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全文

這一招掌力霸道異常,為降龍十八掌最強的一招,取名見龍在田,既是說一掌打去,敵人完蛋大吉

.出處:易經乾卦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手少陽三焦經 行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會宗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風 瘛脈顱息角孫 耳門 耳和髎 絲竹空.返任脈停於掌心.

第二式飛龍在天 : 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辭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即翱翔在天空的龍,飛龍在天,看盡世事,所以能發現大人(有道德的人)。這一招由上勢下,借慣性傷人,正如飛龍借有德者而揚名,威力奇大。

出處:易經乾卦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氣走督脈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 香.此式躍起凌空,居高下擊,先聲奪人!以一飛衝天之式上躍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上升,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急發掌勁取敵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鴻漸於陸: 出於漸卦,漸指婦女,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婦女用來裝飾。此招之用,在一個巧字,藏巧於拙,用羽為儀。

出處:易經漸卦 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征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

氣走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譩嘻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胃倉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氣凝會陰.

第四式 龍躍在淵 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龍躍於淵」

出處:易經乾卦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提氣凝神,運氣與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提氣會陰.

第五式 羝羊觸蕃: 出自大壯卦,辭曰:「羝羊觸藩,贏其角」兩隻羊角力,贏的用的是它的角。這招用途是說要用有力點來傷敵。但「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邃。」運用不當相信會反受其害。

出處:易經乾卦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氣通 天池 天泉 曲澤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陰都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氣凝掌心.

第六式 潛龍勿用 : 源於坤卦,辭曰:「潛龍勿用」,龍潛於淵,其志難測,所以不可用。此招勁收於內凝而不發,但若有敢試其鋒芒者,必受其殃。

出處:易經乾卦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氣自丹田至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陰廉急脈 章門 期門會於清冷淵.

第七式 利涉大川 源於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辭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有好朋友聚集起來,暢通無阻,所以去危險的地方也變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無期,實質上力聚於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難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脈盡碎,死的苦不堪言!

出處:易經同人卦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真氣通 瞳子髎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頭竅陰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氣凝雙掌.掌勢:逆走天元 融元歸一

第八式 神龍擺尾 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辭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護尾,咀人」意思是說人瞎了一隻眼睛還能看見東西,瘸了一條腿還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會被它吃掉。這招專攻背後之人,勁道奇猛,實為降龍十八掌的救命絕招。

出處:易經履卦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氣走沖脈,經公孫 會陰 陰交 氣沖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商曲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回丹田.迴旋於手太陰肺經,凝掌發出.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最後一式救命殺招.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用於劣勢反撲.錯步旋身,雙腳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發出,取敵丹田,左頸,協下要穴。

第九式 密雲不雨 出自乾卦,辭曰:「密雲不雨,時或有風」雨雲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於在等待著颳風。此招不在於密雲不雨,密雲不雨只是力量的積累,而真正的殺手卻在時或有風上,風聲(時機)一起,敵人便萬劫難逃了。

出處:易經小畜卦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氣行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肺俞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凝氣於掌.掌勢:虛無歸一 以雨化氣

第十式 突如其來:功如其名,去勢奇快,攻其不備,最易出奇制勝.在對手未反應之前,便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出處:易經離卦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氣通飛揚 跗陽 崑崙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骨至陰氣凝膻中.掌勢:虛中帶實,實掌返虛.

第十一式 雙龍取水: 攻勢一分為二,看似平常一招,功力與身法倍增二倍有餘,有點類似於周伯通自創的雙手互搏,但與其比較有過之無不及

出處:由丐幫祖師所創,出處不祥.

氣自丹田至肩背諸穴,氣走陰蹺 陰維兩脈,行照海 交信 睛明 築賓 沖門府舍大橫 腹哀 期門 天突 廉泉 內關 氣凝百會.掌勢:一掌雙式 陰陽無極

第十二式 魚躍於淵: 平凡的一躍,尤如龍騰九霄,有著強大的爆發力.

出處:易經乾卦 ,吉。《象》曰:「『用九』,天德 不可為首也。」

氣自丹田上行督脈至百會下行任脈,內氣盤旋丹田三周.會於膻中 ,分注任督帶 沖 陽蹺 陰蹺陽維脈 陰維八脈.凝與手掌之少府 勞宮 大陵.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氣,提氣.真氣凝與雙掌間,陰陽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墜肘,發掌!

