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遇見真正的你自己

本文來自海藍幸福家靜修生

本文內容偏長,閱讀需10分鐘

但乾貨多多,建議大家可以先收藏起來

部分心理學,又稱「內在家庭系統療法」,英文是:Internal Family Systems,創始人理查德 施沃茨(Richard Schwartz),受海藍幸福家的邀請,上周首次來中國,在杭州給心理學愛好者帶領了六天的學習。

作為海藍老師的學生,我有幸參加了此次課程,在此,我希望能用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把這個心理學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1

施沃茨博士經過三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在無數的案例中發現:

無論原生家庭怎樣,成長經歷如何,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真正的自己。

由於我們經歷的不同,我們內心的脆弱部分和防禦部分各不相同,真正的自己被掩蓋的深淺也各不相同。但是,真正的自己,不會被消滅,不會被毀壞,她一直都在那裡,隱藏在我們防禦部分的後面,等待著你去發現她。就像我們身上的傷口會自愈,真正的自己知道怎麼改善你的內在世界。

我想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再也不用受原生家庭的困擾,不用擔心自己性格中的弱點來自遺傳很難改變,也不用擔心成長經歷中的創傷無法療愈,我們可以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如金子一般美好,圓滿具足。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和諧,當我們內心寧靜和諧,家庭就會寧靜和諧,社會也會少些衝突多些安定。

我們的內在世界,主要有三個部分:脆弱的部分,保護的部分,真正的自己。

脆弱的部分:比如,孤獨,無價值感,委屈,悲傷等等,往往是我們的成長經歷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導致。

保護的部分:比如,評判,比較,憤怒,控制,過度努力,追求完美等等,這些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脆弱部分,讓我們內心避免受傷的部分。

真正的自己是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表現為好奇,平靜,清晰,自信,勇氣,連接,關懷,創造。這八個方面在英文里都是以C開頭,也叫8C。

2

我想用一個比喻,來說說我對部分心理學的理解。

比如,在我們的內在有一個家庭系統,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保護者。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第三代的這個孩子大明(實際年齡可能已經三十),大明自己充滿了智慧力量和愛,他有能力處理一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他就是這個真正的自己。

但是在長輩眼裡(這裡的長輩就好像我們內在的各個保護部分),大明永遠只是個孩子小明(他是我們內在的脆弱部分,可能只有四歲,或者五歲,或者十歲,總之比大明小。

他很容易孤獨,委屈,悲傷,產生無價值感,長輩們(保護者們)覺得只有聯合起來保護小明,他才能好好的在社會立足,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不被拋棄,不受委屈,不悲傷。

爺爺用評判的方法來保護小明。他總是說:小明啊,你這個沒做好,要是那樣做就好了,下次一定要記得那樣做;

奶奶用比較的方法保護著小明。奶奶覺得有比較就有提高,所以她總是對小明說:小明啊,你看看人家小聰,工資又高,老婆又漂亮,人緣也好,你看看你,多像人家學學;

外公是個脾氣不怎麼好的人。他總是希望通過發脾氣來保護小明,在小明感到悲傷的時候,他就發脾氣希望掩蓋和趕走小明的悲傷;

外婆呢,很有控制欲。希望小明什麼都聽她的,她覺得小明還小,不相信他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認為只有一切在她控制之內,小明的人生才能萬無一失;

小明的爸爸總是給小明很多的壓力,讓他過度努力。爸爸會說:你別以為你現在日子過得還不錯就想偷懶,社會變化這麼快,說不定哪天你就失業了,不好好努力,你遲早要被社會淘汰;

媽媽是完美主義者。無論小明做得多好,她都能挑出毛病來,讓小明改進,小明覺得媽媽永遠對他不滿意。

所有的保護者都有一個誤解,就是誤以為小明還是小時候那個沒有能力,很容易孤獨、委屈、悲傷的小孩。

但事實上,小明已經長大成了大明,而現在的大明充滿了智慧力量和愛(他就是我們內在真正的自己)。

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族中,大明實在是百般難受,他明明自己有顆平靜淡定的心,對自己充滿信心,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有能力也有勇氣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他無法擺脫爺爺的評判,奶奶的比較,外公的壞脾氣,外婆的控制欲,爸爸的過度努力和媽媽的要求完美。

他們總是在不合適的時機用不合適的方法保護他,給他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大明多麼希望一家人能有一個寧靜和諧的家庭,一家人和平共處,開開心心。

所有的長輩用他們的方式在保護著小明,他們認為小明身上有各種脆弱的部分需要被保護。

保護的方式或許是對內的,也可能是對外的,比如,作為評判和憤怒的保護者,他們可能是評判自己(自責),也可能是評判他人(指責),憤怒可能是生自己的氣,也可能是生別人的氣。

3

那麼作為真正自己的「大明」,要如何去理清這些關係呢?

