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何以排行唐詩之首 (轉)
崔顥《黃鶴樓》何以排行唐詩之首
中華書局2011年9月版的《唐詩排行榜》,崔顥的《黃鶴樓》被選擇為「唐詩排行榜」第一名。據稱這是一批搞接受美學的專家,根據古往今來被刊印、被評點、被收入詩選或文學史、成為論文的主題與出現在網上的頻率,進行精確的數學與統計學的計算的結果。這種排行的方法著重的是轉播與關注程度,不一定能說明這首詩的思想藝術水平就數唐詩第一,但其中的原因還是值得探究的。
事實上,崔顥的這首詩一出來就受到當時人們的推崇,傳說李白的佩服就是明證。大家知道,李白是個恃才傲物的人,平生很少佩服別人的詩作的,但他游黃鶴樓時卻望而卻步,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雖然只是傳說,但李白確實沒有留下詠嘆黃鶴樓的詩,而只是在南京套用《黃鶴樓》的韻腳寫下了《登金陵鳳凰台》確是事實。這個傳說可以說明,這首詩當時在社會上比較流行,歷史上許多人都對它比較感興趣。
這首詩後來也被歷代詩家「特別關注」。近年來人們發現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敦煌詩卷」中就有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文字與現在的版本有所不同。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劉文祥認為「敦煌詩卷」存放年代最晚不超過宋代,這應該是崔顥《黃鶴樓》的原作。而詩歌評論家李元洛認為崔詩是被明末清初的金聖嘆「篡改」了的。
我認為能被見解獨特的文學批評大家金聖嘆特意「篡改」,這本身就說明這首詩確實不俗。而且我認為金聖嘆是把這首詩「篡改」得更高妙了。比如原作首句是「昔人已乘白雲去」,他根據前人不晚於明代就已經出現「昔人己乘黃鶴去」的版本加以認定,由此變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前三句連續出現三個「黃鶴」, 確實是既朗朗上口又如行雲流水的「浩浩大筆」。 此外,金聖嘆還將「春草靑靑鸚鵡洲」改為「芳草萋萋鸚鵡洲」,將「煙花江上使人愁」改為「煙波江上使人愁」,都提高了原詩的意境。可以說,金聖嘆把這首詩改得更好了,也大大提高他的點擊率和流行度。
當然,一首詩的流行和關注度,最根本的還得靠思想藝術性。那麼,崔顥的《黃鶴樓》在思想藝術上究竟有什麼特點呢?
我認為王蒙的感受還是比較準確的。他說,開頭四句寫得平順,像口語,但它有縱深感,滄桑感。不是中國這樣的古老文明國家的詩人,是不會有這樣的四句詩的。黃鶴不返的故事裡包含著許多往事,許多懷念與記憶。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記憶的民族,是一個往事千姿百態的民族。而晴川歷歷、芳草萋萋歷歷在目,這是中華長江流域的親切地貌,是詩人對中華大地的眷戀。結尾日暮鄉關波浪如煙,看不到故鄉了,崔顥有遊子之嘆了。眷之深,戀之誠,也就會憂之瀰漫而思之牽心動情了。
概括地說,我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的高妙之處,是寫出了一種超越時空的人間鄉愁。這種鄉愁如同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的巨大孤獨感一樣,是一種瀰漫於宇宙人寰的博大通感,所以它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
崔顥《黃鶴樓》「敦煌詩卷」為:
昔人已乘白雲去,茲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在?煙花江上使人愁。
今廣為流傳版本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推薦閱讀:
※唐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繹如學詩—裴迪《送崔九》
※智永楷書集《七言字唐詩》,好字配好詩,絕配!
※繹如學詩—祖詠《終南望余雪》
※讀唐詩·寫唐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