第十三式 震驚百里:出於震卦,震就是雷,辭曰:「震驚百里,不喪匕鬯(鬯:一種酒)」本來是說一個人雖然被嚇了一跳但連酒也沒撒掉,但光從名字來理解的話就是說雷電莫大的威力了。這一招生勢浩大,震驚百里

出處:易經震卦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第十四式 損則有孚: 出自損卦,損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辭曰:「損,有孚」孚就是信用,辭曰:「自上至下謂之損」本句是說雖然守了信用但卻沒辦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飛龍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損卻接益,辭曰:「自下至上謂之益」,變招猶如異軍突起,讓人防不勝防。

出處:易經損卦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

氣走手太陽小腸經,回任脈,下至氣海玉堂上脘,至清冷淵.逆行至帶脈.凝與手掌少府 少沖.掌勢: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 時乘六龍: 出自乾卦,辭曰:「時乘六龍以御天」自古傳說五嶽為中華靈氣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龍鎮守,加以姬黃帝(就是軒轅黃帝)之應龍,是為六龍。六龍齊出,王道浩然,其勢之大,蓋地鋪天,為降龍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氣的一招。

出處:易經乾卦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氣走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 會陽 承扶 殷門 凝氣雙掌.

第十六式 龍戰於野: 取意於周易中的坤卦,坤者為地,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野在這裡作為平地講,玄指黑色,其血玄黃是說血改變了應有的顏色。按古代的思想,龍上在於天,中潛於淵,下見於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指的就是龍處在了不該處於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時也被激發了出來,出這招一般在於危難之時的奮力一博,正因為沒有退路,所以此招才無所不辟!

出處:易經坤卦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真氣通五樞 維道 足臨泣 中封 中都 凝氣二間 商陽.掌勢:剛柔並濟 陰陽相生

第十七式 履霜冰至: 出自坤卦,辭曰:「履霜,堅冰至」踩到了霜,就應該想到大冰雪要來了。這招招如其名,初時似柔弱無力,但如敵人膽敢進招,就如暴雪突降,後勁無窮。

出處:易經坤卦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氣走任脈,行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廉泉承漿.上行至手少陰心經 走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凝於手掌神門穴.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至陰一招.足踏坤位.手處命門.心中守空字訣,以無意之意發掌,忌狠辣霸道,殺敵於無形.

第十八式 亢龍有悔: 降龍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於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辭曰:「亢龍,有悔」是說亢龍(飛向盡頭的龍)雖然當世無敵,但力終有盡時,力盡則悔,悔不可及。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此招重悔不重亢,後盡無窮。

出處: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人身陽氣集於督脈!氣入丹田,通長強 走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中樞筋縮 至陽 靈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百會前頂 顖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 兌端 齦交.走手太陰肺經至中府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至掌心.此式為簡單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腳踏乾位.左掌劃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 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陽生少陰一式!剛勁柔勁混為一體!

《九陰真經》全文

總綱: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迹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治訓,未嘗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傑,時時間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案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力絡,其案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手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

上卷

《內功心法》

第一重訣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掌行當中。意注丹田一陽動,左右回收對兩穴。拜佛合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陽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找一陰氣重的地方,最好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靜心絕慮,意守丹田,到一陽初動之時,雙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氣沿督脈上行,任脈下歸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氣歸丹田後,雙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氣行兩掌。雙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對準氣海穴,右手掌心對準命門穴,真氣隨手式成螺旋狀貫入氣海、命門兩穴。匯于丹田內。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時間。待此功練有一定功力,能收發自如,有抗寒之功時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訣曰:極寒午時正,獨坐寒冰床。裸體面朝北,氣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寒氣螺旋入,收發當自如。合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身,九陰第二重。每日午時,找一極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寒冰床上(一種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樣)。今人練習可在冰或雪上練習,靜心絕慮,啟動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分別成螺旋狀入寒氣,吸一柱香的時間後,關閉以上兩穴,丹田內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轉,越轉越大,至到隔體三丈遠,收回。如此反覆八十一次,練到雪花落體而不化,放氣時雪花距體三尺不落為功成。

