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淮陰侯韓信死亡有何玄機
一提起曾經為劉邦打天下立過汗馬功勞的淮陰侯韓信的死,人們便會聯想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句在民間流傳了幾千年的熟語。如果韓信為劉邦所殺,可在當年劉邦打天下之時賴以依存的三位人物張良、蕭何和韓信,前兩者都得以善終,為何漢高祖劉邦獨要殺韓信呢?可見,淮陰侯韓信之死顯然另有其因,那又是什麼呢?
韓信出生於公元前231年,歷任齊王、楚王和上大將軍,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與張良和蕭何一道,同屬當時最為風雲的三大人物之一。後人評價他們為公元前3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韓信之所以能夠獲得後人如此高的評價,並非浪得虛名,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可否認的軍事天才。他剛被劉邦拜為大將之時,便將項羽的「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名雖位霸,實失人心」三大缺陷盡告於劉邦,並提議劉邦先取三秦,然後合齊、趙共擊楚。按照韓信的戰略方針,劉邦最終擊敗了強敵項羽。儘管在軍事上韓信是成功的,但是在政治上,他卻是一位失敗者。關於他在政治上的不足,他自己都承認。有一次,劉邦和韓信討論諸將的作戰能力。韓信以一句「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臣之所以臣服於陛下爾」的感慨,充分向劉邦展示了自己政治上的缺陷。歷史的發展也一再證明,韓信確實在政治方面非常愚鈍,如果他在政治上稍微成熟,也不會使後人發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他之所以被殺,並非因為「兔死狗烹」的緣故,實則是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所導致的自我毀滅。這從以下兩件事情便可以反映出來。
第一件事情發生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之時,當時劉邦正派說客酈食其去勸降齊王。在酈食其即將取得成功之際,韓信卻擅自發兵攻打齊國,導致酈食其落得個其被齊王活活煮殺的悲慘結局。儘管後來韓信最終滅掉了齊國,但是在劉邦心中已然留下了不聽號令之嫌,讓劉邦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不僅如此,當劉邦正被項羽圍困於滎陽之時,韓信竟然派人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很顯然,這是公然向劉邦索要官職。一個在政治上稍微成熟的人,是斷不會在這種君王處於危難之際向其提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要求的。儘管當時劉邦很氣憤,但為了穩住韓信,使他不至於投向項羽,便聽從張良之計封韓信為真齊王。儘管韓信做齊王的夢想成真了,但是危險也離他越來越近了。韓信當上齊王之後,完全可以擁兵自立,因為此時劉邦與項羽的戰爭已處於膠著狀態,根本沒有能力來顧及韓信。部下蒯通反覆勸說韓信,要求韓信與劉邦脫離關係,自立為王。可以說,如果按照蒯通的計劃,那麼,歷史的發展進程很有可能被改寫。因為此時的韓信完全有能力有機會和楚漢呈鼎足之勢,再憑藉著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最終獲取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然而,韓信卻不明白,他以「漢王待我甚厚,不忍叛之」為由,最終拒絕了蒯通的建議,投向了劉邦,幫助劉邦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失去了絕佳的爭奪天下的機會,也失去了劉邦的信任,韓信的悲劇就在所難免了,這並不是「兔死狗烹」所能解釋得了的。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劉邦滅掉項羽取得天下之後。韓信幫助劉邦奪取天下之後,滿以為劉邦會封他繼續做齊王,但是這次他又錯了,政治上的不成熟再次愚弄了他。劉邦剛滅掉項羽,便「襲奪齊王軍」,逼迫韓信交出兵權。在劉邦看來,只要韓
信沒有兵權,就不會給他帶來太大的威脅,他完全可以讓韓信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是韓信卻並不能從劉邦收繳其兵權的事件中吸取教訓,再次站在劉邦的對立面 收留楚王將鍾離昧。鍾離昧屬劉邦異常痛恨之人,必殺之人,韓信公然收留他,並且還派兵保護他,允許他在封地內隨意走動。很顯然,這不是一個在政治上成熟之人所做的事情,在被人告發有反叛之嫌疑後,劉邦用陳平之計,偽游雲夢而擒住韓信,帶回雒陽,儘管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是由齊王被貶成了淮陰侯,實際上等於已經被劉邦軟禁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韓信能夠稍微收斂,劉邦或許會讓他就此度過餘生。但是此時的韓信已然不再是先前能夠忍受胯下之辱的那個少年了,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他「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最令劉邦無法容忍的是,他居然在大漢政權穩如泰山的情況下造反,想趁陳豨造反之機,「發動叛亂,欲發以襲呂后、太子」。終於,落得個被夷滅三族的下場。
由此可見,韓信之死,並非一句簡單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所能包含的。有很多原因在左右著韓信的死亡,但是,最為主要的當屬其政治上的愚鈍,他的悲劇,既是封建統治者權力爭奪的結局也是他的性格悲劇。
推薦閱讀:
※韓信傳
※忍勇大將軍 韓信定中原
※"知人三要" 話說韓信
※韓信之悔:不全用蒯通之計
※被劉邦兔死狗烹,韓信為什麼不接受蒯通武涉的遊說自立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