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南宋 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

【譯文】 明月如輪斜轉,銀河茫茫無邊,江水似白綢帶,輕泛寒光。

【出典】 南宋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註:

1、 《一叢花》 陳亮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台恍似遊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2、注釋:

一叢花:詞牌名。亦稱《一叢花令》。雙調,共七十八字。前後闋相同,各七句,三十九字,押四平韻。以張先「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首最為有名。

溪堂:臨水的樓台。

冰輪:形容皎潔的滿月。

輾:即轉動。

鏡天:如鏡的圓天。意謂圓月斜轉,彷彿把明凈的圓天輾長了,像一匹白練鋪在江面上,隱映著一片寒光。

江練:江水如白練。

鳴榔:捕魚時用長木條(榔)敲船作聲,使魚吃驚入網。

星斗:北斗星。

微茫:迷迷茫茫。

洛浦瀟湘:借指風景美麗的水鄉。洛水:在今河南省。瀟湘:在今湖南省。

影轉:月影打斜了。

3、譯文:

明月如輪斜轉,銀河茫茫無邊,江水似白綢帶,輕泛寒光。我倚著樓欄沉醉,彷彿就在畫中,隔著那漫漫煙霧的水村,漁人在何處敲擊船幫?疲倦的烏鴉靜靜棲息,水中的魚兒還在遊動,北斗星掛在那垂楊梢上。

蘆花一望無邊,江水一片迷茫,水鄉到處秋色。樓台上,自己彷彿是夢遊仙境,又懷疑是在洛水之濱,瀟湘岸旁。秋風浩蕩,水汽瀰漫,古往今來,明月都依舊照在凄涼的人世。

4、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號龍川,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光宗紹熙四年策進士,擢為第一,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未到任而卒。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存詞70餘首。

5、這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於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於描寫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全詞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兩句為第一部分,先總寫月照澄江、水映長空的雄偉景觀。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輝映的壯麗圖景。「冰輪」,指月。「斜輾」,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輾」字而不用「照」字?蓋「輾」字有轉動的意思,用在這裡,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而且,還給人以運動感,彷彿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輪,正隨著江水的流動而緩緩移動。「鏡天長」,極言波明如鏡,把整個長空都映現出來。「江練」從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句而來,謂江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帶。「隱寒光」,則謂月光和水色渾然一體。「隱」字可謂一字傳神,寫出了月光無聲地射照江水的韻致。而「寒」字,既與上句的「冰輪」相綰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的江月傳神寫照,境界闊大,景象宛然。

從「危闌」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寫秋月照耀下的江鄉景色。「危闌」句承上啟下,順筆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詞人完全陶醉在這畫圖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闌」,即高樓上的欄杆,照應了題面中的「溪堂」二字,說明「玩月」的所在是臨江的樓台。「醉倚」,寫出了作者憑欄玩月賞景的情態,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詞人彼時的心態也寫出來了。詞人自我形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這幅秋江月夜圖的內容,也使它顯得更有情趣。接下來「隔煙村」數句,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人如畫」的「畫」作了具體的描繪。「隔煙村」句從聽覺的角度寫漁舟夜歸。「鳴木桹」也作「鳴榔」,漁人捕魚時用長木板敲打船舷,發出桹桹的聲音,使魚驚而入網,故云。但詞人只是憑欄所聞,而且又因隔著煙靄迷濛的江村,不辨漁舟從何而來,歸向何處,故云「何處鳴桹」。「烏鵲」三句從視覺的角度著墨,寫了三種事物的三種表現:烏鵲倦於棲息,魚龍(複詞偏義,實際就是指魚)驚而躍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掛在垂楊梢頭。至於烏鵲何以「倦棲」,魚龍又何以「驚起」,是因為月光明亮,還是因為漁舟鳴桹,詞人沒說,也不必說,何況「倦」、「驚」云云,本來就包含著想像的成分,帶上了詞人的主觀感覺。這三句雖然都從局部著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層次,而且靜中有動,使這幅「畫」顯得更有生意。

