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禪意的風雅武俠 《少林》大俠於承惠仙逝

書劍雙絕的於承惠老先生(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代武術大師、螳螂拳傳人,因在電影《少林寺》中飾演反派「王仁則」而被觀眾熟悉的著名武術演員於承惠7月5日晚因病去世,享年76歲。

  「識君少林禪寺,身懷絕技,從不輕視他人,江河大地存風骨;佩兄笑傲江湖,胸藏美德,始終敬待友朋,哀淚悲思悼英雄。」這是導演張子揚聽聞於承惠去世後為他撰的輓聯,基本上概括的他一生。

  1939年8月16日出生於蓬萊,1951年進入青島業餘體校學習中國武術。1960年,21歲的於承惠參加青島市武術比賽並奪得全能冠軍,入選山東省體育學院武術隊。1963年參加華東地區武術比賽,以一套「醉劍」獲得冠軍。同年,因在訓練中腿部受傷,離開武術隊並進入某機械廠工作,在工作時利用業餘時間習武。

  1975年9月15日凌晨一場雷雨,他從螳螂在林中遇到傾盆大雨後「運巨斧與天搏鬥」的動作中獲得了靈感,設計了後來的「雙手劍」套路,並在1979年最終完成了這套武術動作設計。著有《「雙手劍」二十法》,其要點為:抽帶雲抹提,點崩撩刺擊,絞截斬格劈,挑撥掛錯洗。

  1979年,於承惠受邀寧夏武術隊擔任武術教練。1982年適逢全國武術比賽,於承惠一手絕世「雙手劍」,被慕名來山東為電影《少林寺》選角的導演張鑫炎嘆為觀止,當即邀請於承惠加盟《少林寺》。1982年,於承惠因出演電影《少林寺》大反派王仁則而一戰成名。當時43歲的他,成功由武林人躍進影視圈。同年他就被山東電視台盛邀參與電視劇《武松》的武打設計,轟動一時。緊接著,於承惠連續參演電影《少林寺》的延伸作品《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均取得極大成功。

  1988年,他在張鑫炎、張子恩執導的電影《黃河大俠》中飾演男主角黃河大俠馬義。這是他為數不多的擔任男主角的電影。電影《黃河大俠》的武術風範和表演特色奠定了於承惠在銀幕上的「大俠」地位。

  此後30年間,於承惠參演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大部分演的都是絕世高手、武林宗師等形象。比如有《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李小龍傳奇》中的葉問、《神鵰俠侶》中的黃藥師、《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等。他的最後一部跟觀眾見面的作品是去年由范冰冰、黃曉明主演的《白髮魔女之天國傳奇》,他在片中飾演「紫陽」,成為「一代宗師」的代名詞。

一代宗師於承惠(圖片來源:資料圖)

  徐克的《七劍下天山》名如其實地選擇了武功赫赫有名的於承惠擔當「七劍之首」傅青主。對於徐克的力邀,時年64歲的於承惠說:「『天山』有禪義,『七劍』有俠風,這也是我這些年追求的武俠要義,豈能推脫。」

  早在拍《書劍恩仇錄》時,徐克就與於承惠探討過「七劍」,關於「俠」的許多認識兩人不謀而合。於承惠認為,徐克在他的「七劍」導演闡述中所論及的「俠義」和對七劍的理解非常精到。「許多人認為『俠』就是武器,其實,『俠』是對道義的一種承諾。」於承惠說,前天他在家裡畫了一個鍾馗,他的理解就是:它是金剛之身,童子心腸,他一定是有力量的,是正義的化身———這就是俠。

  於承惠晚年生活在山東,生活中的他更像是一個文人雅士,他去世後,很多朋友貼出他寫字的照片,認為他在書法上也有不錯的造詣。

  曾經與於承惠合作過電視劇《連城訣》的六小齡童人在法國,他在微博上寫道:「剛從巴黎到尼斯,得知享年76歲的著名武術家於承惠先生因病去世的噩耗,深感痛惜,我曾與他在電視劇《連城訣》中合作,雖沒有對手戲,但他的精彩演出為這部戲添彩不少,我們還曾在北嶽恆山共同參加首屆中國武術文化產業(國際)論壇的相關活動,願於承惠先生一路走好!」同樣與於承惠合作過《連城訣》的演員吳樾也在微博上懷念:「有幸與老前輩在《連城訣》合作。於老師,一路走好。」這兩位熒屏上的「孫悟空」如此追念前輩,令人嘆息。

推薦閱讀:

禪意花開,靜忘塵世
禪意雕刻,是做減法的藝術——克制,減速,耐心,戒貪,修心(兼談紫檀材與工)
蓮心禪意(1-4)
禪意三題
禪詩有禪意,細細品味之,皆悟其理。

TAG:武俠 | 禪意 | 少林 | 大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