第一,大明要客觀的看到,所有的保護者,包括脆弱者都是他有價值的資源,都為了保護他付出過努力,所以大明要對這些保護者表示好奇,一個一個去和他們溝通。

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去接納和感激保護者,並讓他們將現在的極端做法轉化為另一種利人利己的方式。

這就好像,如果爺爺指責大明或者幫大明指責別人,如果大明很討厭他這樣做,也開始指責和攻擊他,兩個人是無法和諧相處的。

當大明確定自己是處於平靜,好奇或者關懷感恩等8C中的一個狀態時,大明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和爺爺(也就是保護大明的指責部分)進行對話。

大明可以問問爺爺(指責)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呢?如果你不幫我指責別人,你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爺爺(指責)可能會說:當你被別人指責的時候,你會很難受,我就用指責他來讓你感覺好一點啊;如果我不這樣做,我擔心你會陷入被別人指責的難過中,給自己貼上錯誤的標籤。

大明再問問爺爺(指責):那你覺得我現在幾歲了?

爺爺(指責)可能會說:無論你幾歲,在我眼裡你都是個孩子,(他可能還會說出你小時候的事情)我清楚的記得你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你數學沒考及格,鄰居說你是個笨孩子,學不好數學。我聽到後馬上就指責鄰居,「你才笨呢!他語文不是挺好的嗎,數學只是還沒開竅」。

爺爺說:我也不想那樣說鄰居,可是我害怕你從此就覺得自己是個笨孩子,自暴自棄了,而且後來,你的確有好多次都覺得自己很笨,覺得自己不可能把數學學好(這其實就是脆弱的部分-自卑,一般是由小時候的經歷造成,這時候你就明白了,你內在那個指責的部分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內心的自卑感)。

大明可以對爺爺(指責)說:謝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用這種方式來保護我。我現在已經不是小時候的那個我了,我已經三十歲了,我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請你相信我,我可以用一種更加利人利己的方式來處理我遇到的每一件事。

爺爺(指責)或許還是不放心。

你可以再跟他說:你看,前兩天,有人指責我沒品味,可是我對自己的品味很有自信,我覺得只是他不了解我而已,我沒有必要通過指責他沒有品味來證明自己有品味。

你看,你是否願意暫時放棄現在的這種方式,找一個你喜歡的事情做,不要一直保持警惕的待在我身邊保護我呢?

爺爺(指責)可能會說:好吧,我早就覺得很累了,一直和你在一起,一見到你被人指責我就跳出來幫你指責別人,其實我也很累了,我現在想去讀書看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就是用這樣一種方式, 大明和自己內在的保護部分一一對話。讓他們相信大明自己可以應付自己面對的所有事情。

在和一個保護部分對話時,如果另一個保護部分參與進來,大明要請這個部分先在一邊等候。

就好像如果孩子和媽媽在溝通,爸爸插進來一會幫這個一會幫那個,會影響溝通的進程,所以要請爸爸先給你們兩個人時間和空間,然後再單獨去和爸爸溝通。

第二,當所有的保護部分都溝通好了,大明還要讓相互對立的保護部分互相對話。讓處於8C狀態的自己在旁邊協調,以便保護者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和諧。

你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時刻,當你考慮要不要做某件事情時,爸爸說一定要做,不能錯過機會,媽媽可能會說不要做,萬一犯錯了怎麼辦?

這就是兩個對立的保護部分,往往在你對某件事情糾結的時候,就是你的腦海里同時出現了兩個對立的保護部分。你該讓他們對對話,求得和解。

只有在你慢慢的識別了自己內在有哪些保護部分,和這些保護部分關係和諧,並讓這些保護部分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和諧,你的內在世界才會趨於寧靜和諧。

如果,你現在要做一個決定,可是,你的擔憂和恐懼跑出來保護你,當你心中充滿了擔憂和恐懼,你是無法做出正確決定的。

這時候,你可以跟你的擔憂和恐懼對對話,你可以對他們說:

感謝你們站出來保護我,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經想好了最壞的打算,請你們暫時退出,給我機會,相信我自己能夠應付。

這就是你的真我部分,你的平靜,你的自信和勇氣,當你的內在處於真我8C狀態時,你是充滿智慧力量和愛的,你就能更好的做出利人利己的決定。

當然,要在每一個當下覺察到自己的哪種情緒出現了,他是你的哪一個保護者,保護的又是你的哪個脆弱部分,然後還要做到能在內心平靜的跟他對話,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需要長期的練習,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覺察自己。

讓自己更多的時候處在8C的狀態,更少的處於脆弱和防禦的狀態,在更多的當下做出利人利己的選擇,這樣才能擁有內心的寧靜與關係的和諧。

推薦閱讀:

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二)
感覺別人都靠不住,包括男友,什麼事只能靠自己,自己想要的要自己去爭取,有沒有同感或高見的,來聊一聊?
怎樣佩戴屬於自己的開運吉祥物
怎麼才能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
如果你想被別人愛,你首先必須使自己值得愛

TAG:自己 | 乾貨 | 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