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淺談積累功德福報

淺談積累功德福報

前按:本人比較疏懶,不是太喜歡動筆寫作。雖然老有朋友催,但一直沒時間寫。通常都是同一個問題反覆被很多人來問,我答得有些累了,才不得不寫一篇文章來統一回答一下。我的文章可以轉載,但不允許剽竊。因為有些公眾號很不自覺,老是剽竊本人文章,所以最近也寫得少了。希望大家手下留情。

作者:龍

QQ:47736729

經常有人問我,應該如何才能積功累德,增加福報。我通常都會說,行善積德就好了,最能增加福報。人道的修行仍然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能保持一顆善心,善言善行,善待身邊的人,其實也很不容易了。有的人並不太滿意我這樣的回答,覺得我的回答太大眾化,太泛泛了,似乎是在講大道理,沒有正面回答。他們會追問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快速增加福報,消除業障。對此,我常常感到為難,只能是沉默。因為說出來很多人也做不到,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只需要念什麼咒語就可以消除定業。而且有的方法即使說出來別人也不理解,甚至還會因為誤解而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那反而是我的罪過了。

記得有一次,某友送我一本書,書里南懷瑾先生講了一個事,大意是說他有一次在台上給學生們講供養的意義,當時正好有一個朋友來拜訪,就在台下也一起聽。南老講完後,下座休息。他就跟了過去,質問南老是不是知道他最近賺了錢,故意在台上講供養,其實就是暗示他應該拿錢出來供養。南老當時莫名其妙,因為他壓根就沒想過,也不知道這位朋友最近賺錢了。這位朋友憤憤然,覺得南老居心叵測,哼,看到我來了,知道我最近賺了錢,所以在台上大講供養之道,這不就是暗示我拿錢出來供養嗎?而南老也很無語,我在台上給學生講課,哪裡注意到你過來了?又不是針對你講的,何況你最近是否賺錢,我又怎麼知道?這事當時鬧得有點尷尬,一場誤會,弄得朋友的情分也沒有了。

這個故事給人很大的啟示,就算是南老那德高望重的學者,都有可能給人誤會,何況是我等布衣了。人生在世,就應該小心謹慎,履薄冰而卻步,處虎豹以藏身,這才是上策。不然一句話沒說好,授人以柄,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豈非冤死。

所以,關於如何增加功德福報這類問題,我發現最安全的回答就是四個字——行善積德。就好像你問我如何發家致富,最正確的回答也是四個字——勤勞致富,這也是官府最提倡的方式,勤勞可致富,勞動最光榮嘛!這樣的回答不一定皆大歡喜,但一定讓人無話可說,於是我等又順利逃過一劫,好險好險,幸甚幸甚!

但我有些嘴賤,還是忍不住想問一句,如果單單只是靠行善積福就夠了,那為什麼古人又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這樣的話呢?如果真的只是靠勤勞就可以致富,那為什麼古人又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呢?這說明你行的這點小善,積的這點小福,攢的這點小錢根本就不夠。小學語文課里有「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或者什麼「遍身羅衣者,不是養蠶人」的古詩。古人都說得很清楚,富貴險中求。你見過幾個人靠天天安穩搬磚或養蠶發家的?這些人天天搬磚砌房子,起早摸黑的養蠶,卻買不起房,穿不起綾羅錦衣,只能勉強圖個溫飽而已。

求一場富貴不容易,都要下一番死命功夫,何況求功德福報,那就更難了,需要火中取栗,需要大勇氣,大格局,具備不一般的冒險精神。試問哪個大功德主或是大成就者,不是捨身忘己,受盡百般折磨,在生死邊緣徘徊,痛苦得死去活來,才能積累大功德大福報護身。就好像《西遊記》里如來佛說玉帝之所以能做這個至尊,是因為「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光是想像一下都覺得心驚膽戰。

中國的佛道兩家,都有教人如何積累福報。但相比之下,貌似佛教宣傳功德福報更多一些,教眾生供養三寶,放生印經,吃齋念佛之類可以廣積福田。而道家在這方面宣傳得少一些。雖然道家也有「積善派」,專門講如何積善成仙的,但大致來說,道家更注重個人的修行,重視實修實證。

古人云,道化賢良釋化愚。可見佛道兩家在教化上還是有區別的。佛教針對的是普通眾生,是「下士」,這些眾生善根不足,福根不穩,慧根不開,所以得用功德福報來利誘眾生行善,苦口婆心教他們「重功德」,求福報,多行善事,讓塵世間變得更美好,這就足夠了。普通人的格局小,我執重,能引導他們做點善事,就足以讓他們喜不自勝了,就好像幼兒園的孩子,教他們做了點好事,就要馬上誇獎,給他們戴小紅花,這樣他們才有動力繼續做。而道家正好相反,因為道家的教化是針對有根基的有緣眾生,道家在內心上來說,是希望他們能做到「輕功德」,記住,不是輕視功德,而是要大家把做功德這事給看輕,在行善時,忘了功德,不執著於功德,不貪求福報。比如念經的時候,不要老想著我念了多少遍會有多少功德福報,迴向給眾生後福報會更大。若是存了這種利已的福報之心,那還不如不念,因為這不是真的仁愛無私,還是局限在一個小小的我執裡面。在讀經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心更加純粹,那些讀了多少遍就有多少功德的念頭,都是雜念,也是妄念,需要降服住。就當成是自己喜歡的書來讀,天天用心背誦自然牢記在心裡。供養布施也是一樣,不要老想著我今天供養了哪個大和尚,布施了幾個乞丐,能賺多少功德。應該忘了功德二字去行功德之事,這就是道家講的「不以己欲而成其欲,不以己私而成其私」,不求功德,而功德加身,不貪福報,而福氣滿庭。