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互相剋。意在修罡氣,熱火不侵法。陽中求真陰,九陰第三重。每日子時,找一極熱之地,坐於火鼎之上(今人練習坐在鐵板上,下面加火,應慢慢加熱,以不能忍耐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靜心絕慮,起動丹田寒氣防止熱氣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練寒氣用以抗熱量。此乃「真陽中求真陰」。

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合陰為生。同為修罡氣,靜流極之法。以陰練真陰,九陰第四重。不拘時間,找一靜止不動的水池,五心朝天,坐於湖底,靜心絕慮,水位不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用以抗水之壓力,其方法與第三重相同,待體入水,而衣不濕為成。然後找有流動河水中練,急流下練,而衣不濕為成。到此《九陰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氣放出擊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採氣訣曰:採氣不在氣,口閉雙目開。玄機在於目,神氣乾鼎聚。此法為增進內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內的精氣,主要是修鍊雙眼,使雙眼在對敵時能求察分明,並有攝取敵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陽將出之際,站於高處,雙眼平視太陽,帶雙眼發熱時,意念太陽之氣由雙目吸入匯於上丹田,吸匯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雙眼收回,如此反覆。

《橫空挪移》

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為,以氣行之,可幻化九影誘敵。如加九陰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橫空挪移可據個況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參考。

訣曰:左轉一,左轉半。右轉一,右轉半。左右轉一為不一,橫空旋較為太一。

訣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陰陽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為。雖為身法,實含玄理。須參照「九陰行功訣曰」進行,以防走火。習此功主要為子、午兩時,其它時間亦可。必須選一處絕對安靜,空氣必須流暢。此功中的呼吸均為鼻吸鼻呼。習此功貴在持之以恆。功中會出現各種幻境,千萬不可懼怕,順其自然。練功中出現自然騰空,應順其自然,千萬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陰風吼》

此功屬音波功,以音傷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氣,其威力無比,其音如地獄鬼吼,陰風陣陣,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慄。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齶,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於下丹田處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對,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氣自督脈、任脈行到中丹田,並在此匯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氣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氣化為波圈,若水紋之狀。碰膚彈回,須反覆重陽之數。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內向外旋為散,自外向內旋為聚,散聚合適為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萬物之本。漸如虛空,與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於兩腿外側,百會上頂,舌放平,雙目平視,調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時間,然後點頭,吸氣、收腹,口發鬼怪連音,同時意引丹田真氣隨聲音向外擴散;抬頭、呼氣、口閉,意收回,真氣歸中丹田,如此反覆。一點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輪自開,開通喉輪魔音自現。

第四重:無相音罡

無相音罡,即音罡無形。其秒音無窮,可防敵護體,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給他人治病。其練法很簡單,只需把「九陰神功」的「先天真氣」與「鬼獄陰風吼」之音合二為一就可,具體練習方法可參照以上兩法自悟,此不詳述。

下卷

《九陰白骨爪》

爪力無比,鬼氣回蕩,不攻自懼。其爪可使頭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強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強大的透勁可隔空傷人。一收一放,一開一合,合乎武學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絲手訣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氣行任督貫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開氣海命門穴,氣滿沖貫十指爪。旋入陰氣一坤爐,放收來回金絲手。凡習九陰白骨爪需先習九陰神功百日,於極陰之地,谷地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於低處。雙手放於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開氣海、命門,旋轉吸入陰氣匯于丹田。氣順任、督兩脈上行匯於大椎穴,於右肩井穴入掌心,氣滿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氣貫入指,十指內扣、回拉,手絲為一。回氣丹田,溫養柱香。

