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梨狀肌

解剖:

由S1-2神經支配。

上孖肌和下孖肌附著在坐骨中間及側方大轉子上表面。

閉孔內肌在兩個孖肌之間,部分為骨盆內肌,部分為髖部肌肉,其中部分附著並覆蓋於閉孔膜內表面及閉孔邊緣,有閉孔神經和血管在閉孔膜側面走行,其纖維束聚集成肌腱附著於大轉子後部上表面。

股方肌內側附著於坐骨前外方中部、下孖肌尾部和閉孔外肌後方,外側附著於股骨大小轉子間嵴上。(下蹲時比較緊張,蹲不下與其有關。)

閉孔外肌內側附著在閉孔膜外表面中部,穿髖關節囊遠端橫向附著在股骨大轉子窩並延伸到股方肌。

閉孔內肌、上孖肌和股方肌由L3-S2支配,閉孔外肌由閉孔神經支配。

功能:

梨狀肌是主要的外旋肌,當髖關節屈曲90度時還是次要的外展肌,超過90度時是內旋肌。在步行和跑步初期時能抑制大腿有力而快速內旋,使骨盆繞股骨旋轉是人在跑步時突然改變方向的一種自然方式,同時梨狀肌還能穩定髖關節並輔助穩定髖臼內的股骨頭。骶骨位移骶髂關節炎症,會中斷從上到下的重力傳遞,梨狀肌就會收縮以試圖穩定骶骨,並引起其他外旋肌的僵硬。

梨狀肌下緣的纖維可以對骶髂關節產生極強的旋轉剪切力。

閉孔內肌:坐骨小切跡為閉孔內肌提供固定的滑車,站立時以保持股骨穩定,其強烈收縮引起骨盆繞股骨旋轉,還壓縮關節面對髖關節提供動態穩定因素。

閉孔外肌主要是內收肌而非外旋肌。

內收肌的離心激活可以用來降低外旋肌對骨盆的旋轉作用,這也解釋了體育活動中內收肌想對高的拉伸的情況。

梨狀肌綜合征:

長時間屈髖坐位、內收、內旋或活動後因肌肉主動收縮或縮短,使得肌肉變粗且充滿坐骨大孔而出現下腰部、腹股溝、會陰區、臀部、髖部、大腿和足後部疼痛和感覺異常(股後皮神經卡壓),臀大肌的緊張或無力(臀下神經卡壓),臀中小肌、闊筋膜張肌緊張或無力(臀上神經卡壓),排便時直腸疼痛,下肢腫脹、性功能障礙、女性性交困難、男性陽痿(卡壓陰部神經)。其本身損傷則表現為骶髂關節區域,髖關節後部上方的臀部,有時放射至大腿後2/3。發病率遠高於椎間盤突出症,男女1:6,梨狀肌本身損傷、坐骨大孔處卡壓神經血管或骶髂關節紊亂均會導致梨狀肌癥狀。

檢查:

梨狀肌位於骶骨邊緣中點至股骨大轉子連線上,側卧屈髖屈膝自坐骨大孔邊緣或自髂骨向骶髂關節延伸的骶髂韌帶向大轉子可觸到梨狀肌全程。

直腿抬高試驗:在60度以內發現疼痛為陽性,超過60度後,疼痛反而減輕。因為損傷的梨狀肌被拉長而處於緊張狀態,加強了與坐骨神經的病理關係,所以疼痛明顯;抬高超過60度以後,損傷的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所以疼痛反而減輕。

直腸觸診時患側在側卧位屈髖屈膝,可以觸到橫向走行在骶骨和坐骨棘間的骶棘韌帶,其表面是尾骨肌,梨狀肌位於該韌帶頂點,觸診時一手在臀部加壓,另一手在內側觸診,並囑患者外展大腿抬起膝關節,可觸到緊張的梨狀肌及位於其間的骶神經根。


推薦閱讀:

瑜伽如何緩解坐骨神經痛?
【今日讀片】中樞神經系統專欄
無名指比食指長說明啥?聽聽神經內科博士怎麼說
神經指南: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一)
老婆最易觸動男人神經敏感話 圖

TAG:神經 | 坐骨神經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