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街摔孩子」令人不寒而慄
善良的人都在為孩子祈福。孩子,加油!
目擊者稱,母親是因為停車和施暴者發生口角。有人推斷,引兩名男子如此暴怒,母親一定沒說「好聽的」。然而,這即使是事實,將黑手伸向熟睡中的孩子,能被賦予一絲一毫的合理性嗎?因為母親過錯(即使有)而傷害無辜的孩子,在法律上沒有可寬宥的空間。
不想說「這事兒不該發生在首善之區」——它壓根兒不該在人類社會發生;也不想說「它只是一個個案」——個案看似偶然,但其背後有致其發生的必然邏輯。那麼,什麼是其必然邏輯呢?
是一些人對暴力的篤信。解決糾紛,暴力是最愚蠢也最無效的方式,但社會文明發展到今天,很多人仍然迷信「用拳頭說話」。這些年,北京類似悲劇多次上演:2003年,75歲的原國家足球隊守門員徐福生騎車時和汽車發生剮蹭,倒在比他小40歲的年輕人的拳頭下;2005年,清華大學教授14歲的女兒在公共汽車上因為買票糾紛被售票員掐死,倒在父母面前……各地每天都在發生的爭吵、謾罵,蘊含著更大悲劇發生的風險。最近這段時間,北京連續發生爆炸、刀傷人等事件。對這些事件過度反思固然無益,但如果僅將其作為偶然事件,不對其發生做規律性探究並「對症下藥」,也就很難完全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百姓將繼續為此付出代價。
稍有不滿意便拿出和人拚命的架勢,這些年,一些人身上的這股戾氣有加重的跡象。有人將其歸結為社會轉型期人們心理健康問題。巨大生存壓力造成心理焦躁和心靈扭曲,一旦事情不合自己意,便容易有過激反應。如何讓人們活得更平和一些,也是社會管理者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施暴者已被抓獲,什麼讓其作出喪心病狂的舉動,很快會有說法。我想說說一位年輕媽媽在網上的留言:「想奉勸那些帶孩子的媽媽們,好多事情忍一下退一步就過去了,即使是受了點小委屈,也別太在意較真了……現在這社會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保護孩子是第一位的。」就保護自己防止悲劇發生而言,她的提醒很有價值。然而,對一個社會而言,良民用忍氣吞聲求平安,卻不是一個健康狀態。如果暴力不能因為被正義遏制而收斂,那麼,除了忍氣吞聲,出門帶把刀也會成為一些人的選擇。這極其可怕
推薦閱讀:
※孩子幾歲時分房睡最好?
※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鬧,如何解決?
※離婚後我告訴孩子:你的爸爸/媽媽非常優秀~~
※從父母和家庭的角度來看,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如何通過飲食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