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研究方法的調查分析

來源: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年第8期 作者: 田虎偉 [字體:大中小 ]摘 要: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呈如下特點:研究方法論豐富多彩,但分布存在結構性差異;常規研究法魅力猶存,新的研究法急劇增加;具體方法與技術層面還未引起多數研究者的關注;對研究方法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研究方式層面;研究高等教育問題以教育學科中高等教育學專業博士生為主。存在問題有:對研究方法認識和使用中以偏概全現象突出;不少研究者的方法論意識不強及表述不規範問題突出;不少研究者對研究法的界定存在著諸多混亂和不規範之處。而引發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高教理論界對研究方法的系統研究不夠、高等教育學科規訓對研究方法重視不夠,最後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兩點建議。關鍵詞:高等教育;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方法的規範與創新同科學研究的質量和創新息息相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既是當代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其創新的重要源泉和動力之一。然而,在新世紀伊始,學者周川曾指出,我國高等教育學理論發展相對滯後的主要表現之一是:「研究方法尚未成型,學術規範尚未建立。既缺少嚴格的科學實證研究,也缺少嚴肅的理論思辨研究,見得更多的倒是個人經驗的闡發和主觀感受的描述。」[1]那麼,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究竟如何?採用文獻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手段是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較為適當的方法。對此,先後有徐輝、季誠鈞[2]、陳麗萍、馬玉女[3]、丁潔[4]、耿涓涓[5]等對高等教育學術期刊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另外胡建華對我國「六五」計劃至「十五」計劃期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高等教育課題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6]。這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我們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的認識,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些方法論上的啟示。然而,訖今為止,還未見有人對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為此,筆者於2005年對2000~2004年度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調查分析。一、研究方法遵循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論原則,採用文獻調查法(又稱文獻計量法)、比較研究法和理論分析法,對調查情況進行描述和統計,對問題及建議部分進行解釋。研究設計如下:1.資料來源和樣本筆者於2005年12月8日和10日利用互聯網文獻檢索工具,分兩次進行了調查資料的收集工作。第一次是通過《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社科類)》,使用高級檢索方式,在「關鍵詞」中查詢「高等教育」或「大學」或「學院」,均為模糊匹配,獲得1259條;然後選擇其中2000~2004年度的博士學位論文,瀏覽並下載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節,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得到45篇。第二次是通過《萬方資料庫:全國學位論文資料庫》,選擇檢索範圍為「全部」,年限為2000~2004年,在「關鍵詞」選項中查詢「高等教育」或「大學」或「學院」,均為模糊匹配,獲得1582條;然後進行二次檢索,在「授予學位」選項中查詢「博士」,得到119條,逐條瀏覽並下載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節,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前後兩次調查共計得到164篇,扣除其中重複的26篇,實際得到138篇。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凡未明確註明「研究方法」或「研究設計」等的論文予以剔除,最終得到調查樣本100篇。2.資料整理的方法首先要解決的是整理資料的框架問題,也即對研究方法的認識問題。筆者在此採用了袁方[7]和陳向明等學者對研究方法的界定,把研究方法看作是由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與技術三個層面有機聯繫的整體。陳向明認為,「『研究方法』是從事研究的計劃、策略、手段、工具、步驟以及過程的總和,是研究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程序和準則的集合。對『研究方法』進行探討可以包括方法的特點、理論基礎、操作程序、具體手段、作用範圍等方面。一般說來,『研究方法』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探討:①方法論,即指導研究的思想體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論假定、原則、研究邏輯和思路等;②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貫穿於研究全過程的程序與操作方式;③具體的技術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階段使用的具體工具、手段和技巧等。」[8]同時,陳向明明確指出,自己對質的研究方法進行討論時,對這三個方面均有涉及。在這三個層面中,方法論同一定的哲學觀點和學科理論相連,也可進一步分為哲學方法論、學科方法論等層次。