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文章素材:公共意識和精神

[標題示例]

1.增強公共空間意識 提升自身文明素養

2.用法治精神樹立公共意識 讓規則意識提升文明素質

3.涵養公共意識 做堅定的文明守護者

[開頭示例]

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空間得到拓展,人們的自主交往能力大為增強,公共活動空間不斷增長。隨著這一變化趨勢的發展,人們開始關注公共領域的個人行為方式和道德修養,希望在「私人」的生活空間之外,即進入公共領域時,能夠遵守一些相通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培育生長自洽的公共空間。在這個自洽的公共空間中,逐漸地形成為全社會共同接受的公共精神。

2.這些年,國人出遊在盧浮宮水池前泡腳,騎在華爾街銅牛背上發微博,在盧克索神廟浮雕上篆刻「XX到此一游」,在東南亞回國航班上因調整座位而致拿餐具互毆……儘管這些損害文明的醜陋之舉只是少數人所為,蒙羞的卻是全體國人。在飛機上飛揚跋扈,同隨意插隊、亂闖紅燈、網路空間的肆意謾罵等,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無視公共秩序、無視他人利益、「任性」行使個體權利。公共文明中「任我行」的通病,值得每個人審視和反思。

3.眾所周知,公共精神是現代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是現代公民在面對共同生活領域和公共事務時表現出來的自覺的身份認同和責任擔當。而作為其首要條件的公共意識,更需要我們共同認同和培養。不管是出於歷史原因或是其它因素的影響,既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諸如此類的不文明行為,我們當然應該做出相應改變,共同促進我們城市的美麗與和諧。

[分析示例]

1.公共意識的背後,是在現代化之路上困擾中國百餘年的國民素質大考題。傳統中國遭遇現代文明時,早有外國傳教士寫成《中國人的素質》一書,提出中國人缺乏公德、不守時間、不懂禮貌諸般弱點,更有前賢先哲痛心疾首於「國人的詞典里沒有公共精神」,痛定思痛於「為未來改造國民性」。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為景觀水池中泡腳爭論、為頤和園綠地上小便辯護。當我們自豪地宣稱「用100年走過了歐美國家300年的路」,也應該更深切地記住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的論斷: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國民的現代化。我們所追求的現代化,不應僅是經濟現代化,更應當是現代文明秩序的構建。

2.「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從梁啟超到孫中山再到中國共產黨,所有社會的進步力量,無不把「國民素質」作為發展的根本。正如梁啟超所說,「苟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而所謂「素質」,並不僅是會英語、會電腦的現代技能,更不是會穿衣、會玩樂的現代生活,而是價值尺度、思維方式、行為規則的「觀念現代化」。處理個人和社會關係的公共意識,可說是最根本的現代公民意識。在個人之外,謹記還有社會;在私人領地之外,敬畏公共空間。當我們全力以赴孜孜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之際,不能忘了只有培育規則意識、提升文化追求、涵養公共精神,才能獲得幾代國人夢寐以求的「現代性」,重塑一個文明古國的時代尊嚴。

3.公共意識的成長,意味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參與身邊的公共事務。因為他們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共同體,而公共意識則是這個共同體存在的前提。一方面,每個人都享有與生俱來的人權,另一方面,每個人讓渡了一部分權利,將之託付給政府和司法部門。這種託付關係,使得每個人都有理由關注政府的作為,關注它們能否完成與公民約定的義務。也是因這種權力邏輯,給每個人注入了公共責任和民主契約的精神。

[結尾示例]

1.中國是文明古國,古人常講「慎獨」、「三省而悟身」。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的領域越來越寬闊,不僅要「慎獨」、「三省」,也要做到「慎言」、「慎行」,不僅需要「自律」,還需要「法律」,身處群體之中,更應當注意自身的言行,堅守文明底線,不在人群中傳播不文明現象。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成為公共生活中的文明守護者,別再讓文明底線被輕易衝垮。

2.綜上,公共精神是當代中國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和發展的需要,在不斷擴大的公共生活空間里,人們需要對共同的社會交往和行為習慣進行規範,以形成和諧共通的公共領域和人際交往,以規範的公共意識共同促進城市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3.魯迅先生曾言,「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在五千年中華邁向現代社會的關鍵節點,「立人」之要在於培育公共精神、涵養公共文明。公共文明的程度,標註著現代社會的成熟程度。只有公共意識這一觀念的水位越來越高,曾讓先賢們橫眉冷對的「國民性」才會向「現代性」不斷進發,走向復興的「中國夢」也才能重塑一個民族的精神高地。

推薦閱讀:

超實用經典47套PPT模板,下載5分鐘,使用一整年!
引用 素材網站 - 成靖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免摳PNG素材篇】PNG龍鳳呈祥圖素材
有了這個插件,千圖網全站素材免費下載
蘆葦情思<第2季>〖蘆葦戀歌系列素材〗

TAG:意識 | 精神 | 文章 | 素材 | 申論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