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國外熱議「中國道路」及其啟示

參考消息 國外熱議「中國道路」及其啟示 來源:參考消息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影響深遠。近幾年關於「中國模式」(或曰「中國道路」、「北京共識」等)的議論頻頻見諸報端。其實。所謂「中國模式」只是國外對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解讀。由於立場和角度不同,這種解讀是形形色色的,大體而論,可以分為『西方解讀不「非西方解讀」兩大類。前者充滿著曲解和誤讀,但也有不少明智的人士講了一些睿智的公道話;後者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希望從中國的實踐巾找到自己快速發展的途徑,對此充滿期待。

西方解讀

美國右翼智庫企業研究所2007年底出版的《美國人》雙月刊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模式」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經濟政策的成功要素,通過使本國經濟的很大部分對國內外的投資開放,又允許實現勞動方面的靈活性,減輕稅收和監管方面的負擔,並把私營部門和國家的開支相結合,從而創建一流的基礎設施。第二部分就是允許執政黨保持對政府、法院、軍隊、國內安全機構以及信息自由流動的牢牢控制。描述這一模式的一個較為簡捷的方式是:經濟自由加上政治壓制。

上述觀點可以說是西方對「中國模式」的典型描述。他們不否認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但同時強調「政治壓制」,甚至乾脆說中國「專制」、「獨裁」。這顯然是以西方的價值觀為標準,居高臨下地蔑視中國,有幾分敵意和不屑,也有幾分不安甚至恐懼。

但是,西方也有另一些聲音,不少出自資深的政治家和有影響的學者之口。例如,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2005年5月出版了「本題為《未來列強——明日世界的贏家與輸家》的書,他在書中寫道:「如果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和知識分子,覺得自己在道義上有權就如何處理民主和人權問題指貢中國人,那麼,大多是因為對中國在三千年歷史進程中發展起來的文化缺乏知識和尊重。中國的市場經濟將進一步發展,其政治文明也會進一步發展。誰只要大體上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他就會明白:中國不需要任何監護。而我們的美國朋友尤其應當理解這點,對中國進行任何方式的『監護』都是不現實的。」他還寫道,他反對在德國實行中國的政治制度但「中國現行體制所保障的政治穩定是必要的,對中國人民及其鄰國來說都是有益的」,「如今中國人在自己國家裡享有的自由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05年5月與北京大學學生座談時說:「我總是告訴我的美國朋友們,那就是讓中國自主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他說,美國的一些政治家頑固地認為共產主義就是蘇聯模式,「一提到共產主義,他們頭腦中便出現在了根深蒂固的消極形象,而且從不允許這種形象向好的方面轉變。但是我不能同意」。

世界銀行前行長、美國金融家沃爾芬森在加答記者關於民主與扶貧的關係時說:「有證據表明,透明度和民主也是有作用的。但是,也許這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擁有一個像中國那樣有效的政府結構,就會有一個較好的結果。必須考慮到地方文化和歷史。」

「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學者約瑟夫?奈2008年2月對記者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讓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特殊的發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非西方解讀

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說;「中國成功的公式是:社會主義+中國民族傳統+國家調控的市場+現代化技術和管理。」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在2007年11月29日的一次集會上,向印度政要熱情推薦溫家寶總理幾天前在新加坡強調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一次演講,同時說:「我真誠地祈禱並希望印度能維持良好的民主機制,但民主也有缺陷……人們不珍惜時間,不管是處理政府公文還是商業申請。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手續繁多——不珍惜時間,這是印度體制中一個讓我很擔心的毛病。」辛格總理還頗有感觸地回憶他的一位英國老師50年前訪華後說的一句話:「嚴格地講,不能說哪一種制度一定比另一種制度好,好與不好取決於國家主要決策者的心態,也就是取決於政界人士、企業家和媒體巨頭的心態。取決於工會的心態。」

路透社2006年11月27日的報道說:「中國有可能成為中東地區用來取代美國民主體制的試金石。」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4年5月26日的文章說:「這種在上層指導下逐步推行政治改革的觀點引起了許多亞洲國家領導人的共鳴,他們認為,西方的民主模式並不總是行之有效。」

