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李氏遠祖世系(一):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看看他們都是誰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李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已超過1個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9%。
得姓始祖 利貞(公元前1069—前992)壽78歲,理征之子。父被商紂王慘殺後與母逃難於伊侯(今河南安陽)之墟,餓不堪,摘一樹果活命。怕被捕而不敢姓理,於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稱李氏。(李子即加應子)這就是「指樹為姓」之說。按此說李姓之始在商未周初。(太妣簡氏)
二世 昌祖(公元前1029—?)居河南苦縣。周初官為陳國大夫(太妣高陽氏)
三世 彤德(又名躋)(公元前1008—前924)壽85歲,周初官居巡檢令尹大夫(太妣楊氏)
四世 慶公(又名蓮)(公元前988—前908)壽81歲,周官居掌邦銜使,博士郎。(太妣黃氏)
五世 宏隆(又名永)(公元前967—前889)壽79歲,(太妣姬氏,甘氏)
六世 碩宗字勉之號歙蓮(公元前948—前900)享49歲,周康王時大夫,賜食邑於苦縣(太妣方氏)
七世 顯公(公元前915—前845)壽71歲,襲父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太妣黃氏,簡氏)
八世 爽公(公元前885—前818)壽68歲,周主簿士郎,策箱議諫 (太妣康氏)
九世 環鼎(又名光天)(公元前860—?)
十世 爵公(公元前839—?)周厲王共和三年壬戌歲。
十一世 寅龍(公元前818—?)周宣王十年癸未歲。
十二世 熙宏(公元前793—?)周宣王三十五年戊申歲。
十三世 堯性(公元前771—?)周幽王十一年庚午歲。
十四世 輝公(公元前750—?)周平王二十一年申卯歲。
十五世 連順(公元前726—?)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歲。
十六世 乾公(公元前702—?)周桓王十八年己卯歲上御史大夫(太妣精敷氏、嬰敷氏,生子耳。
十七世 耳公字伯陽號聃(音耽)。後世尊稱為老子是也時楚國苦縣勵鄉曲仁里人。(公元前604年9月14日,)周定王三年丁已歲。據傳耳公廿三歲時為守藏史,後見周室衰微,至廿八歲時轉為仕楚國為相,五十六歲辭官歸隱於秦,著《道德經》。至周烈王時達二百餘歲,長生不老。後騎青牛出函谷關,升天后稱太上老君。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明,是正史中指為李姓的第一人。道教始祖老子,古之聖人,博大精能,孔子曾問禮於他,受益不淺(太妣何氏、古氏)生六子:長宗,次室、三宋、四究、五宇、六寶。
十八世 宗公(又名順禎)字尊祖。耳公長子。(公元前579—?)周簡王七年壬午歲。周穆王時任保駕大將軍,後轉仕魏,封於段,干木大夫(太妣田氏)生四子長注、次滋(又名同)、三洗、四滌。
十九世 同公字潤君。宗公之次子。(公元前553—?)。周靈王十九年戊申歲,仕趙國為大將軍,扶國元帥。(太妣張氏、湯氏)生子名克。