過片繼續寫景。換頭兩句又從整體上勾勒一筆,為上片所寫之景描繪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瑰偉壯麗:蘆花千頃,江水迷茫,渺無天際的秋色籠罩著整個江鄉。蘆花是江鄉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寫蘆花便突出了江鄉的特點。而雲「千頃」,則極言遼闊無垠,並非確指。至於「水微茫」,這一則是月光水色交相輝映,二則也因為蘆花紛紛揚揚,所以遠遠看去,便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

下片「樓台」兩句與上片「危闌」句遙相呼應,把鏡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進一步抒寫憑欄「玩月」的感受。詞人佇立江樓,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麗景象,恍若夢遊仙境,又彷彿置身於洛水之濱,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傳是女神宓妃出沒的地方,張衡《思玄賦》曾有「載太華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詩句,後來曹植還專門寫過一篇《洛神賦》,描寫了一個人神戀愛的故事。瀟湘,這裡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關,寫的是湘水之神的戀歌。這裡「洛浦瀟湘」合而用之,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給詞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

結拍三句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風露」句極寫寒氣濃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輪斜輾」遙相呼應,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景象的變化和詞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雲「山河影轉」,境界就更為開闊,整個空間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著,而不僅僅局限於「溪堂」和「江鄉」,它分明織進了詞人的想像。這兩句全為結拍一句蓄勢。「今古」句是全詞的結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後感觸所在。從古到今,明月無殊,普照人間。但詞人何以會有「今古照凄涼」之感呢?這種感受首先是從嚴酷的現實而來。半壁江山落於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僅不思恢復,還對主張和堅持抗金的人進行壓制迫害,使他們「報國欲死無戰場」(陸遊《隴頭水》)。詞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採納、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時,詞人登上江樓,看到雄偉壯麗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無限感慨。詞人還想到了「古」,想到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涼」。「山河影轉」句已自隱寓著江山易主之感,最後再以「今古」句一結,就和盤托出了作者感時傷景的悲涼情懷,使全詞意韻和格調為之一變,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嘆興亡的色彩。這樣就使詞從詞人賞玩風景的情事範圍開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內容,提高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的內涵。總觀結拍三句,氣象恢宏,意境雄渾,聲情悲壯,含義深遠。

陳亮所作的詞的風格並非單一,於豪邁奔放之外還有幽雅秀麗的一面,而這首詞則又另具風韻,遠非豪邁奔放和幽雅秀麗所能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如題,通篇描繪秋江月夜的瑰麗景象,只在詞的結尾處才透露出作者感時傷懷的悲涼情懷。

6、「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見宋·陳亮《一叢花》。冰輪:形容冰清玉潔的滿月。鏡天:形容明凈加鏡的天空。練:白絹。這兩句大意是:圓月斜轉,彷彿在明凈的長天碾過;月光像一匹白練鋪在江面上,隱隱約約地閃爍著寒光。

詞句以奇特的想像,精到的比喻,刻畫出月行中天之狀,寫出了曉月之圓潤,長天之清朗,江水之澄澈,月光之寒涼。這種新奇的想像和比喻,值得我們借鑒。用這兩句詞描繪江天月夜的景色,十分優美。

7、農曆四月十四。明天又到月圓之日。其實,月圓前夜,今天的月兒也挺圓的。從植物園回家的路上,天邊的月亮挺亮挺圓。

我喜歡看月。喜歡陳亮的一首詞,《一叢花·溪堂玩月作》:「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桹。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台恍似遊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凄涼。」

其實,昨天回來,暮色已晚,坐在公交車上,從天鵝湖經過,透過車窗,遠遠的看天邊,月兒已漸圓,某個視角,正好看到那一輪月彷彿掛在天鵝湖邊的垂柳之間,很快地就讓我想起我極其喜歡的這句詞:「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我喜歡古詩詞,是因為語言的美,三五個字,表達出來的意境也真是美。而每次看到景,我腦海中瞬時迸出來的某句詞,然後一路咂摸著,感覺很美。

8、夜是神秘的,總是將自己隱在那薄如蟬翼的面紗之中;月是素潔的,總是將自己裝點得淡雅清新。徘徊月下,我總是有著那樣多的浮想聯翩……

月,潔白而有幾分朦朧,在那廣袤墨藍的絲綢帷幕的映襯下,隱隱搖曳著幾分誘惑。偶有几絲浮雲飄過,顯得越發楚楚動人。或許就是在這樣的意境中,那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才會心甘情願為之傾倒吧!

