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民族精神》第三章第十四節:憂患
06-0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決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準。 ——巴甫洛夫 憂患使人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使人認真計劃未來,使人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利於預防盲目、短視和自大。憂患不同於憂鬱,更不是杞人憂天或怨天尤人。憂鬱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還會影響快樂和健康。 中國的文學作品常以喜劇告終,這對受苦受難的國民是一種安慰,也是一種麻醉,卻無法刺激國民的憂患意識。實際上,如果不努力拚搏,多數事情最後是以悲劇告終的。僥倖成功是不可能的,是不能寄予希望的。如果正義不能強大起來,邪惡將主宰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即使努力拚搏,成功的機率也是不大的。為了促使自己努力,時常要提醒自己:如果這一步走不好,將前功盡棄。當處於困局時,要提醒自己:如果沒有根本的轉變,即便一時有些起色,最後還是失敗的。 機遇也是挑戰,挑戰也是機遇。機遇不是常常有,沒有把握好機遇等於失去良機,這種損失對於長遠發展極為不利。挑戰不是時時有,處理好一次挑戰,等於克服了前進路上一個障礙。任何懈怠、疏忽或大意,都可能造成損失。長期積累的懈怠、疏忽或大意,足以令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失敗。只有永遠保持憂患意識,才能化挑戰為機遇。 + 一、保持憂患意識 在平靜或形勢大好之下,往往埋伏著或近或遠、若隱若現、或大或小的危機。在輿論導向上,一方面要適當奏凱歌,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常呼籲存在的困難,以樹立憂患意識。如果多講成績而少講問題,將不利於解決存在問題。如果多講存在問題而過少講成就,將會影響自信心。在缺乏信心的時候,我們應多講些成就。在「驕傲」與「盲目自大」盛行的時候,我們要強調存在問題,以保持清醒的認識。 日本在宣傳導向上,對各個領域都經常講危機感,即使處境已經很好,也不忘居安思危,讓每一個人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使整個民族都努力奮鬥而不懈怠。這種憂患意識一時得利或許不大,但代代相傳對於日本發展非常有利。國際競爭萬分激烈,那個民族只要稍為鬆懈,就可能退一百步、一萬步。 歷代政府有「多報喜少報憂」的不良習慣,國民對各種隱患的認識不夠,這樣一時的害處或許不大,但代代相傳對於民族發展非常不利。儘管多報憂少報喜,一時會讓人難受,而且可能引發一些問題,但長遠上有利於解決各種問題。 李兆忠先生在《暖昧的日本人》一書中寫道: 日本似乎早已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性,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出來喊「狼來了」,製造一個日本即將崩潰的神話,叫大家緊張一陣。耐人尋味的是,即使狼沒有來,也無人責怪那個放羊孩,大家警惕心依然不減。過若干時間,又有人出來高喊「狼來了」,大家又是一陣亢奮。大概這個原因,在日本的書店裡,永遠都晃動著那些觸目驚心的書籍:《日本危機》、《日本面臨挑戰》、《日本的悲劇》、《日本即將崩潰》、《日本向何處去》等等。這是日本人特有的報警方式,就像日本的電視節目里隨時都有地震、海嘯警報一樣。日本人也養成了一種習慣,凡事都要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從不敢掉以輕心。那些大大小小的帶有危言聳聽的書籍,那種常掛在口上的危機言論,那些研究各種危機的機構……構成了帶有嚴重憂患意識的日本文化。這種文化傳統構築了一套性能極佳的超敏感報警系統,時時提醒日本人,不要得意忘形,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把一切問題盡量防患於未然。 二、建立便於探討各種問題的國家機制 任何民族在前進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危機。為了防治危機,最基本的辦法就是讓人們自由討論可能產生的危機,讓國民有清醒的認識和準備。在發達國家,人們喜歡提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使得整個國家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走向完善。學者常提出將要發生的危機,並介紹應對危機的策略。電視、報刊和網路是國民探討社會問題的平台,如果探討問題的渠道不暢通,長遠上對於國家發展將非常不利。 我們國家對社會問題的探討顯得過於敏感,只能說好話,不能公開探討。批判傳統文化往往會視為「背叛」,批評政府可能被視為「反革命」或「影響穩定」。文化和體制決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兩者的進步是長期探討的結果,決不是任何一個人或一個政黨所能完成的。為了短期的穩定,而遷就不良的機制和傳統,實際上是在麻醉國民,在長遠上將嚴重阻礙國家發展。 三、千方百計建立優勢和主動權 越是落後的國家,發展越困難,存在的危機也越多。一個人在成功之後,碰到的困難自然比較少。一個國家在發達之後,防治危機的能力必然大大增強。貧窮落後使人難受,使人心思重重,使人飽受屈辱,使人舉步維艱。如果平常不努力,到了貧窮落後的時候才幻想一下子追趕上去。冰凍三盡,非一日寒,國家的興旺發達是長期勵精圖治的結果,決不是急功近利所能成就的。 我們民族長期自大慣了,對外界存在的威脅相當麻痹。只有到了「任人宰割」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痛。只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才會努力抗爭。一旦日子過得安穩,就不再努力,對存在的問題也麻木了。 兵法云:「禍莫大於輕敵」。輕敵造成失誤,從而喪失主動權。優勢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有優勢才有主動權。明清王朝盲目自大,輕視西方的科學技術。那段痛苦的歷史令人不堪回首,我們要以史為鑒,絕不讓歷史重演! 四、預防先於治理 當我們對危機缺乏警惕時,危機實際上已經來了或快要來了。當大病形成時,要想除病是很困難的。危機一旦形成,要戰勝危機必然要付出大的代價。防範危機比戰勝危機更有意義,因為前者的代價比較小。憂患意識是一個人、一個民族的保護神。有些人缺乏警惕性,被人殺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好政府不會坐等危機的發生,而會及早提醒國民,並做好準備。為了提高國民的憂患意識,有必要建立國家預警體系,包括氣象預警、污染預警、資源預警、腐敗預警、國防預警……這些預警一時的效果或許不大,但代代相傳對於保護民族健康發展將萬分有利。 五、積極改進民族的缺點與不足 多談民族的缺點和不足,開始可能會讓人悲觀,但這種悲觀不是絕望,能轉化為動力。如果不讓國民了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雖然有利於短期的穩定,但在長遠上必將導致國民愚昧無知。 一個民族的落後與失敗並不是一時造成的,而是長期發展不力的結果。洋務運動自1861年設立總理衙門開始,至1895年結束,歷時35年,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 「師夷之長以制夷」,實際上是改良運動。「同治中興」讓人充滿希望,但由於政府腐敗,落後的體制根本無法支持各項目事業健康發展,一度的繁榮也只是晚清的迴光返照而已。雖然洋務運動沒有達到富強的目標,但為中國向工業文明發展開闢了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民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還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基礎還不紮實,教育和科技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前進的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因此,國民沒有理由驕傲自滿,沒有理由忘卻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一定要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漢族人如何評價中國的其他民族?
※蒙古裔滿族人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為什麼回鶻人名與維吾爾人名差別這麼大?
※庫爾德文化:蘇菲主義和古雅利安異教的結合
※中國能不能淡化民族差異,再造一個「華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