生山崩,壅塞了河流,因此不能流通。晉君正召見伯宗去商討對策。』伯宗問他如何解決。車夫說:『只要國君率領群臣到梁山哭泣,而後加以祭拜,河水就能流通。』伯宗依他的話上奏,晉君採納照辦之後,河水果然流通了。晉君問伯宗:『你怎麼知道用這個方法呢?』伯宗說是自己想出來的。孔子聽到了這件事,便說:『伯宗就要絕後了!因為他搶奪了別人的善行。』後來伯宗果然遇害身亡,卿大夫的官位因此斷絕。
蔽人之善。
【解釋】掩蔽他人的善行。
【分析】蔽就是掩蓋,使它不能顯露出來。佛經上說:『善這個字最能成就世人的一切行願。』所以人如果有一句善言、一件善行,就應當表揚他,惟恐不能光大彰顯,那麼不但能夠成就本人的美名,而且可以引動他人的善念,彼此互相傳播勸導,使行善的人愈來愈多,也是一件樂事,為什麼要掩蔽呢?掩蔽他人善行的人,心中必定毫無善心,還帶有嫉妒的念頭,所以不願彰顯別人的好事,來突顯自己的罪惡,這是天下最不吉祥之人。
【故事】江陰有兩位讀書人,奉命編修縣誌,偶然間見到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迹,他們卻認為平淡無奇,於是把它刪除。城隍廟的道士,夜間聽到兩位婦人向神哭訴說:『我們兩個人一生苦守節操,死後被記載在縣誌上,現在無緣無故被人刪除了。』神說:『這兩位讀書人本來應可考取功名,既然掩蔽別人的節義,就應該削除他們的官祿。』兩位婦人聽了,就哭泣著拜謝離去。這兩位讀書人聽到這件事情,就斥責為無稽之談。到了第二年,兩人果然成績太差,而被奪除廩生的俸給,因此鬱郁悲憤而死。
形人之丑。
【解釋】顯露他人的醜事。
【分析】人的醜行,說出去會讓人覺得恥辱,而且難以讓人聽聞,而你卻把它顯露,那麼厚道既然損傷,陰德就會隨之消散。
【故事】有一位席匡,有相士說他某年會死,席匡感到很憂愁。後來偶然遇到有人在談論別人閨房中的事,席匡就對他現出很生氣的臉色;談論的人心中慚愧就不再宣揚,這件事就被隱藏起來。到了那一年,席匡竟然沒有事,後來官位升到台輔。
訐人之私。
【解釋】揭發他人的隱私。
【分析】人非聖賢,哪一個人沒有隱私,我們本來就不應該以窺伺的行為來獲知他人的隱私。如果在無人之處探取他人的隱私,而散播於公共場合中,使他沒有容身之處,這實在是最陰險狠毒的事情,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所種下的禍患不小,應該謹慎地引以為戒。
【故事】唐朝的武則天當政時禁止屠宰牲畜,有一位擔任諫官的張德生了一個兒子,私自殺羊請同事吃飯慶祝。杜肅暗中藏了一塊肉,向武則天揭發他違反禁令。第二天,武后就對張德說:『聽說你生了一個兒子非常高興。』張德就向武后拜謝。武后說:『你是從哪裡得到羊肉的呢?』張德立刻叩頭認罪。武后說:『朕下詔禁止屠宰,但是家中有喜事或喪事,則不在此限。你從今以後請客,也須要選擇客人。』於是就將杜肅的奏摺拿給他看。杜肅大為慚愧,滿朝官員都想往他臉上吐口水。後來杜肅逐漸衰落,下場相當凄涼。
耗人貨財。
【解釋】減損他人的貨物與錢財。
【分析】這是指那些奸惡小人,迷惑愚笨的人,引誘他嫖妓、賭博、爭鬥、訴訟、煉丹等,而自己得以從中取得利益。不肖的子弟被他所愚弄,就不顧及父祖輩創業的艱難,一旦家業敗光了,就會導致家破人亡。探討其原因,到底是誰的錯誤,他能夠免於惡報嗎?
