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畫家之一馬遠:筆法雄奇簡練畫作獨闢蹊徑
馬遠的《踏歌圖》(局部)。
馬遠的《秋江漁隱圖》。資料圖片
我國的繪畫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至少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最初的中國繪畫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後來發展到畫在牆壁、絹和紙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筆和墨以及天然礦物質顏料。在無數畫家不斷探索和創新中,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並有著自己獨立的繪畫美學體系。
到了宋朝,雖然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極為尖銳,但社會的發展卻沒有止步,在手工業、農業、商業發展的基礎上,文化藝術也走向新的繁榮,繪畫也邁向了一個新的台階。
身為南宋四大畫家之一的馬遠在向前代畫家學習的基礎上,大膽對畫面進行大片留白處理,往往通過以小見大等形式展現整個畫面,其筆法雄奇簡練,畫作獨闢蹊徑,人稱「馬一角」。
在我國繪畫史中,宋代無疑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年代,濃郁的繪畫氛圍及優厚的待遇,激發了畫家的創作激情。北宋繼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舊制,建國之初,就在宮廷中設立了「翰林書畫院」,對宋代繪畫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培養和教育了大批繪畫人才。徽宗趙佶時的畫院日趨完備,「畫學」也被正式列入科舉之中,天下的畫家可以通過應試而入宮為官。這是中國歷史上宮廷繪畫最為興盛的時期。
北宋畫壇上的突出成就是山水畫創作。畫家們繼承前代傳統,在深入自然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創造了以不同的筆法去表現不同的山石、樹木的方法,使得名家輩出,風格多姿多彩。
北宋時,除了宮廷和民間有數量可觀的職業畫家之外,還有一支業餘的畫家隊伍存在於有一定身份和官職的文人學士之中。他們雖然不以此為業,但是在繪畫的創作實踐和理論探討方面,都有各自顯著的特點和突出的成就,並且已經自成體系。以官僚貴族和文人身份參與繪畫的創作活動古已有之,但是那些人的作品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但從北宋中期以後,蘇軾、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等人在畫壇上活躍起來,文人畫聲勢漸起。蘇軾明確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他們還為「士人畫」尋找到了一條發展脈絡。唐朝的王維甚至東晉的顧愷之都成了這一體系的創始人,強調繪畫要追求「蕭散簡淡」的詩境,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主張即興創作,不拘泥於物象的外形刻畫,要求達到「得意忘形」的境界。採用的手法主要是水墨,內容從山水擴展為花鳥,這股潮流的興起,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但對後代的中國繪畫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在一個時期內,左右了中國畫壇。
到了南宋,山水畫、花鳥畫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代表人物主要是號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他們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都有所創新。
南宋時期著名畫家馬遠,生卒年不詳,字遙父,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四家」之一。光宗、寧宗時期曾為畫院待詔。
馬遠出生在一個繪畫世家,馬遠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一連五代都是畫院畫家。其曾祖擅畫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馬家」風格。祖父馬興祖是高宗紹興年間的畫師,精於鑒別古代文物,擅畫花鳥、人物。叔父馬公顯與其父馬世榮擅畫人物、山水、花鳥畫上無一不工,紹興年間任職待詔。其兄也擅畫山水、人物,造詣頗深。其子馬麟擅畫人物、 山水、花卉,曾為畫院祗侯。
自幼接受繪畫熏陶的馬遠,畫法受其家學影響較大,後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作畫特點是布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用筆上,他擅用勾線,畫山石喜用筆直掃,水墨俱下,淋漓暢快,且稜角分明。馬遠獨創的勾線畫法,對南宋後期院畫有很大的影響。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
後世的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底,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如現存的《寒江獨釣圖》,是馬遠構圖技巧最成功的範例之一,除四周寥寥幾筆微波外,全為空白,有力襯托出江天空曠,寒意蕭條的氣象。 江、河、 湖、海真實生動地繪入紙上,實為世間之珍品。
看馬遠的《踏歌圖》,它貌似山水畫,實際卻是風俗畫。它的上半部描繪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現了南宋首都臨安郊區農家「踏歌」的歡樂場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協調地統一在同一畫面里。表現了雨後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時也反映出豐收之年,農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歡樂情景。 宋寧宗把王安石的一首詩欣然抄錄在畫面上方:宿雨清磯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這首詩點明了畫的主題,也是宋朝皇帝對太平盛世的企盼。
馬遠不但在山水、花鳥畫上開創新風,而且在人物畫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馬遠的人物畫創造力極強,他突破前人窠臼,敢於大膽剪裁,刪繁就簡,運用人物身段、動態來刻畫人物的形神,達到了簡潔生動的藝術效果。他多用凝重的禿筆來描繪人物面貌,畫衣紋則用畫樹枝的筆法,微帶顫動斷續,風格朴雅,和以前流行的流利秀美之作有所不同。
在他的人物畫代表作之一《秋江漁隱圖》中,一老漁翁懷抱木槳,蜷伏在船頭酣睡。小舟停泊在蘆葦叢中。老漁翁的頭部處理很見功底,眉、發、鬍鬚的畫法用的是傳統的線描法,但對臉頰、鼻尖、眉宇、下唇、眼窩的暈染,卻極富有立體感,這在古代傳統繪畫里是一個突出而少見的表現手法,即使在馬遠其他人物畫作品裡也沒這幅畫運用得這麼成功。另外,他能嫻熟地用線條表現物象的質感,如水波的輕盈、布衣的皺褶和船板的木質等。幾枝將枯未枯的蘆葦輕輕搖擺,秋風瑟瑟,細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靜謐的秋意。畫面氣氛烘托十分成功,絲毫沒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畫中,這幅《秋江漁隱圖》的構思常被後世稱道。
推薦閱讀:
※王寧.... 山水畫作品
※【油畫】美國藝術家Glenn.Harrington繪畫作品(2)
※李可染畫作《萬木蔥中見人家》賞析
※阿爾弗雷多·洛佩茲 繪畫作品
※美籍華裔畫家Vincent.Xeus油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