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27日啟動最後測試 稅項費用首次明確
滬港通又有新進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9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將組織券商進行第三次全市場功能測試,券商相關業務人士對此分析認為,這或是滬港通10月正式啟動前的最後一次測試。
據悉,此次測試涉及的內容包括港股通的交易申報、成交返回、行情等業務,但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測試中被首次納入了稅收、費用的。
據知悉相關測試內容的業務人士分析,資本利得稅在滬港通初期的安排很有可能會免於徵收,而此項稅收正是海外投資者目前關注的核心細節之一,這甚至被認為事關滬港通初期投資規模與速度。
稅收因素撲朔迷離
隨著滬港通開通時間的日益臨近,當前海外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滬港通細節即為稅收問題,具體包括印花稅、紅利稅、資本利得稅。其中,10%的資本利得稅是否徵收更是關注焦點。
「資本利得稅」指對資本性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取得的收益所征的稅。資本利得作為一種所得,屬於所得稅的徵稅範疇,因此在法人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中通常都有所涉及。
按1998年《關於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因此資本利得稅一直豁免至今,國稅總局亦未對開徵此稅項給予明確時間表。至於參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是否要交納此稅,一直也未得到明確。
QFII、RQFII機構投資者對這一局面的應對辦法,是將盈利的10%作為撥備,以備將來交稅之用。
對於滬港通的前景,香港龍頭基金惠理基金投資董事王焱東近日則向香港媒體公開表示,「如果連要不要交稅都不知道,我們很可能就不買了」。
MSCI指數研究執行董事Sebastien Lieblich認為,稅收問題創造了不確定性,而國際投資者不喜歡不確定性。
此外,內地市場的紅利稅也成為不確定因素之一。
根據最新規定,內地個人投資者持股一年以上就可享受5%的紅利稅優惠稅率,而香港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入A股是否需要交納紅利稅,如何交納紅利稅是否也採用同樣的稅率,也遲遲沒有得到明確。
在印花稅方面,上交所8月向券商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試點辦法(草案)》顯示,滬股通投資者「應當按照內地有關規定繳納印花稅」、港股通投資者「應當按照香港地區相關規定繳納印花稅」兩條款被刪除,資本利得稅及紅利稅則並未涉及。
而在9月港交所、上交所、香港結算、中國結算簽訂的《四方協議》中,也並沒有關於稅費項目及收取方式的條款。
因此,稅務問題遲遲沒有落實,使得市場對滬港通是否能夠如期開通產生疑問,甚至有傳言認為滬港通將因為包括稅費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原因而被延期。
對此,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上周五公開表態稱,由於滬港通稅收問
題涉及現行法律法規,政策性強、影響面廣,既要堅持稅收政策的公平性、嚴肅性,又要兼顧滬港通業務的創新性、開放性,相關稅收政策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後慎重決策。證監會正在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推進這項工作,爭取相關問題儘快解決。
最後測試透露稅費安排
根據上交所27日的計劃測試內容來看,稅收費用的內容尚是首次出現,但資本利得稅、紅利稅都不在計劃內,且測試徵收的稅項內容只有雙邊0.1%的印花稅。
將會參與測試的一位券商人士表示,10月前的最後一次測試內容或許暗示了,有關方面對滬港通最終的稅費安排,可能將按照港交所的計劃予以放行。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6月份就曾公開表示,關於稅率問題有兩個方向可以努力:一是與稅務總局在稅收政策確定後不再追訴過往交易。具體地說,未來在稅收政策尚不明確的前提下,先期進行滬港通的交易,稅收政策確定後保證對過往交易不再追訴。
二是爭取稅費收繳系統的建設時間,即在稅收規則確定後為兩大交易所留下2至3個月稅費征繳系統建設時間。
從其他費用方面來看,目前交易征費按照成交金額雙邊0.003%徵收,交易費按照雙邊0.005%徵收,股份交收費按照0.002%徵收,交易系統使用費按照0.5港元定額徵收。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市場人士表示,滬港通按計劃在10月推出並沒有變化,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增加資本利得稅徵收的可能性並不大,更有可能的安排是先期放行,但設定追溯機制。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上交所目前已完成滬港通所有技術準備,只待各方配合,港股通券商現場驗收工作近期也已經收尾。具備開展滬港通業務資質的券商大部分也已完成上交所的現場檢查工作。
(責任編輯:DF143)
推薦閱讀:
※你被跑分坑過嗎?告訴你跑分軟體為何會不靠譜
※趣味測試:你的桃花在哪裡
※測試:沒人要的原因是什麼
※情感測試:你會被什麼樣的桃花撞到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