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煬」字何解?(有聲版)
幾乎所有人都承認,唐朝毋庸置疑地代表著中華的鼎盛與輝煌,因此有理由成為我們民族的標誌性符號或者代名詞。比方說,海外華人的聚集區被叫做唐人街,某種中國特色的服裝則被稱為唐裝,儘管那樣式與大唐毫不相干。 與之相對應的,是隋往往被遺忘。 就算記得住,也只有隋煬帝的「昏暴」。
昏暴之君
昏暴是唐人對楊廣的蓋棺論定。在此之前,隋煬帝楊廣其實是有謚號的:明皇帝。也有廟號:隋世祖。可惜這兩個體面的稱號系由隋帝國的洛陽留守政權所給出,因此很快就被新建立的唐王朝推翻,改謚為煬。 從此,他被叫做隋煬帝。 這是差得不能再差的惡評。依照《謚法》,煬的意思有三種:好內遠禮(貪戀女色不遵禮法)去禮遠眾(破壞禮制背棄公眾)逆天虐民(違背天理虐待人民) 有前兩條就是昏,有後一條則是暴。根據後世的描述、演繹和普遍看法,楊廣大約是兼而有之,既昏又暴。 不知道後代人為什麼要如此評價楊廣,不過這並不重要。楊廣是該被稱為煬皇帝,還是該被稱為明皇帝,其實毫不關我們的痛癢。重要的是通過他進行反思,從而更好地審視我們的命運和選擇。 在當時,他被全國人民視為隋王朝的敗家子。建洛陽 敗家的第一件事,是營建洛陽。 仁壽四年(604)十一月三日,隋煬帝親至洛陽勘測地形。他登上邙山遙視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南面龍門山),但見兩山對望一水長流。
隋煬帝這不是龍門嗎?為什麼沒人在這裡建都?宰相蘇威正是留待陛下。
隋煬帝很高興。第二年三月十七日,他下令建設新都。(工程1) 四天以後,隋煬帝又下詔開鑿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打通從洛陽到江都的河運。(工程2) 與此同時,又下令建造用於運河的帝國艦隊。艦隊的規模相當龐大,大小船隻至少有五千之多。其中僅僅是造煬帝自己乘坐的龍舟,就相當於在今天建造航母。(工程3) 因此,這個工程也不小。 東都、運河、龍舟,三管齊下,這樣的大手筆也只能出自隋煬帝。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 五個月後,艦隊完工,洛陽至江都的水路也全線貫通。緊接著,東都洛陽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竣工,前後歷時十個月,同樣堪稱神速。於是,在江都住了半年的隋煬帝又帶領艦隊浩浩蕩蕩回到洛陽,並大陳法駕,在四月三十一日風頭十足地搞了一次入城式。 帝國朝野,也是一片歌功頌德。
沒錯,這確實是前無古人的大事業。只不過,豐功偉績的背後,是普通民眾的血汗和屍骨。 禍亂之源,從此埋下。大運河 當我們乘坐高鐵從杭州飛馳北上,六個小時即可到達北京時,是不大可能想起當年之南北大運河的。很少有人能夠想到,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作為帝國的大動脈,大運河有著怎樣非凡的意義。那些揚帆遠航的船上,承載的遠遠不止糧米和絲綢,更是一個民族自古以來的願望。 這個願望就是打通南北。 眾所周知,由於地形的原因,我國境內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東。因此,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物質的交換和文化的交流,就只能靠車馬走旱路。但,車轔轔,馬蕭蕭,哪裡比得上輕舟已過萬重山?