研究方式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與步驟,它包括研究設計和研究法;研究設計是對研究類型、研究程序和具體方法加以選擇並制定詳細的研究方案,不同的研究類型和設計方案決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式;各門學科常用的研究法可能有所不同,社會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法有統計調查研究、實地研究、實驗研究和間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主要指經驗總結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理論研究法、歷史法和比較法等。本調查對研究方式部分不統計其中的研究設計,主要統計其中的研究法。具體方法與技術主要包括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術手段或工具。研究方法的這三個層面是相互聯繫的,一般來說,方法論觀點影響研究者對研究方式的選擇,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規定了一套與其相應的具體方法和技術。其次,在記錄下各篇論文的標題、學科、專業和所屬院校等信息後,分篇、分層、分條地摘錄、整理彙集出其中的研究方法信息。最後,需要說明補充說明兩點:①關於研究方法論層次整理的說明。在所調查的100篇論文中,有52篇包含了研究方法論。但是,每位作者在表述自己所持有的研究方法論時,並非是按照研究的基本假設、邏輯、原則、規則等方面進行逐一介紹的,而是採用了相對於這些概念來說更為綜合的概念,諸如研究範式、研究視角或者學科方法論或者定性或定量抑或兩者結合等方式來闡述各自的方法論立場的;為此,筆者根據各位作者的表述以及這些表述某些方面的同質性,把其分為哲學層面方法論、學科層面方法論和原則層面方法論等三個層面予以歸類整理統計;每篇的表述歸為l條,共計52條。②關於研究法層次整理的說明。由於各篇研究者陳述的研究法多數在1種以上,所以筆者在統計時首先把每種研究法出現1次計為1頻次,然後把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法歸為一類並計算其出現的頻次,再次把僅出現1次的照單摘錄,因此研究法出現的總頻次大於研究論文的篇次;最後把9篇不宜歸類的研究方式予以單列。3.資料分析的技術與手段採用統計分析、比較分析等手段來分析資料。二、結果與分析1.從方法論層面看,研究方法論豐富多彩,存在著結構性差異結果見表l。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研究方法論豐富多彩。在總計52條研究方法論的表述中,除去重複表述的11條,還有41條。這與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發展初期的單一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相比,顯然更加豐富和具體。②研究方法論分布存在結構性差異。在三個層面的研究方法論中,學科層面方法論、原則層面方法論和哲學層面方法論分別佔到總數的50.0%、40.4%、9.6%。表1 研究方法論的分布一覽表類型分布及頻次頻率哲學層面方法論堅持辨證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論(2條);堅持辨證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論,同時以組織理論為指導或者同時採用社會學分析中集體主義的研究範式(2條);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和交往理論為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基礎,堅持實踐與理論、具體與抽象、表與里、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共計有5條/頻次。9.6%學科層面方法論①哲學反思範式;依照歷史的、比較的、政策的、哲學的、經濟學的等多元的研究範式;圍繞人的本質、大學課程的本質這一範式;歷史學的理解—解釋範式;系統思想、反思—建構研究範式。②組織文化的視角;政治學、社會學和高等教育哲學的視角;社會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科學學和高等教育學的視角;知識制度的視角;生成研究、互動研究、整合研究和行動研究的視角;哲學的視角;制度的視角;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學、行政學的視角;組織的視角;女性主義的視角;人文主義的視角。③應用了協同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管理學、組織學、高等教育學等學科理論和觀點;系統論、中介論、模式論以及邏輯與歷史辨證統一。④跨學科研究或多學科的角度(2條);以解釋為研究立場;首先是「用心觀」,其次是借鑒文化研究方法;遵循比較研究方法論的一般程式與要求;以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歷史研究的態度和方法為指導。合計26條/頻次。50.0%原則層面方法論以定性研究為主(3條);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或理論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5條);質的研究(3條);實證研究(4條);比較研究與歷史研究、文獻調查與實際調查、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等三個統一;文獻分析與實踐求證相結合;實證分析方法和規範分析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宏觀與微觀、多學科研究方法、文獻與實證研究等的結合;既是理論研究,又是實證研究;堅持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歷史分析與現實分析、國內研究與比較研究、教育、管理、行政等學科理論與法學學科理論等四方面相結合,均以後者為主的方法論原則。合計21條/頻次。40.4%合計52條/頻次100%註:表內文字凡以「;」隔開者為1種類型方法論,其後凡未標註數量者均為1條。2.從研究法層面看,常規研究法魅力猶存,新的研究方法急劇增加。在調查中,有94篇論文說明了各自的研究法。其結果分為如下兩類:(1)85篇論文中的研究法(見表2)。(2)9篇論文中的研究法。對於9篇不宜分類的論文的研究法摘錄如下:①比較法、多學科研究的角度、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②以系統論為指導,運用比較研究、協同學役使原理、非線性系統理論研究方法對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中的內、外部系統協調發展的機理、模型、評價開展相關研究;③採取了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④堅持理論與實際相合,理論思考與案例分析、定性與定量、國際比較與國內歷史分析相結合,多視角、多層次的研究方法;⑤在研究方式上,以參與實踐和較長時間的觀察為主,輔以深度訪談、實地考察和文獻研究等,在方法上,採取定性與定量、一般統計與典型個案分析、現象比較與理論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⑥主要採取座談會和個別訪問方式,本研究更多採用方差分析和邏輯回歸模型的方法,調查主要採用網路問卷形式;⑦將現代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高等教育服務領域;⑧定性與定量、質量與數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並結合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專家諮詢法等進行研究;⑨通過文獻調研以及問卷、訪談等,收集數據和調查案例,並對數據進行質的研究和量的分析。