二十世 克公號襄寶(公元前528—?)周靈王十七年癸酉歲於齊平公元為遊說士後仕趙為將,拜相。授爵橫陽君(太妣周氏、楊氏)生子名躋。
二十一世 躋公號章(公元前502—?)周敬王十八年己亥歲、仕趙御史,後為相。授爵安陽君(太妣潘氏)生二子長雲、次恪。
二十二世 恪公(公元前477—?)周敬王四十三年甲子歲,仕趙佐相,後仕秦國為太守(太妣石氏)生生子名洪。
二十三世 洪公字道宏(公元前452—前369年)壽84歲。仕秦國太子傅(太妣耳氏)生子興族。
二十四世 興族(又名注)字育神。(公元前426—前368年,戰國周考王十五年乙卯歲~擊顯王元年癸丑歲)享59歲。戰國時仕秦屢立戰功,拜大將軍、元帥。(太妣潘氏、江氏、劉氏)生子名曇。
二十五世 曇公字貴遠。(公元前401—前323年,戰國周安王元年庚辰歲~周顯王四十六年戊戌歲)壽79歲。先任趙國為柏人侯,後仕秦御史大夫,卒葬於柏人(今河北唐山市西)(太妣竇氏、周氏)生四子:長崇、次辨、三昭、四璣(璣公之子牧公為趙郡房李氏始祖)。
二十六世 崇公字伯佑。曇公長子(公元前375—前314,戰國周烈王元年丙午歲~周赦『音難』王元年丁未歲)壽62歲。仕秦國隴西太守,封南鄭公。為李氏隴西開族始祖。(太妣許氏、朱氏)生二子:長平燕、次平瑤。
二十七世 平瑤公字尚德。崇公之次子。(公元前350—前258年,戰國周顯王十九年申未歲~周赦『音難』王五十七年癸卯歲)壽93歲。仕秦南郡太守,封狄道侯。(今甘肅洮南縣)(太妣楊、陳氏)生二子:長信、次尚。
二十八世 信公。平瑤公長子。(公元前317—前225,戰國周慎靚王四年甲辰歲~?)壽93歲。信公為秦始皇大將驍勇善戰,領兵出太原攻雲中及趙魏擄代王,趙王,追殺燕國遺太子丹。累軍功封隴西郡公(太妣石、張氏)生子名超。
二十九世 超公(又名伉)字仁高。(公元前299—前219年,戰國周赦王十六年壬戌歲~秦始皇廿八年)壽81歲。秦王朝大將軍,漁陽太守(太妣邱氏)生二子:長元曠、次仲翔。
三十世 翔公字大齊,超公之次子。(公元前274—前203年。戰國周王四十一年丁亥歲~漢高祖四年戊戌歲)壽72歲。太祖於公元前221年助劉邦取天下,官居河東太守,拜征西將軍,因討叛羌而戰死沙場,葬隴西狄道東川。子孫遂居隴西,漢王念其功而贈封太尉(太妣周氏)生子名伯考。
三十一世 伯考公字蓬(公元前217—前169年,戰國秦莊襄王三年甲寅歲~漢文帝十一年壬申歲)壽79歲。官居漢朝隴西、河東二郡太守(太妣巫氏、葉氏)。生二子長尚、次向。(向公開范蔭房始祖,分枝世系。)
三十二世 尚公字賈湘。伯考公之長子。(公元前221—前153年。秦統一前期之庚戌年~漢景帝四年戊子歲)。壽69歲。漢朝隴西城紀〈今甘肅秦安北〉縣令,聚族而居。(太妣鄒、鄭、楊氏)生三子:長文、次廣、三剛。
三十三世 廣公字廷禮號誠。尚公之次子。(公元前195—前119戰匈奴,拔劍自殺。漢高祖劉邦十二年丙午歲生)自其曾祖父仲翔公始,籍祖居隴西城紀縣,後徙居陝西鞏昌府秦州。廣公於漢文帝時從軍,歷文、景、武三朝,為西漢名將,號飛將軍。(軼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妣鄭、劉氏)生三子:長當戶、次椒、三敢。(當戶之遺腹子是名將李陵)
三十四世 敢公字幼卿。廣公之三子。(公元前149—?。漢景帝中元元年壬歲~?)初官校尉,承將門之雄風,累軍功封關內侯,襲父職為郎中令。(妣楊氏)長禹、次忠(忠為頓丘郡房族始祖)
三十五世 禹公字子通,敢公之長子(公元前119—前55年。漢武帝元狩四年壬戌歲~漢宣帝五鳳三年丙寅歲)壽65歲。官居河南太守。(妣包氏)生子名承。