俄羅斯經濟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2006年9月2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東亞的發展模式,對所有發展中國家具有無法抗櫃的誘惑力,因為這種模式引發了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輪增長……這種模式與美國開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處方可謂背道而馳。」

塞內加爾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說:「雖然西方國家抱怨中國推進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緩慢,卻無法掩蓋中國人比批評者更縣競爭力、更有效率、更能適應非洲商業環境的事實……不雙是非洲需要向中國學習,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

幾點啟示

以上摘引的或貶或褒的言論,顯然並非全對或全錯。即使錯的也好似鏡子,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一看自己在外國人眼裡的形象,從而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

第一,中國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中國的現代化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由中國人自己來實現的,外國的經驗和教訓都要吸取,外國的模式也應參考和借鑒,但決不能照搬。普世的理念是有的,如民主、自由、人權,但如何落實為一國的實踐,要根據這個國家的經濟、歷史、文化、習俗和現實情況來採取行動。美國一些人的思維哲學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即認為凡是同他不一樣的都是異端邪說,不是白,就是黑。其中還摻雜著 「上帝選民」的宗教迷思,總想去「拯救」別人,其實是控制別人。這種哲學觀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穩定壓倒一切。社會上總有各種階層和利益集團,如果讓它們以任意無序的、激烈妄動的方式來訴求,社會便永無寧日,好的政策也無從落實。老百姓希望過安寧生活,複雜的國際環境更需我們頭腦清楚。中國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強調穩定,擺正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十分明智的決策。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桑德施耐德今年1月對記者說:「中國發展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走錯一步,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穩定』」。

第三,領導核心是關鍵。沙烏地阿拉伯《中東報》2005年6月5日的文章說:「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有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為自己的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並為實現這些目標調動了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由此想到,外國想學「中國模式」並不容易,關鍵要看能否形成一個堅強公正、受人民擁護、與時俱進的領導核心。

第四,發展經濟是頭等大事。「貧窮不是社會主議」,這句話既講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又講出了人民的心聲。凡是經濟搞不好的國家,社會也不能安定。

第五,社會主義民主優於資本主義民主。美國現在拿「民主」當作圖騰來肆意干涉別國的內政,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都碰了釘子。用「顏色革命」的辦法搞的「民主」,也大大出乎美國的意料,成了一個個新麻煩。發展中國家「克隆」美國民主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一個也找不出來。即使在美國,議會民主的種種弊病也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思考:這種民主真的是最好的嗎?歷史地看,美國統治,當然是個很大的進步,其中不乏可以學習借鑒的東西。但是,民主的功效要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秩序的公正之上,如果把「民主」作為稱霸世界的借口,必然遭到世界人民的責難和反對。

中國的民主體制確實還不完善,還在成長之中,但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結構迅速變化、社會矛眉多發的轉型時期,中國民主建設目前不宜採取擴大竟爭性的路子;以免加劇社會矛盾,引起社會動蕩。德國《新德意志報》2008年2月7日的文章說:「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當代最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國定將實現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思考『孔子的公共倫理』,而不是抽象地複製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此論也許並不完全準確,但至少說明西方也有人開始客觀地觀察中國的民主建設。

第六,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漸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大特色。 「北京共識」這一概念的提出者、美國著名學者喬舒亞·雷默寫道:「實現現代化的最佳途徑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試圖採取林克療法』,實現大躍進。」我們正在做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偉大而艱難的事業,一切都得小心翼翼。摸著石頭就是摸清中國的實際情況,切忌頭腦發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懂得「欲速則不達」 的道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唯一途徑。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說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戰告捷,但今後的路途還很長,也更加艱難。中國的發展引起了西方的不安,甚至恐慌,但現在更多的人在思考如何「容納」中國。其實,中國已經明確了和平發展的真誠願望,願意尊重和遵守現有的國際體系。中國有能力、有志氣為世界樹立一個社會主義的榜樣,但決不是要別國模仿這個榜樣,也不去主動推廣這個模式。

www.stnn.cc
推薦閱讀:

中國大篆書及書家
·【中國畫 寫意山水的布勢構圖解析】·(下)
英國紳士與中國君子
詩畫中國

TAG:中國 | 國外 | 道路 | 消息 | 國道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