通過以上資料,可以歸納出兩點結論:第一,常規研究法魅力不減,仍佔主導地位。在表2統計的85篇論文中,居於前4位的研究法依次是比較法、文獻法、歷史法、調查法,分別約佔到總頻次的18.2%、16.5%、15.1%、10.5%,四項合計約佔到使用總頻次的60.3%。這還不包括9篇單列研究方式中包含的常規研究法。第二,新的研究法種類急劇增加,研究法出現多樣化。在表2統計的85篇論文中,涉及的研究法種類多達46種。除了一些較為常見的研究法之外,出現了許多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文化分析的方法、組織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敘事研究、生態學方法等。表2 85篇論文中的研究法一覽表名稱頻次名稱頻次比較法(含比較分析、比較研究、歷史與比較分析法等)52觀察法(含觀察研究、實地觀察、參與性觀察)4文獻法(含文獻法、文獻研究法、歷史文獻法等)47測量法(含內隱聯結測驗)4歷史法(含歷史研究法、歷史分析)43跨學科研究4調查法(含調查分析法、社會調查法、問卷調查、文獻與實地調查法、訪談調查等)30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3案例法(含案例研究、案例分析、案例實證研究、個案分析、個案法)20多學科研究法(含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3理論分析法(含理論推理和理論歸納)14結構功能法(含結構分析法、功能分析法)3訪談法(含專家訪談、個別訪談)10文化分析方法2實證研究法(含實證分析法)7政策分析法(含政策文本分析)2統計分析法7專家諮詢2歷史邏輯分析法(含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5概演算法或簡化法(含勞動簡化法)2問卷法4文本分析(含典型文本分析法)2系統分析方法4日常語義分析法(含概念分析法)2制序分析法、組織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世界體系分析法、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產業集群創導實施模式法、模糊評判法、基本的邏輯分析方法、辨證邏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敘事研究、取自計量經濟學和教育統計學的一些計算方法、知識論與技術論及心理學等學科的方法、生態學方法、採用文獻檢索、座談法、「理想形態」方法、頭腦風暴法、規範研究的方法、理論建構、反思—建構的研究方法。註:該表涉及46種研究法,共計出現285頻次。另外,本表內對研究法的整理本著忠實於各作者原文的表達思路,但並不代表本研究者認同其分類。3.從具體方法與技術層面看,該層次還未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在所調查的100篇論文中,有6篇論文表述了所採用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內容,僅佔到調查總數的6%。具體情況如下:統計分析(含統計處理、數理統計)4頻次,理論分析、觀察、深度訪談、比較分析、訪談、社會調查、相關文獻、案例分析、文獻追溯、數學模型、演算法應用、科學計量、網路計量、模型分析、表格圖形等各出現l頻次。共計19頻次,涉及16種具體方法或技術。這說明該層次還未引起研究者的關注。4.從對研究方法結構的認識和使用情況看,對研究方法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研究法層面,而對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關注不夠筆者在上述分層調查歸類的基礎上,把各論文中包含的研究方法層次作了進一步的歸類統計。結果見表3。由表3可以得出以下三點:①目前人們對研究方法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研究法的層面。包含有研究法層次的有4種類型,合計有94篇;包含研究方法論層次也有4種類型,共計52篇;包含有具體方法與技術層面的有2種類型,僅有6篇,分別佔到調查總數的94%、52%、6%。②近半數的研究者持單一層次的研究方法觀,其中46%的研究者把研究方法等同於研究法。③認為研究方法有3個層次有1篇,僅佔到所調查總數的1%。表3 研究方法結構分布一覽表種 類篇次比例僅含研究方法論層次33%含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法層次4545%含研究方法論和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33%含研究方法論、研究法和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11%僅含研究法層次4646%含研究法和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22%合 計100100%5.從研究者的學科專業分布情況看,研究高等教育問題以教育學科中高等教育學專業為主表4 研究者的學科專業分布一覽表學科專 業篇次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外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教育學原理教育技術學比較教育學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752121231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83工學建築歷史與理論1法學民商法學1由表4可以看出,在這100篇參與高等教育問題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分別隸屬於教育學、管理學、工學和法學等四個學科門類。其中,屬於教育學學科的有87篇次,佔到調查總數的87%;屬於後三個學科門類總計有13篇次,佔到總數的13%。另外,在這四個學科門類中共計包含了12個專業。其中,高等教育學專業有75篇次,佔到總數的75%:其次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有8篇次;其他專業則分別只有1~3篇次。可見,研究高等教育問題是以教育學科中高等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為主的。三、討論1.