同樣是行善,因為發心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由此看來,道家對如何做功德積福報有著更高的要求,並且融入到自身的修行當中去了。想要自身的修行上一個更高的層次,就必須放下追逐功德福報之心。放下之後再去行功德之事,因為沒有斤斤計較,沒有刻意計算功德福報了,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這裡來了,做的事更多,付出更大,所行的功德自然也越大。

就好像山裡面道家的師父帶弟子,很少去講什麼你要多做功德啊,多積累福報啊,你對上要多供養啊,對下要多布施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這些話是對信眾說的,信眾就好像小朋友一樣,要耐心教導他們。而身邊的弟子們棄家跟師學道,立師忘己,已經把自己的一生都供養給師門和修道的偉業了,這就已經是無量功德,無邊福報了。所以師父不用再講這些了,只需磨練弟子的心性。弟子下山後,在紅塵中濟世救人,他會覺得理所當然,這就是他修行的一部分,他不會因為要賺多少功德福報才去做,所以行功德之事,勇猛精進,只要有利於眾生的事,就會不顧自身安危毫不猶豫去做。越是如此,越容易積累大福報大功德,成為以後的大功德主,大成就者。

大富貴險中求,大的功德福報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說輕輕鬆鬆,安安穩穩就能求到,還有何可貴之處?放生幾條魚,助印幾本經,吃齋念佛,禮敬三寶都可以積福,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對人和顏悅色,看到別人有困難伸手幫一把,這也是積福。福氣就從這些善行中來。雖然在修行人看來,這是微不足道的,杯水車薪,這點功德水,遠不足以澆滅業火,但對於眾生來說,能做到這些,就已經是人間天堂,不可奢求了。至於說,要忘了功德福報,而去行功德之事,那非普通人能做的,即使是很多修行人也未必能做到。既然做不到,索性不提,這樣就能盡量避免是非,避免類似南老先生那樣的尷尬局面。

其實南老先生講的做供養,是一種很好的積福方式,只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即使和他說這種方式,他們也不會去做,可能還會覺得你在謀他的財。就算他相信你的話去做供養,他也是存了利己的心,計較的心在做,若是如此還不如不做,萬一哪天他覺得沒得到福報,要找你收回供養更麻煩,本來是積福的好事,反而變成了造業了。所以自古以來,真師都不輕易接受供養,因為一旦接受某人的供養,就和他結了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也相當於給他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以後要十倍百倍甚至千百倍的回報,即使不報在此人身上,也要報在此人的子孫後代上,危難時刻命不該絕,有人來救,可助自己抵禦災劫,其實不是自己運氣好,而是昔日的一段善緣所造成。動物有靈,尚且知道報恩,何況真人受了你的供養,豈有不回報之理,只是菩薩畏因,輕易不肯種這段因罷了。因為既種此因,以後少不得要出山替你了結這個業果。

所以供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是你的誠心和信心感召而來的一段善緣,才讓真人藉助你的供養給你一次賜福的機會。有的人在廟裡或其他場合聽課,聽了「供養」這個詞語,錯誤的把供養當成了買賣,以為就是拿錢買福氣。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拿錢出來盲目供養,在我看來,就好像拿著槍卻打不中靶子,子彈還浪費了不少,讓人覺得很遺憾。還不如拿這點錢去孝順父母,或者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更有意義。

基於這些事,我深深的感受到,和大眾講如何積累福報,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他們在生活中行善。再深一點的都不能講了。密宗說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跳必定摔死,有的人是獅子的根器,有的只是兔子的根器,這強求不來的。比如說做供養,極少數人信心具足,誠心誠意做供養,但大多數人要不就接受不了,懷疑你眼饞他的銀子。要不就乾脆走偏了,錢花費不少,有的人甚至傾家蕩產,但沒遇到真人,沒接到我說的那個善緣,辛苦一場白忙活。總之很少見到有人能真正的做好供養。可實際上供養的意義很深遠,錢財物質的供養,還只是最下乘最低級的供養,可即使如此,很多人也做不好。除了供養,修道之人還有很多其他快速積累福報功德消除業障的方法,但是不能說,很多人還是因為誠心信心的不足,容易狐疑,容易退轉,所以說了無益,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千言萬語,不如一默,不遇有緣不開口。須知是非只因多開口,不該開口的時候,就只能閉口不言。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想說,如果你有志於修行,那麼必須積累更大的福報和功行,你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而且必須是主動去做,而不是別人要你去做。也不要問我怎麼做,你要真有心,答案就在你眼前。你要是頭驢,鞭子也抽不動你。累世的業障猶如滾雪球一般大,就靠你放生幾條小魚泥鰍,在路旁施捨幾個叫花子,然後給你所拜的師父幾個小錢,恐怕是消不了的這巍巍大山一般高的業障,你得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來,而不能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至於無心走修道這條路的朋友,牢記行善積福,能把這個做好也非常不容易了。不要想走捷徑,因為捷徑通常都很陡峭,容易掉下來,只有大智大勇的修士才能試著去攀登,普通人還是走平路更安全。不要為了貪求福報反而給自己種禍根。


推薦閱讀:

如何到越南考德福?
搶德福考位攻略
境外德福報名TIPPS
去境外考德福難度和大陸一樣嗎?

TAG:原創 | 德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