第二重攝魂訣曰:打開丹田前後門,三昧磷火化無形。吸進鬼獄陰鬼精,陰功在此更為進。此法是一種極秘之法,可開通人的死生之謎,吸取鬼魂之氣,同時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墳場,在半夜無人之時,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於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無名、小指內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達摩,無相無上,攝陰攝魂,無畏無懼,陰陽合和,人鬼交戰,嗎咪唄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過於一遍,到最後一遍,只需「嗎咪唄咪『口奄』」。然後雙手抬到頭上方,合掌, 尖朝天,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從兩穴內射出陰氣,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龍捲風一樣把野魂捲入兩穴匯于丹田,練習一柱香的時間後,開始煉熔。雙掌放於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無數陰魂被丹田陰氣形成環狀,封閉在內不能出來。意念丹田封魂球開始旋轉,同時意念墳場突然起了無數磷火,用同樣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燒煉熔陰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轉,火由小到大,直到化盡為止。收功,溫養丹田一柱香。如果用來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於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練爪訣曰:白骨頭上懸,幻化為二骨。懸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為陰珠,吸陰吸精鬼。齊匯坤爐內,回返丹爐內。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 墳場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後有九座墳,突然裂開飛出九個頭骨,這時意念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射出旋轉真氣由小到大,把九個頭骨給懸起來,位於本人頭頂上方左右,緩慢旋轉。從每一個頭骨的兩眼射出一條紅氣線,分別射入百會、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靈台、氣海、命門九大穴道中,並且在每個穴道中漸漸匯聚成一個球,然後這九個紅球同時從任督兩脈匯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氣化合。然後運氣兩掌貫足真氣,由於反向力,雙掌抬起平胸,在貫入十指,十指突然變爪,這時意念那九個頭骨互相幻化,變為兩個頭骨於胸前方。掌心外突把兩個頭骨吸入掌中,隨後十指內扣抓住頭骨,放出真氣把頭骨抓成十個小孔,然後吸回真氣,同時吸取頭骨內的真氣歸於丹田。收功,溫養丹田一柱香。至頭骨隔空襲來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陰白骨爪成矣。練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練習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訣曰:氣至丹田貫十指,倒行古樹狸貓功。抓石打鐵練指力,內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內氣貫於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練硬物,所用之物應由輕到重,由近到遠。在者可以倒立於樹旁,雙腳依樹,然後用十指抓樹緩緩上行,以練指力。此重應與第三重同練。

第五重練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為加深功夫,其陰毒程度更甚。用古時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種物體加水加熱後,用以漫手,再練內外功,這樣手上有劇毒,以此手傷人無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為武林上乘輕功,集身法、步法、罡氣於一體。可平地拔起數丈,亦可平空飛行萬里,身體周圍有一層自然罡氣,可攻擊外敵。練之上乘可幻化出九個身影,於佛門無上神功「蓮台九現」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練功,不準迎風,松去身體裹纏之物,活動一下全身關節,用意念放鬆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後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盤坐,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齶,下微收,雙目平視,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捧放于丹田處,意守丹田一柱香,接著雙手輕輕向上捧,沿任脈路線至膻中穴處,雙手變為捧蓮花狀即雙手心相對,掌根相抵,掌指朝上,雙手十指自然張開,接著上捧至頭頂,同時緩慢吸氣,意念隨上捧之勢,將大地之陰氣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吸入,經中脈上升以頭頂百會穴成螺旋狀射出;然後雙手變掌心向下,並向下壓到丹田處,同時呼氣,意念隨雙手下壓之勢,將天上之雲氣螺旋狀吸入百會穴,經中脈由會陰穴成螺旋狀射出,如此反覆。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齶,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輕輕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對放於中脘穴處,雙手中指間距離約為一掌寬,雙肩下沉,雙肘下墜,雙臂要「圓鼓」。意念會陰穴射出螺旋狀陰氣把身體旋入地下,至到地極處。突然螺旋陰氣收回,身體如彈簧一樣被彈回地面。

第二式:要領同。輕抬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高舉至頭上方,雙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會穴射出螺旋狀陰氣,如飛機之螺旋槳,把人身托起,飛到九重天方為極限。此時人體在天空飄浮,突然陰氣收回,人從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礎上打開氣海穴,命門穴射出螺旋狀真氣,環繞身體自左到右,意念身體隨螺旋真氣之力上升,或平空飛行。同時在練功中加入有外敵入侵,不能入或擊傷之意,可同時練習環身罡氣。

第四重:此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練習以上各功,要領同上。

PS:當年武林中為了爭奪此經,不知多少英雄競折腰。卻不知此經在宮廷中早有存本,後收入《四庫全書》第五卷。真是天意弄人啊…… 大家可以對照金庸先生紀實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的殘本。從開始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到裡面的九陰白骨爪……到最後的沒人能懂的梵文音譯字…… 都能一一對照 !

《少林易筋經》十二勢圖解

百年珍藏《少林易筋經》十二勢圖解~超強內功心法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預備式

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覆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儘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覆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覆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覆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覆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卧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覆,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覆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覆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


推薦閱讀:

心死則神活(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

TAG:九陰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