月光皎潔,我常常也彷彿追尋著月光去了那充滿詩情的古代,飽賞著月的美妙,聆聽著墨客騷人的輕吟淺唱。

月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冰含玉鏡春寒在,粉傳仙闈月色多」,月的美,如白玉般皎潔潤滑;「冰輪斜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月的美,似冰樣清寒凈潔;「雲頭灧灧開金餅,水面沈沈卧彩虹」,月的美,情漾蒼宇柔媚動人;「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月的美,天人共應心息相通!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是知音難遇的苦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縈懷難遣的鄉情。「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月是纏綿悱惻的落寞凄涼。「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月是深深友情的執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月是高潔理想的追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是美麗愛情的依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是親人的濃濃祝福……

楓葉搖落,是一種火焰的墜落,有悲壯之美;夕陽西下,是一天的輝煌,有雄壯之美;柳絮飄零,是一段輕靈的舞蹈,有靈秀之美。而融融的月,是輕柔的,是神秘的,是溫柔夢境中的一絲快慰,是縹緲理想中的一種希冀……那是一種華麗的美,矇矓的美,是美的精靈!

夜已深沉,天涼如水,行雲婆娑月含情。迷濛中,遠方飄來一陣呢喃,像是月在訴說,訴說著玉兔廣寒,訴說著板橋掬月,訴說著……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間杏花梢。」

月下,詩聲四溢……

9、中秋節源於何時,已難確考,可能是由中秋賞月的習俗演化而來。

賞月需要閒情逸緻,也要才情文墨,所以賞月的大多數是文人墨客。蘇軾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妒佳月》和《中秋月》等賞月詩詞。《中秋月》無疑是中秋賞月之作,而《明月幾時有》則是賞月之極品,流傳廣遠。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李白的《把酒問月》也是賞月之作。雖然以賞月為題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以月入文的詩詞文章不少。「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梁·庾肩吾)「細煙生水上,圓月在舟中。」(唐·祖詠)「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宋·陳亮)賞月是中國古代文人親近、讚美自然的典型表現。「滅燭憐光(指月光)滿,披衣覺露滋。」(唐·張九齡)這裡的境界與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境界是一樣的,都是物我兩忘、沉醉於自然美景之中。賞月有時也會產生感慨惆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唐·李白)「人有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其中的情感撥動了古今無數人的心弦。中秋文化就是親近自然、讚美自然的文化,或者說是天人感應的文化。

普通民眾缺少閑情,更缺少欣賞、讚美的才情。但是他們也過中秋節,甚至更認真。在「破四舊、立四新」的嚴酷環境下,中國傳統節日表現出極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正是普通民眾對傳統節日的固執不舍。普通民眾的中秋節也是文化。如果說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是文人墨客中秋文化結晶,那麼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則是描寫了普通民眾的中秋文化。「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望明月,卻趣不在此,而是情系故鄉的親人。民眾的文化是直白的,中秋文化也是如此,就取中秋月的一個「圓」字,寄寓了親人平安、合家團圓、生活圓滿的企望。普通民眾把這些美好的祝願都寄托在中秋節里,這就是普通民眾的中秋文化。普通民眾的中秋文化其實是親情文化。


推薦閱讀:

宋朝得國於孤兒寡母,也失國於孤兒寡母,這是天意么?
如何評價浙江衛視的紀錄片/人文專題片《南宋》?
南宋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明初禁止了哪些家族參加科舉科舉考試,是否意味著明朝對南宋賣國集團的清算?對此該如何認識?

TAG: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