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媽媽了」做不到這3點,娃現在對你多依賴,將來就多疏遠


世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年幼時的分離,必定伴隨孩子的不舍和哭鬧。

嗯哼在《爸爸去哪兒5》里和爸爸杜江分開時,可是多次沒崩住,淚如雨下。

但杜江處理嗯哼分離焦慮的方式,可以打100分,我們也可以借鑒。

他先問嗯哼「上一次和爸爸分開,發生不好的事情了嗎」,嗯哼想了想後回答「沒有」。

簡單的引導立刻讓嗯哼放下戒備,從離開爸爸的恐懼中脫離出來。

然後杜江問「那這一次呢」,嗯哼這時輕鬆多了,說「這次也一樣」,看來已經對這次單獨行動充滿了信心。

隨後杜江又鼓勵嗯哼,「你是男子漢,要堅強」。在接下來的單獨行動中,嗯哼滿血復活,很快地融入了新環境中。

為什麼大多數寶寶都有分離焦慮?

因為依戀!

依戀最早是由英國的鮑爾比提出,將依戀定義為「嬰兒與特定的養護者之間的情感連接,有時特指嬰兒與母親之間的情感連接。」

依戀類型,影響寶寶的幸福感和性格養成。

其劃分方法適用於8~24個月的寶寶,我們可根據自己娃的情況,區分依戀類型。

● 安全型依戀,在人群中佔比例約65%。

寶寶在陌生環境中能夠安心探索環境,很快融入環境。和家長分離時很傷心;但當家長回來後,寶寶會非常高興。

這種類型的寶寶想法積極、自信開朗、情緒愉快、調節能力強、同伴關係良好、社交能力強。

● 迴避型依戀,在人群中約佔20%。

寶寶在陌生環境中能夠探索,能較快融入環境。和家長分離時,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並且當家長回來後,寶寶也沒有表現出對家長的依戀行為。

這類型的寶寶性格孤獨、難以與人建立友誼;對物的興趣超過對人的興趣,長大後難以發展親密關係,如不願意戀愛、結婚或養孩子等。

● 焦慮矛盾型依戀,在人群中約佔10%。

寶寶在陌生環境中很緊張,表現出黏人行為,黏在家長身邊不肯探索。

和家長分離時,極端抗拒,哭鬧不止;並且家長回來時,寶寶情緒很難安撫,甚至有推開家長、說「我不要媽媽」等攻擊性的矛盾行為。

這類型的寶寶情緒不穩定,脾氣大而急躁,學前期和學齡期有攻擊和破壞性行為;過度黏人和控制他人,對親密關係總是患得患失,對朋友和戀人往往過於依賴;對自我價值感很低,缺乏自信。

● 混亂型依戀,在人群中所佔比例不足5%。

混亂型依戀的寶寶在人群中比例較低,這類寶寶情緒和行為無序、無度,難以預料和管控。

除了第一種安全型依戀之外,其餘三種統稱為非安全型依戀。

3種日常方法,養出安全型依戀寶寶

● 及時回應寶寶

嬰兒期的寶寶(0~18個月)需要我們無條件回應,不要因為任何理由,忽視、延遲寶寶的需求。

如果寶寶已經長大(超過2歲),我們不需要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可以做到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如「你想吃水果了,媽媽知道了(及時回應),我把桌子擦完就給你水果吃(延遲滿足)。」

這種及時回應和延遲滿足適用於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增加寶寶對媽媽的信任,增強寶寶安全感。

我們意識到寶寶的需求之後,要準確理解寶寶想做什麼。如果我們不理解寶寶的需求,寶寶會變得急躁和情緒暴躁。

● 爸媽先穩定情緒

寶爸媽一定要穩定自己的情緒,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很難養育安全型依戀的孩子。

表面上是孩子的行為導致我們發火,實際上是他們對發生的事情不可預知、不可掌控,容易焦慮、緊張,無法掌控情緒。

如果我們情緒不穩定,心情好時對寶寶是一套標準,心情不好時對寶寶是另一套標準,寶寶會變得非常緊張,不知道怎麼做才對,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我們變得親近而溫和。

寶寶變得很焦慮,需要一直黏在我們身邊才有安全感,很容易發展為矛盾焦慮型依戀的寶寶。

所以,我們應該採取及時、準確、一致的看護方式,提升自己看護的敏感性,才能養育安全型依戀的寶寶。

● 每天堅持高效的陪伴

我們盡量做到每天有高效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開心地大笑。

我們次次敏感地理解、回應孩子,其實很難做到。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安全感。

但每天跟孩子一起遊戲,不在意遊戲的好壞,孩子在大笑的過程中會釋放負面情緒,拉近與我們的關係。

培養一個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幾代人。

因為依戀關係有代際遺傳現象,即一個安全型依戀的父母,會養育安全型依戀的寶寶。一個非安全型依戀的父母,容易養育一個非安全型依戀的寶寶。

所以,重視孩子的早期養育吧!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註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推薦閱讀:

?現在的女人就是開放!受不了…
老祖宗房屋風水十四禁忌, 現在買房也適用, 新手買房族注意了!
為什麼現在好男人越來越少?
超神奇100年前的10個生活小常識 到現在還是很有用!!
現在男生泡妞基本都是這樣了

TAG:媽媽 | 依賴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