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美國專門研究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學者Moore和Parker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  通過訓練批判性思維,人們可以保持自主思考的能力,擁有更嚴密的邏輯,不全盤接受他人的觀點,也不帶著偏見去反駁。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無法完全依靠邏輯去證明,我們往往是通過分析證據的數量和質量,來來判斷一個結論的可信賴程度。批判性思維,就是幫助我們分析、評價相關證據的能力。  ?  識破生活中常見的5種邏輯陷阱  1. 「這個現象有替代解釋嗎?」  通常,在被告知了一個現象或觀點時,我們會問——為什麼是這樣呢?這時,只要有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我們就會欣然接受,然而有時候替代性解釋可能更合理。  比如,一個朋友在你感冒時向你力薦一款感冒藥,他的理由是:「上次我感冒特別嚴重,吃了它就好轉了。」他的話聽起來沒毛病,但其實,普通感冒即使什麼葯都不吃,也會自然好轉。至少,病情會從最嚴重的階段,回到平均水平。這在統計學上被稱作「趨均數回歸」。  雖然不排除這位朋友真的是因為吃了葯感冒才好的,但後面這種情況也是一種合理解釋。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問自己,這個現象還有別的解釋嗎?  2. 相關關係 ≠ 因果關係  「專家說,多吃燕窩讓人皮膚更好」。或許在人群中,吃燕窩組的平均皮膚質量更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因為吃燕窩,所以皮膚會變好。或許,愛吃燕窩的人,平時本來就更注重健康,比如早睡早起、使用護膚品,等等。甚至有可能,皮膚好的人更喜歡吃燕窩。  如果只是知道兩件事同時發生,是無法斷定誰是因,誰是果的。  3. 訴諸人身謬誤:  因為一個人的個人品質、興趣愛好或者過往經歷而攻擊Ta的觀點,也是一個邏輯問題。比如:「小明曾經虐待過動物,所以他說的肯定是假的。」但其實,一個人的個人品質與其論證的質量並無關係。  4. 因人納言謬誤:  因為喜愛一個人,所以Ta說的都是對的,這也是一個常見謬誤。比如:「我愛豆這麼好,Ta說得肯定都是對的。」  5. 訴諸公眾謬誤:  人們常說,「大家都這麼想」,但事實上認為多數人支持的觀點未必就是正確的。就像是謠言可以被廣泛傳播,並讓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但並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如何變得更有邏輯?  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會提問。只是被動接受觀點,就很容易就會被他人的思路所影響,失去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此時,我們可以不斷思考:為什麼作者下了這個結論?有什麼證據嗎?證據來源是什麼?證據可靠嗎?  除了提問之外,還需要學著質疑「想當然」的假設。我們通常對於一些習以為常的既定」事實「都很少懷疑,比如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一天要喝X升水……但這些假設並不一定是真的。  這些方法聽起來不難,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是很難的。希望將來你在聽到他人或自己論證某事時,也能想想,有沒有出現邏輯上的陷阱?  以上。
推薦閱讀:

殺死一隻柯基犬
批判性思維普及的關鍵點和難點
【總247】關於批判性思維,我覺得這些書不錯
我就歧視你了,怎麼著?——破解歧視的分析方法
中國學生真的缺乏批判性思維嗎?

TAG: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