←陸路運輸車馬走旱路,運量小,成本高,耗時長。水路運輸→利用水道運輸物資,運量大,成本低,耗時短。
成本低效益高的水路航運,才是古代社會交通運輸的最佳選擇。開通運河,也就勢在必行。而這個設想,只能由隋煬帝來完成。
事實上他也完成了,而且畢其功於一役。從大業元年開始開鑿通濟渠,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五大水系,全長四千多里的運河全線貫通。以秦嶺和淮河800毫米降水線為分野的南北方,從此連為一體。 大運河,功德無量。 但卻勞民傷財。北狩 他還要北狩。 對北方的巡狩是從大業三年四月十八日開始的,到九月二十三日回到洛陽,歷時也近半年,路經今天的陝西省、內蒙古、山西省和河南省,聲勢浩大並不亞於南巡。 天才發明家宇文愷,還專為此行設計製造了摺疊式千人大帳和觀風行殿。前者是巨大的帳篷,可以舉行國宴;後者是行走的宮殿,能夠容納數百人。而且,行殿隨時都可以拆卸也可以安裝,只要裝上輪子就能自由移動。 隨扈的群臣則住在行城裡,當然也是裝上了輪子的大房子。行殿的外圍是行城,行城的外圍是鐵騎。這就等於把帝國的首都搬到了草原上,並行走在路途中。突厥牧民哪裡見過這種神奇的東西?全都拜倒在地。 這又讓煬帝出盡風頭。
隋煬帝仍不滿足。大業六年正月十五,他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舉行盛大的元宵聯歡晚會。洛陽的晚會現場邊長五千步,參加者僅管弦樂隊就多達一萬八千人。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鶯歌燕舞通宵達旦。為了招商引資,煬帝規定外國人來吃飯一律免費,還宣稱這是中國慣例。
結果,有路過的胡商看到後:
胡商我看你們中國也有衣不蔽體的,為什麼要開免費餐廳,還把絲綢都纏到樹上呢?中國商販······
隋煬帝卻不管不顧,繼續不停地折騰,南巡北狩之外還要征高麗。
結果,一征高麗,山東農民反;二征高麗,楊素之子反;三征高麗,三巡突厥,全國皆反。等到他第三次下揚州時,可就不是南巡,而是逃命了。
反思 隋煬帝把老百姓折騰的夠嗆,剩下的問題,就只是那顆好腦袋由誰來砍。 江都的那個昏夜,隋煬帝被曾經保衛自己的人們殺死,隋帝國隨即消亡。 的確,隋煬帝是自己把自己折騰死的。 除了在江都等死的那一年半載,隋煬帝在位十五年幾乎年年都在折騰,簡直一刻都不消停。可惜煬帝的每一次折騰都意味著人民的苦難。因為這位精力過人的皇帝不但好大喜功,而且急功近利,每項工程都是大幹快上,每次行動都是志在必得。於是執行命令的官員便只好把鞭子打在並非快馬的民工身上。當民眾的承受能力達到極限時,崩潰的就不僅是他們的心理。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隋之亡,即因為此。
顯然,問題並不在於隋煬帝幹了些什麼,而在於他幹得太快又太密集,結果自然是虐用民力。比如,營建洛陽時每個月用工二百萬人,十個月便是二千萬人次。但如果把工期延長到十年呢?或者不要與此同時又開運河又造龍舟又建行宮呢?民眾的負擔就沒那麼重,至少可以喘口氣。 隋煬帝,其實是被自己擁有的絕對權力所殺。 幸運的是,有人從隋煬帝的滅亡中吸取了教訓。而且正如此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倒與民爭利,與民為敵,它的滅亡就指日可待。 剩下的,只是一個時間表的問題。「本文完」《易中天中華史13:隋唐定局》插圖欣賞
隋煬帝打通南北,唐太宗融合胡漢,兩大混血王朝創造了世界性文明,空前盛世就此實現。 那麼,隋唐是怎樣的帝國和王朝? 他們為後世奠定了怎樣的局面? 他們創造的文明為什麼是影響世界的? 這種創新給我們的啟迪又是什麼?
推薦閱讀:
※大運河最早故道在這裡!開鑿第一人不是隋煬帝而是他!
※風流不過隋煬帝,可讓宮女穿開襠褲這事,他真沒幹過!
※隋煬帝揚州風流事屬誤解
※死於兵變的隋煬帝臨終遺言是什麼 1
※隋煬帝和他的大運河
TAG:隋煬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