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與「隱形殺手」(不吐不快)
●鑒於抗生素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的繁殖速度,我國將可能比別的國家更早面臨無抗生素可用的境況
近日的一次國際會議上,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葯監測網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抗菌藥物耐葯率居高不下,院內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耐葯情況不斷惡化,「超級耐葯菌」臨床分離率日益攀升。這表明,現有藥物對付超級耐葯病菌越來越難。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自此之後,抗生素為維護人類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然而,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它通過作用於細菌達到目的,但總有一些細菌沒殺死,併產生耐葯基因,這種基因在後代里累積,臨床耐藥性越來越高。人類一旦感染,會逐步走向無葯可醫的境地。幾十年前,人們已經發現了「超級耐葯菌」,並將其視為「隱形殺手」。
然而,我國的抗生素耐葯問題尤為突出。據有關資料表明,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抗生素院內使用率在20%左右,因此大部分人使用青黴素就能輕鬆治好病。我國為60%以上,絕大部分地區的人已經出現對青黴素耐葯。有人甚至預言,鑒於抗生素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的繁殖速度,我國將可能比別的國家更早面臨無抗生素可用的境況。
專家認為,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對耐葯的後果認識不足,是耐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已於2004年和2009年分別頒布了《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葯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但醫療機構對於上述指南及法規的執行仍不到位。有關統計數字顯示,近幾年用藥前10位的一半是抗生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院過度追求經濟利益。
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補償不足,大部分公立醫院靠創收彌補不足,其中藥品收入佔了四成以上,形成了以葯養醫的機制。多年來,抗生素一直以其使用廣、利潤高、回扣豐,成為醫院藥品收入中的「老大」。很多醫生變成「抗生素醫生」,充當了這個「隱形殺手」的幫凶。醫生的盲目誘導,往往讓患者只看到了抗生素的快速有效,卻忽視了其耐葯後果。
那麼,怎樣才能扭轉抗生素濫用的局面?根本出路就在於,改變以葯養醫的現狀,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從而徹底斬斷抗生素背後的利益鏈條,遏制醫生的逐利衝動。這不僅關係到百姓的健康,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規範醫院管理,另一方面要狠剎藥品回扣之風,提高醫生的道德水平。同時,公眾也要掌握合理用藥的基本知識,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輸液,避免因病菌耐葯導致的嚴重後果。
推薦閱讀:
※2014年海外一級市場融資案例總結---1(綜述)
※VC-不吐不快---開篇語
※[多圖-PPT分享]電子競技123
※跳開MOBA看MOBA手游---簡評網易《亂斗西遊》
※安利一個報告《Tech and media outlook 2016》---來自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