成績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在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層面,傳統的佔主導地位的哲學方法論所佔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對研究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學科層面方法論和規則層面方法論等,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趨向。筆者認為,這一結果是對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論現狀的真實反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礎。後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是其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哲學基礎,高等教育研究者學習和借鑒其他學科理論和方法是其產生的直接根源。這是一種好的傾向,甚至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意味著人們對研究方法論認識的深入,也表徵或預示著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繁榮。因為,雖然研究必須要以一定的理論和方法論為指導,但並不意味著方法論必須統一。方法論與一定的哲學觀點和學科理論相連,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理論學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論,即使是同一方法論也可以有不同的層次。在研究法層面,雖然常規研究法魅力不減,但新的研究法種類急劇增加,研究法出現多樣化。常規研究法仍佔主導地位的情況說明,研究方法具有相對穩定性,也可能這些方法就是比較適合於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對於研究法多元化的趨向,筆者認為,新的研究法的使用對於拓展高等教育研究視角、繁榮高等教育理論無疑都具有積極作用。2.存在的問題儘管在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上述成績,但是也存在著如下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1)從總體上看,對研究方法認識和使用中的以偏概全現象突出。研究方法是關於科學活動中的認識方法和活動方法,是人們認識自然、社會和人文世界獲得科學知識的程序或過程。選擇和恰當使用研究方法是研究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的保證。然而,從上述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相當一部分研究者對什麼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否有層次、有哪些層次及各層次之間的關係、什麼樣的方法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法、如何規範地使用各種研究法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知之甚少。也就是說,研究者基本上沒有樹立起研究方法是有一定思想基礎、研究法和具體方法與技術相配套的整體意識,因而導致在認識和使用研究方法過程中以偏概全現象突出。例如,有論文作者把研究方法論當作研究法,如把研究視角當作研究法,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當作研究法,把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當研究法等;更多的問題是把研究法等同於研究方法的全部,同時忽視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這種認識狀況難以保證研究過程中研究方法的使用質量,進而難以保證研究過程的質量,研究結論自然就會大打折扣。(2)不少研究者的方法論意識不強及其表述不規範問題突出。一般而言,研究方法論作為指導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學,是科學研究特別是系統性研究的基本出發點。然而,在上述調查結果中發現,儘管從縱向層次看研究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傾向;但是不少研究者的方法論意識不強的問題仍然很突出,只有52%的研究者述及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論,而且其表述也存在著不夠全面、準確和規範的地方。研究方法論意識不強和認識不清楚及表述不規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方法論意識不強、認識不清楚是原因,表述不規範是結果。例如,一方面,很少有研究者能夠從研究的基部假設、邏輯、原則、規則等方面對自己主張的方法論做全面闡述;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對自身的研究方法論表述不準確、不規範,如有人把「圍繞人的本質、大學課程的本質這一範式」作為自己的研究方法論等。(3)不少研究者對研究法的界定存在著諸多不規範之處。從表2和9篇單列論文的研究法可以看出,有些研究法能否算作獨立的研究法值得商榷。筆者把它分作兩類情況舉例分析如下:①把研究方法論當作研究法顯然不妥當。例如,實證研究法能否劃歸研究法?筆者認同多數人的觀點,實證研究屬於研究中的方法論,它指導著研究者研究法的選擇,但本身並不是研究法,與實證研究方法論相應研究法有調查法、實驗法等[8]。另外,「跨學科研究法」、「多學科研究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規範研究的方法」、「將現代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高等教育服務領域」等均難以算作研究法,似應屬於研究方法論層次。②把研究具體方法與技術當作研究法同樣也不妥當。例如,專家諮詢、座談法等應屬調查法中的具體收集資料的方式,概演算法或簡化法應屬於統計分析中的具體計算方法,文獻檢索應屬於文獻法中的具體收集資料過程中的一個步驟,等等,這些均不能算作獨立的研究法。這些說明這些研究者對研究法的界定存在著諸多混亂和不規範之處。另外,還存在著忽視研究方法結構中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層次的問題,任何研究方法必然要落實到具體的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和手段上,對這一層次的說明不足,會直接影響結論的可信度。3.啟示引發上述問題的原因誠然很多,但筆者認為,其中主要原因有兩點:(1)我國高等教育理論界對研究方法的系統研究不夠。