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你很聽話,這也許是我的教育失敗吧

  暑假很多國內的朋友們都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紐約玩,這整個7月的周末,我們一家三口都在馬不停蹄地做著「地陪」,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高密度地接觸了好多好多不同年齡的國內小朋友。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不管是4歲的孩子,還是12歲的孩子,朋友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都是相同的,「要聽話」。  「寶寶,我們都在吃飯呢,不能亂叫,要聽話!」  「叫你不要去玩這個,現在摔疼了吧,怎麼這麼不聽話。」  「你家孩子真乖真聽話,我家的太難管了。」  最近一直在和老公討論這件事,我和老公說,「如果哪天小D變得太聽話,我其實會難過的,這說明了我們的教育失敗吧~」

  我們真的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聽話」彷彿成了對孩子最高的表揚,當父母的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希望孩子「聽話」。當孩子看到我們眉毛一抬,他們就不敢動了;當我們說一句「不許」,他們就乖乖接受,這也許會被很多人認為是「教育得法」吧。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想,當我們說一個成年人「聽話」,這是不是讚賞呢?顯然不是的!「聽話」的成年人還有很多其他的代名詞:老好人、沒主見、缺乏勇氣等等等等。

  希望孩子聽話,這根本不是愛,只是控制,畢竟聽話的孩子可以讓我們更輕鬆更省力。於是,聽話就是「乖孩子」,就有獎勵,媽媽就喜歡寶寶;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就有懲罰,媽媽就不喜歡寶寶。在這樣的蘿蔔棒子政策下,小小年紀的他們,壓抑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為了討好父母而變得乖巧。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了堅定說出自己想法的勇氣,永遠處在被動接受他人安排的位置。  小時候「聽話」的寶寶長成「聽話」的少年,他不敢對於一直欺凌他的惡霸說不,他不敢說出自己真正想學的專業。「聽話」的少年長成了「聽話」的成人,他成了老闆同事眼裡的「老好人」,再忙再累老闆同事讓做的活都不敢拒絕,別人都加薪了他不敢去爭取自己的合理權益。而「聽話」的孩子不管多大,都一如既往是媽媽的孩子,按照父母的預期,到了年齡結婚,到了年齡生子,卻從來沒有真正問過自己,「這些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們每個家長都無法預見孩子未來會遇到什麼,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儘力給予他們足夠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而其中一個特別寶貴的能力就是有自己想法,敢於為自己辯護、敢於對權威說不的能力。

  我們需要講理的孩子,誰有理就聽誰  允許孩子不聽話,不意味著不給孩子立規矩。很多時候,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明白事理,只不過長期在父母「獨裁」下變得順從而已。相比聽話,我更希望自己的女兒是個講理的孩子,她會明白,誰有理就聽誰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想要樹立起「威信」和「權威」,於是只是一味地在追求結果:孩子是否遵守這個規矩,卻忽視了如何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規矩。管教的終極目標是激發孩子「自我管理」機制,只有從小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這是對的,這是錯的,他們長大後才能充分「自治」。  想想每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最習慣的說法是怎樣的?  「我數到三,不可以這麼做!」  「不可以,你再這麼做,我就帶你離開這裡/打你!」  「不可以,你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樣的教育模式還是停留在希望孩子「聽話」的階段:「我告訴你不可以了,你就要遵守,否則你就有懲罰。」這種口氣還是把我們和孩子對立起來,我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我需要你無條件服從,卻沒有從孩子角度幫助他們理解為什麼這個行為是錯誤的。  很多媽媽也許會說,「說教」對於小月齡寶寶行不通啊,他們聽不懂的。那我就舉一個例子,小D1歲時出現的咬人行為,當時我是這樣做的:  「咬人很痛」-強調結果  「咬人讓她不開心」-強調影響,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理論「說教」她的確不能理解,但是對於情緒情感,他們卻是非常敏銳的。所以強調對他人情緒的影響,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想和她玩,你可以揮手,可以說嗨」—提供正確的做法,很多家長教育了孩子不可以,但卻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解決方案。於是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就會出現「屢教不改」。

  我們需要有主見不盲從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因為他們從小的人生就是在「被安排」中度過的,那自然當他們踏上社會,就會特別容易受大環境影響,隨波逐流。從小允許孩子「不聽話」,也意味著我們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特別寶貴的,是值得被重視的,他們是有權利來和我們討論不同意見的。  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我會適當放權,在規則之內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尊重小D的選擇權。今天穿裙子還是褲子,堅持紅色上衣配綠色褲子,先吃肉還是先吃菜,要玩小火車不要讀繪本,這些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吧。但這個過程中,我們保護了她們表達想法的積極性,他們感受到了尊重和鼓勵,以後也就更加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去年冬天,有一次出門前,小D穿上了一隻鞋後,另一隻鞋死活不肯穿,一直對著鞋子說「不要!」。當時,我完全可以擺出「媽媽」的架子,強迫小D一定要穿上鞋,要「聽話」,但是我沒有。我帶著她去樓下大堂走一圈,她光著的那隻腳一碰到冰涼的瓷磚,馬上就縮了起來,一直看著我。我順勢告訴她,現在天氣冷了,我們要穿鞋子,鞋子可以讓小腳暖和。然後我們開開心心回家穿好了鞋再出門。利用身體優勢要求孩子服從太簡單了,但也輕易破壞了孩子表達自己的積極性,我的作用不過陪著她去體驗她自己選擇後的結果,讓她明白,「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你做出任何決定,媽媽都會支持你。」

  我希望當小D慢慢長大後,她會告訴我,「媽媽,我想學這個」,而不是我告訴她,「你要學這個」;她會問我,「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呢?」,而不是只要我說的她就全盤接受。  我希望,她的人生決定都願意來詢問我的意見,因為她知道我會傾聽和理解。我更希望,當我和她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後,她會告訴我,「媽媽,你的意見我聽到了,可是我還是想這麼做」。那時,我一定會說,「那就去試試看吧,寶貝,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讓孩子自發地明白對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懂得如何做選擇,這樣的孩子一定不是傳統意義上「聽話」的孩子,因為這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說明解釋,這樣的教育一定不是最省心的。  但從長遠來看,這對於孩子是最有益的。終有一天,他們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終有一天我們不能再做幕後那個遙控器了,早早讓孩子自己抓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盤,而不是永遠讓我們在操控他們的人生。  孩子,你真的不需要「聽話」!
推薦閱讀:

鋼琴樂理最全最實用的速記法!想學好琴的來看!
老師應該如何幫助「後進生」?
看看孩子在跨世紀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在實際生活中,中國教育在哪些方面不如美國?
麥克阿瑟也是軍事教育傳奇,在西點做了哪些貢獻?

TAG:教育 | 孩子 | 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