【故事】明朝的徐池,家境雖然富有,但是卻很殘暴。他想要得到徐八的房產,所以叫人誘惑他的兒子嫖妓放蕩,使他負債纍纍,果然得到了他的房產。後來,他的兩個兒子、五個孫子都染上怪病,巫師說這是徐八的魂魄在作祟。徐池十分恐懼,就請道士設下醮壇,向城隍廟的神明祈求化解。有一個乞丐迎向前問他:『你不是徐池嗎?昨晚我睡在廟裡的偏僻處,聽到有人向神明呼叫你的名字,說你陷害他,神明非常生氣。』徐池驚駭,返家後就死了,子孫沒有一個存活的。
離人骨肉。
【解釋】離散他人的骨肉。
【分析】離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追逼債務,以及官吏僕役勒索財物,使人家賣掉兒女;一種是挾著私怨搬弄挑撥、教唆、離間,使人不合。這些都是非常不仁道的。殊不知,骨肉之間有血緣關係,天性存在其間,天倫也寄托在當中。所以有仁心的人,看到人家的骨肉貧困,難以生存的情況時,會用錢財幫助他,使他獲得安全;骨肉間有不和的,就為他們協調化解,使他們和睦相處,這是修行的重要方法。
【故事】安庭柏喜歡挑撥離間,而且口才很好,雖然是至親骨肉,一經過他的挑撥,立刻意見不合而產生仇恨;李中甫兄弟相處和睦,因為安庭柏從中挑撥,便產生爭鬥;蔡倫、張義兩個表兄弟相互和好,因聽信了安庭柏而絕交。其他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後來安庭柏貧困潦倒,兩頰生瘡,喉嚨舌頭潰爛,無法進食,哭叫而死。
侵人所愛。
【解釋】侵奪他人所喜愛的東西。
【分析】人所喜愛的東西,就像田地、房產、書籍、古玩、器皿、衣服、飾品等類,必定想盡辦法把它侵奪,這跟強盜有何差別。於鐵樵說:『物品沒有好壞差別,喜愛的人就會視為珍寶。別人若侵奪我所喜愛的東西,我心裡的感受是怎麼樣呢?』魯子晉說:『這時若作我有所喜愛的東西被別人侵奪來想,就不怕貪念不能滅除。』
【故事】張該有一幢房子非常寬大、壯觀,因為缺錢花用,就以一千緡典當給了張俊。張俊非常喜愛,想要將其侵佔過來,就拿一筆厚禮給介紹人,叫他偽造買斷的契約書。後來張該窮得要求賣斷,張俊出示契約,乃是買斷的契約書。張該哭著對天禱告說:『希望你的子孫也像我一樣悲慘!』後來張俊的子孫,都變成啞巴而死。
助人為非。
【解釋】幫助他人做壞事。
【分析】幫助他人做壞事,以及成就別人的惡事,而不能引導他人行善,都在此一範圍之內。佛說:『演說正法教化眾生,名為法施,能令眾生聽聞佛法道理,因為這個因緣,可以得到無量的善報。』功過格說:『教唆他人做壞事,一件事一個過;壞事大的,就隨著事情論過失,累積這種惡因,就會得到無量的惡報。』
【故事】楊開是丹陽縣令,個性十分粗暴蠻橫。楊詢當他的幕僚,喜歡揣摩主人的心意,希望得到歡心,明知楊開錯誤也不敢不順從;凡是楊開所做的事情,他只會讚美而已。楊開有一天在炎熱的天氣中,杖打官府中的小官吏,以及關在牢中的囚犯四十多人,共打死了兩個,楊詢還順從地說打得好。晚上就夢到神明呵斥他說:『幫助楊開作惡的人,實在就是你,應該和他同罪!』不久就得到惡疾而死。看到這則故事,那麼今天做幕僚的,應該要有所警惕,不能夠助人為非啊!
推薦閱讀: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鹹魚
※違心話
※小仙女的包子鋪 · 回光
※我從她的文件上了解到:她已經來過好多次啦 |《20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