三十六世 承公字修文(公元前65—公元1年。漢宣帝元康元年丙辰歲~漢平帝元始元年辛酉歲)壽66歲。襲父職為河南太守。(妣劉氏)生子名先。
三十七世 先公字敬宗號武(公元前23—公元48年。漢成帝陽朔二年戊戌歲~光武帝建武二十四 歲)。壽72歲。官居蜀郡、北平太守。(妣劉氏)生子名長宗。
三十八世 長宗字伯禮(公元10年—?。西漢王莽始建國二年庚午歲~?歲)官北平太守、漁陽丞相。(妣鍾氏、孫氏)生子名君況。
三十九世 君況公字子朝(又字叔千)(公元38年—?。光武帝建武十四戊戌歲~?)官博士議郎大中大夫。(妣薛氏)生子名政本。
四十世 政本公字尚明(公元65年—公元139年;漢明帝永平八年乙丑歲~漢順帝永和四年己卯歲)壽75歲。官郎中侍御中大夫。(妣崔氏)生二子:長恣、次恪(渤海族始祖)
四十一世 恣公字仲君。政本公之長子。(公元92年—160年;漢和帝永元四年壬辰歲~漢桓帝廷熹三年庚子歲)壽69歲。官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妣許氏)生二子:長軌、次潛(潛開李氏申房開基祖)。
四十二世 軌公字文逸。恣公之長子(公元147年—201年;漢桓帝建和元年丁亥歲~漢獻帝建安六年辛巳歲)享年55歲。官臨懷太守、司農卿、後為巴郡太守。(妣竇氏、魏氏)生子名龍。
四十三世 龍公字彥緒(公元174年—250年;漢靈帝熹平三年甲寅歲~三國時期蜀國後主禪延熙十三年庚午歲)壽77歲。葬於蜀中龍安城東牛心山。官拜長安令、精駑將軍。(妣馮氏)生子名艾。
四十四世 艾公字世積。(公元201年—264年;漢獻帝建安六年辛巳歲四月~三國時代魏元帝景元五年甲申歲)壽64歲。為晉朝驍騎將軍、魏郡太守。(妣簡氏)生子名雍。
四十五世 雍公字攜熙。(公元228年—309年;三國蜀後主劉禪建興六年戊申歲~晉懷帝永嘉三年己巳歲)壽82歲。官晉朝濟北、東莞二郡太守。(妣山、陳氏)生二子:長倫、次柔。(柔公為武陽房始祖:是以後的唐朝皇帝李世民等之遠祖)。
四十六世 倫公。雍公之長子(公元?年—?年)被尊為我丹陽房始族祖。(即今安微東北小丹陽)。(又記:丹陽,後魏所置的—個郡,北齊廢,故今冶在河南項城縣東北。)官為西涼安定太守。(妣秦氏)生子名先才。(以下世係為丹陽房倫公世系)。
四十七世 先才公。倫公之子(公元?年—?年)南北朝劉宋時官居司馬(妣?氏)生子名璜。(47世~50世,因改朝換代,無法考證)
四十八世 璜公。先才公之子(?—?)南北朝梁官東京畄守(妣?氏)生子名佑。
四十九世 佑公。璜公之子。(?—?)南北朝佐魏天陳,官為克州都督。(妣秦氏)生子?。按:47世~49世資料自1877年重修版之〈憲公譜〉,50世史無可考。
五十世 無考。
五十一世 文度公。是倫公之五世孫。(?年—?年)西涼時,官安定太守(今甘肅涇川縣)居甘肅臨洮,後入仕後魏。居河南京兆山北。形成丹陽一大房系。(妣?氏)生子名權。
五十二世 權公。(?年—?年)後魏時官居河、秦二州刺史,封杜縣公(妣?氏)生子名崇義。
推薦閱讀:
※《絲綢之路全史》: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蘇聯承若歸還中國領土,是翻譯錯了?還是蘇聯的一種政治策略?
※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詩詞(下)
※【原創】清代鹽丁的悲苦生活:筆記中的底層民眾
※中印邊防對峙與晚商權力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