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之渙詩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記:王之渙,盛唐時期著名詩人,雖生平知之甚少,但詩名尤勝古今。《全唐詩》存詩僅六首,代表作為《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大家亦不陌生。一首《登鸛雀樓》,家喻戶曉,一首《涼州詞》,千古流芳。雖然詩名尤盛,但是生平事迹知之甚少。

王之渙,因其仕途不顯,兩唐書無傳,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所記也只是寥寥數語。幸有清末發現的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並序》,才對他的生平事迹有了大致的了解。

王之渙,生於武后垂拱四年(688),卒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年五十五。《唐才子傳》記載其為薊門(今河北薊縣)人,但《王之渙墓志銘》記載其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絳州(今山西新絳縣),當以《墓志銘》為準。

王之渙出生於官宦之家,年輕的時候有俠士之風,與豪門貴族子弟交往甚密,喜歡飲酒,善長劍術。因此,直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後來,立志學習詩文,在其兄王之咸、王之賁的指導下,進步很快,幾年後,便名聲大震。可是,他這個人生性豪邁,不願意走科舉入仕之路,到處拜謁名公巨卿。

後來,因為門蔭調補冀州衡水主簿。當時的衡水縣令李滌愛慕其才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當時他35歲,並有妻子,而李氏正當妙齡。不久,因為他才高氣盛,得罪了朝中的官員,被人誣陷,憤然辭官歸隱在家15年,過著清貧的日子。後來,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可能也是生計所迫,出任文安縣尉。可惜,不久便身染重病,卒於任上。

王之渙,雖然因為其性格使然,仕途不顯,他的詩歌卻廣為傳誦。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年間,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常詩酒唱和。冬日雪天,三人在旗亭飲酒觀樂。這時,王昌齡言:「我們三個人的詩名都很大,不知道誰更勝一籌。今天我們私下裡觀看歌妓所唱的歌詞,詩入歌詞多著為勝。」第一首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便在牆壁上畫上一筆。第二首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高適便在牆壁上畫上一筆。第三首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王昌齡又畫一筆。這時,王之渙自認為得名已久,他說這幾位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於是指著那位最佳的歌妓說:「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我便不與二位爭衡了,如果是我的詩,你們要拜我為師。」果然,那位最佳歌妓唱的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三人不覺開懷大笑。這就是詩歌史上有名的「旗亭畫壁」,可見王之渙的詩歌在當時是久負盛名。

王之渙的詩歌,《全唐詩》僅存六首,這首《登鸛雀樓》,雄渾壯闊,氣勢昂揚,通曉易懂,蘊涵哲理,膾炙人口。

鸛雀樓,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中國歷史三大名樓。鸛雀樓,古時因時有鸛雀棲息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時期,為軍事瞭望之用。歷經隋、唐、五代、宋、金,毀於元初兵火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今人與1997年重建,2002年落成開始接待遊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盡顯大唐風韻。

鸛雀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氣勢雄偉,周圍風景秀麗,為一時名勝,唐時詩人多有登臨賦詩。王之渙、暢當、耿湋、馬戴、司馬札、李益、張喬、吳融等八位唐朝詩人曾登樓賦詩,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兩句的意思是:一輪白日,緩緩西沉,隱入大山之後;樓下黃河,奔騰不息,浩浩蕩蕩,向東流入東海之中。白日、大山、黃河、大海,給人營造了一種雄渾壯闊的氣勢。首句,是遠景,是天上景,夕陽西下,山林浸染,朦朧迷離;二句,是近景,是地面景,黃河入海,奔流浩蕩。兩句結合,就是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層次分明,用通俗易懂、自然流暢的語言,高度形象地概括了鸛雀樓周圍氣勢宏大的萬里山河,令人遐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的意思是:要像看盡千里之外的風景,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三四兩句,是由前二句寫景生髮的議論之言,敘議結合,流轉自然。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千里目」和「一層樓」對舉,虛實結合,千里並不是只是千里,可以是百里、萬里,指更遠的地方;一層也不僅是指三樓,可以是四樓、五樓,指更高的地方。白日依山,朦朧迷離,黃河入海,渺遠不見,要想看盡千里之外的山海遠方之景,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這兩句告訴我們: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不斷地進取。吟詠起來,給人一種向上進取的精神和高瞻遠矚的氣概。

這首詩,四句皆對仗,卻毫無堆砌,敘議相結合,卻流暢自然。景物描寫,氣勢磅礴,議論生髮,蘊含深刻。

推薦閱讀:

帶「秋」字的著名詩詞有哪些?
如何賞析吳均的《山中雜詩》的後兩句?
詩歌翻譯——《我們的軀體》
陽春三月,吹面不寒楊柳風
《身體就像聖母瑪利亞》/魯米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