截至2005年底,筆者曾通過互聯網等渠道僅能查詢到一部國內學者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方法論)命名的專著[9],但由其內容觀之,該著作基本上仍屬於一部介紹教育研究方法的著作。這其中緣故可能如有學者所說:「人們往往將高等教育研究僅僅視作一種應用研究,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也長期被歸結為對普通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儘管20世紀後期,教育學家和教育家們開始反思並自覺探索普通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和方法,但對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和方法則很少涉足,只有為數不多的學者在關心高等教育學科的性質、理論基礎,高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基本範疇、思維特徵和理論結構等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10](2)我國高等教育學科規訓對研究方法重視不夠。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曾於2006年9月對我國較早獲得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等四院校高等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生培養方案進行調查後發現:在研究方法課程設置上,僅有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有「教育哲學」選修課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設有「教育研究方法論專題」課,其他兩所院校均沒有設置相關研究方法方面的課程。與我國的情況不同,美國幾乎所有的高校在高等教育專業博士生培養過程中都十分重視研究方法或專門技術的訓練,並通過有關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等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例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無論是對未來從事研究和學術性工作的高等教育專業哲學博士學位獲得者,還是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實踐工作的教育學博士學位學位獲得者(即我國所說的專業學位獲得者),都對其基本研究技能提出了多變數統計學、定性方法、研究設計等課程在內的不少於12學分的要求,而且對高級研究技能或實習還提出了不少於9學分的要求。哲學博士學位獲得者的高級研究技能是指「除基礎技能外不少於9學分,通常是同一研究領域的研究技能」,對教育學博士學位獲得者則要求實習,「實習或以實踐為基礎的課程,根據先前經驗進行」[11]。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①我國高等教育理論界要加強對研究方法的系統研究,努力探索適合高等教育研究特點的研究方法,以便為高等教育研究及其高級人才培養提供理論資源。②在保證高等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生培養方案繼續重視研究實踐環節的前提下,要加大研究方法與技術類課程設置的力度,一般以四門左右的方法課程為宜,以便為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形成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正如美國學者胡斥森和拉維所言:在高等教育領域裡的所有專業人員,不管是碩士層次的還是博士層次的人員,都應該擁有最低限度的理解他們所在領域出版物所需要的研究技術。高等教育研究生層次教育需要提供有足夠深度和廣度的研究培訓以便使學生不但能夠成為熟練的研究生產者,而且能夠成為出版了研究成果的批判性消費者[12]。參考文獻[1]周川.致力於高等教育學的理論發展——讀《多學科觀點的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2(2):105—107.[2]徐輝,季誠鈞.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及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4(1):13—15.[3]陳麗萍,馬玉女.思辨方法和實證方法的分離與交錯——淺析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之一域[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11):123-127.[4]丁潔.我國高等教育現行研究方法分析[J].高教探索,2004(4):77—80.[5]耿涓涓.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學術觀點的文獻分析[J].高教探索,2005(5):12—14.[6]胡建華.近20餘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發展的實證分析——基於「六五」至「十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大學教育,2005(2):10—15.[7]袁方,王漢生.社會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24—26.[8]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杜,2000.[9]金洪海.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10]張黎,馬靜萍.高等教育研究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論[J].高等農業教育,2002(10):15—19.[1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10—211.[12]HUTCHINSON R S,LOVELL D C.A review 0f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0f research published in key journals in higher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4,45:383—402.
推薦閱讀:

自考申請學位(廣東)
阿德萊德大學的學位及銜接課程

TAG:論文 | 教育 | 博士 | 高等教育 | 方法 | 調查 | 研究方法 | 學位 | 研究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