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礎「三殊勝」 丹真絨布上師開示

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礎「三殊勝」

丹真絨布上師關於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礎「三殊勝」的開示 三殊勝,是指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結行迴向殊勝。具體而言:

1、前行發心殊勝。

簡單地說,就是在行持善法之前,內心生起利益眾生成佛的真實發心。

所有的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並且像現在的父母一樣,對我們恩重如山。發心時,要思維眾生最需要什麼?所有的眾生都需要安樂,雖然希求幸福安樂,但是卻因愚痴不懂因果,不信佛法,無法獲得究竟的安樂,如同盲人迷失在荒野一樣,不知方向。這些曾為大恩父母的眾生至今還在輪迴的大海里流轉,不得解脫。所以我們修誦經咒、磕頭禮拜等等一切善業,一心一意就是為了幫助這些如母眾生,願他們獲得安樂,成就佛果,這也是所有佛菩薩最初發心的目的。

當我們行持各種善法時,發心一定要廣大。如果發心小,那功德就很有限。當然也不是說一點功德都沒有,阿格旺波尊者及很多大德說過,這樣做有功德,但是這樣的功德沒有很大的力量。

有些人只是口頭上按照傳承的儀軌念誦及修法,心裡的目的卻只是希望自己的事業順利,這樣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念誦修法,並不是發菩提心。還有些人過得太痛苦了,所以持咒修法希望解脫,但只是為了自己一個人解脫,這也不算髮菩提心。

從內心深處真實地發心,希望所有的如母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果,並不關心自己的快樂,也不執著自己的解脫,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更多內容,請參考丹真絨布上師「關於菩提心」的開示)

2、正行無緣殊勝。

簡單地說,就是在行持善法時,以空性見攝持。

初學者,不太容易一步到位達到正行無緣,那就採用相似的方法:生起如夢如幻的定解,不執著功德,專註地修法,虔誠地行持,在行善時盡量保持穩固的清凈觀。

有些人發願念誦一千萬遍心咒或做其它佛事,然後到處宣說,又或者將自己所修的法門以及共修的內容,像廣告一樣宣揚;有些人開始時發心很大,做完善事後卻有點捨不得了,心裡後悔了;有些人磕頭磕到一百個,覺得有點累了,就到處向別人訴說很辛苦。如果有這些情況,所做的功德就可能完全毀滅,真的很可惜。

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不要太執著了。如果將自己的身體像寶貝一樣愛護,那就要好好想一下,我們的身體也是無常的,只是四大的組合,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心識離開後,身體是不會被帶走的,所以不需要太執著。很多人一提到修五加行,都會想到念咒可以做到,但大禮拜就不成了,因為身體太差,會很累。其實不僅僅米勒日巴尊者等大德修苦行,在藏地,普通的老人六七十歲都還在磕大頭,數量累積到了上百萬。所以,應該多了解藏民的修行,多看看米勒日巴尊者及其他大成就者們的修行傳記,要學習他們不怕苦行的精神。這點很重要,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聽無常,師父們也不提無常。如果想不到無常,那根本生不起菩提心。如果僅僅字面上理解意思,但是心裡並不是很明白,也沒多大作用。

3、結行迴向殊勝。

簡單地說,就是在行持善法後,真心真意地迴向眾生,這是與發心相應的。

初學者,不太容易一步到位達到真正的無毒迴向,那就採用相似的方法:

觀想上師、佛菩薩如何迴向,我就如何迴向。念誦《普賢行願品》,或者其中的「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偈頌,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輪清凈迴向,能使善根與日俱增,乃至未獲菩提之前都不會窮盡。如果有特殊的事情需要迴向,可以加在普賢行願品之後作個別迴向。

平時坐車走路等不便情況下,可以默念持咒,但這樣散念也必須字字清楚從心裡過。如果有人敲門、有電話必須接,那麼修法中斷前記得花一秒鐘時間,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果。不然忘記迴向的話,如果遇事起了嗔恨心,功德就會被摧毀。

大乘佛法的一切實修方法,都不離三殊勝的範疇。請好好領會,以三殊勝攝持任何善法,這是極為重要的,一定要記住。


推薦閱讀:

《凈修捷要》對修行人來講太方便了、功德無比殊勝(附老法師親拜《凈修捷要》視頻)
圓明·香巴拉·食解脫 | 殊勝法寶加持
薈供——積資凈懺最殊勝的法門
修持准提法的殊勝\持教法師
《光明之旅》十一殊勝的菩提心

TAG:佛法 | 重要 | 大乘 | 殊勝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