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婚俗 男女青年以箭為媒(組圖)

錫伯族婚俗

錫伯族青年以箭為媒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其中一部西遷至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族被稱為打牲部落,漁獵生產中少不了弓箭,弓箭作為狩獵的工具和作戰的武器與錫伯族的生活密切,因此過去錫伯族的青年男女在社交中都是以弓箭結緣,小夥子向姑娘求愛,要以高超的射箭技藝博得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看中了哪個小夥子,就主動同他一起拉弓射箭,以此溝通感情。

娶媳婦自然少不了媒婆,錫伯族青年男女建立了愛情關係後,男方就會找一位能說會道的媒婆帶著禮物登門提親,這叫"登門禮",如果女方家接受了"登門禮",媒婆就開始頻繁與女方家父母說合兩人的親事,選定吉日正式許親。許親時男方要到女家舉辦一次宴會,宴請女方的親屬,這叫"認門宴",從此兩家便結成秦晉,開始禮尚往來。

錫伯族自許親到完婚,還有很多的程序和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訂婚儀式,"行肯協仁"(叩頭禮)。由男方主持,按照女方的要求,在女方家舉行盛宴。這次宴請的客人更多,不僅是請直系親屬,還要請許多旁系親屬。宴會上男方的長輩按傳統要給女方送彩禮,一般要給未過門的媳婦兩套衣服或四季配套衣物,給其父母或老人各送一套衣料,有的還要給兄弟、姐妹或重要親屬各送一份禮,以及適當數額的現金。此後,未過門的媳婦還要給未來的丈夫回贈親自製作的鞋襪。叩頭禮標誌兩家已締結婚約,是不能隨便推翻的。叩頭禮上,就要確定婚禮的日期了,此後,男方就要積極做結婚的各項準備工作,給新娘置流行款式的裝飾品,如表、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鏈、金耳環等。

錫伯族青年以箭為媒

箭鄉的盛典

錫伯族民間流行著一句諺語"春天的清風和煦,秋天的婚禮熱鬧"。錫伯族的婚禮,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舉行。地里的莊稼收割完畢,糧倉里堆滿了金黃的包穀,牛羊肥壯,這個季節是伊犁一年中天氣最好的時候,正是舉行婚禮的好時間。

錫伯族的婚禮以熱鬧著稱, 婚禮前後要進行三天,第一天要在女方家舉辦"阿吉協仁",在女方家舉行出嫁儀式,舉辦以宴客為主的禮儀活動,喜宴上新郎在岳父的指導下,給長輩和德高望重的老人跪拜敬酒。第二天在男方家舉行成婚大典,即"安巴協仁"。

錫伯族婚禮除了親戚朋友和街坊近鄰要來幫忙,婚禮前還要聘請奧得爾阿姆(奧父)和奧得爾額妮(奧母)作為迎親老人,在新郎的長輩中,選擇與女方父母輩份相同、年齡相近(講究的還要屬相相同),有一定聲望,善於辭令又能歌舞的男女各一人,作為娶親隊伍的代表,協調解決迎親過程中的各項事宜,6名"打把"的小夥子和幾名年輕姑娘,組成迎親的隊伍。在錫伯族古老傳統中有搶親的風俗,為了增加喜慶的氣氛,錫伯族迎親的隊伍都稱自己是去搶親的,秋天寧靜的鄉村小道上,迎親的隊伍是這場錫伯族盛典的拉幕人。

錫伯族婚俗

彩禮象徵著豐收與吉祥

錫伯族新娘的嫁妝要由哥嫂和娘家的人親自送去,去的人一般男女各半,開啟箱籠展示嫁妝時,新娘的母親會在箱櫃里放紅包,祝願新婚夫婦金銀滿箱,幸福長存。然後鎖好箱子,移交鑰匙,以示大權轉交給新郎家,然後才能把嫁妝抬到新房。娶親的隊伍臨行前,岳父還要將兩個裝滿五穀種子的瓶子送給新郎,以祝福五穀豐盛,糧食滿倉。

新娘到婆家後,由伴娘扶著和新郎並肩而行,在正房門前,面北叩首,參拜天地,然後將切成片的羊尾油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頭之誓"。此後,夫妻才到正屋,向父母跪拜,新娘入洞房,等晚上喝"合歡酒"後,才下炕給公婆敬酒。 伊犁的錫伯族民間有"搶羊骨頭"的婚俗,婚禮之後,公婆會在新郎新娘的炕沿上放上一塊羊大腿骨,雙方姐妹兄弟聚於新房,將拴有紅線的兩個酒杯放在盤裡,迅速調換,讓他們任選一杯,喝到酒的為大吉,接著要連飲三杯。之後,雙方兄弟姐妹開始搶羊骨頭。男方家人搶到羊骨頭認為是新娘勤勞能幹,能養孩子,家庭美滿幸福;女方家人搶到羊骨頭,則認為新娘會持家,不會受氣,家庭和睦興旺。 宴客直到晚上,還要舉行貝倫舞會慶祝婚禮。 第三天,新郎、新娘上墳祭祖,男家宰羊宴請親家及其家人,到第九天回門。

  • 分享到:
  • 推薦閱讀:

    TAG:青年 | 婚俗 | 錫伯族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