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導遊談井崗山

井岡山根據地是毛澤東親手創建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湘鄂贛粵四省之內,像井岡山這樣群眾基礎比較好,革命形勢發展比較快的農村山區很多,那毛澤東為何偏偏選擇了井岡山呢? 一、毛澤東的「上山」思想成為他必然退卻農村山區的主觀因素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處在十分危急的關頭。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很弱小,要在中心城市同強大的反動軍隊相抗衡,顯然是不可能的。就在這時,毛澤東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吸取中國歷代農民領袖和「山大王」割據的經驗,提出了「上山」的思想,為中國革命的戰略轉移找到了一個新思路。早在1927年6月,毛澤東針對「馬日事變」後的形勢,就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槍杆子保衛革命」。同年7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舉行的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農軍「上山」的主張,認為「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不保存武力,則將來一到事變,我們即無辦法」。7月20日,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農民部發出《中央通告農字第9號——目前農民運動總策略》文件,明確指出:「農民武裝現時沒有以『農民自衛軍』『農軍』這類名義公開存在的可能,只能在下面三種形式之下存在:A.以合法的名義存在,如『挨戶團』『保衛團』『聯庄會』之類,B.平時分散,秘密訓練,一遇戰事則隨時集中,C.兩種形式都不可能時則可以『上山』。」8月9日,毛澤東在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提出:「大家不應只看到一個廣東,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眾組織比廣東還要廣大。所缺的是武裝。現在適值暴動時期,更需要武裝。前不久我起草經常委通過的一個計劃,要在湘南形成一師的武裝,佔據五六個縣,形成政治基礎,發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縱然失敗也不應去廣東而應上山。」八七會議後,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瞿秋白邀請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毛澤東婉言謝絕。他對瞿秋白說:「我不願意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1927年9月中旬,秋收起義受挫後,毛澤東又提出了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的思想。他對起義將士解釋說:「情況變了,我們沒有力量佔大城市,占也占不住。歷史上沒有消滅過「山大王」,我們這兒是幾省交界的結合部,是敵人統治薄弱的環節,到崇山峻岭去當紅色武裝割據的「山大王」,但不是過去的「山大王」,我們有馬列主義武裝,可以和群眾聯繫在一起。只要我們政策好,紀律好,群眾會擁護我們的,那時,我們一呼,群眾就會響應。」從「在山的上山」→「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 →「縱然失敗也不應去廣東而應上山」 →「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去當紅色武裝割據的山大王」這一思想認識的發展軌跡上可以看出,毛澤東的「上山」思想,經歷了一個逐步完善、不斷深化的過程。毛澤東「上山」思想的形成,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戰略轉變的開始。毛澤東的「上山」思想,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新的出發點。在秋收起義遭到嚴重挫折的危機時刻,將這支弱小的革命力量帶到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就成為毛澤東的必然選擇。 二、五位歷史人物使井岡山成為毛澤東實行戰略退卻的備選點 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合後,毛澤東在前委會上力排眾議放棄原定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沿湘贛邊界退兵湘南,在那裡佔據汝城,保存革命實力,相機進行武裝割據。1927年9月22日,在向湘南進軍的征途中,在江西萍鄉蘆溪的山口岩遭到滇軍朱世貴部的襲擊,工農革命軍再次受到重創,部隊又減員500多人,總指揮盧德銘也英勇犧牲。在此危急關頭,江西省蓮花縣上西區高灘村一位叫王佐的人進入毛澤東的視線。原來1926年冬王佐被安源特委派往醴陵協助做農運工作時,一直陪同正在醴陵搞農運調查的毛澤東五天,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秋收起義暴發前,王佐率領蓮花自衛隊赴安源參加秋收暴動並參加張家灣會議,王佐根據自己的農運經驗以及革命鬥爭實踐,主張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見正與毛澤東吻合。張家灣會後,毛澤東指示他立即趕回蓮花。當秋收起義部隊退到萍鄉且嚴重受挫時,很自然就想到了蓮花縣的王佐。由於王佐與陳競進組織、領導的蓮花「九一八」秋收暴動失敗,遭到國民黨通緝,此時正躲在攸縣姑姑家。他在攸縣聽說秋收起義部隊到達萍鄉,王佐立即趕回家中,正好與毛澤東派來找他的人取得了聯繫。9月25日凌晨,王佐率領高灘村黨員趕到雜溪接應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高灘村收集了被打散的部分部隊,毛澤東還向部隊作了重要的動員講話。當晚部隊進駐赤色隊員較集中的蓮花坊樓甘家村。為了營救關在蓮花監獄中的農民自衛隊員,毛澤東決定攻打蓮花縣城。9月26日,工農革命軍攻克蓮花縣城。實際上,秋收起義部隊在向湘南退卻到萍鄉時,完全可以不經高灘村,而由六市到攸縣再向湘南進軍,此路線山勢險峻,森林茂密,便於隱蔽行軍,路線最短,還有經受大革命鍛煉的群眾基礎。因此,秋收起義部隊從蘆溪轉兵蓮花與王佐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沒有轉兵蓮花,以後的進軍井岡山也就無從談起。由於蓮花與湘贛兩省的政治中心都比較近,境內山多但又不易堅守,權衡利弊,毛澤東最終決定離開蓮花縣向井岡山進軍。此進軍路線的確定又與三位人物有著密切關係。第一位叫李少山。原來1927年1月毛澤東在衡山作農運調查時,水口山的礦工李少山曾向毛澤東介紹說:從安源到蓮花再走個一百多里路,就有個躲藏綠林好漢的地方,叫「金剛山」,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聽說井岡山。第二位叫王興亞。1927年9月,在安源張家灣會議上,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團長王興亞介紹說:如果退到安源去,還不如跑到井岡山去,那裡到處是高山大嶺,藏得下千軍萬馬,我還有兩個結拜兄弟在那裡,一個叫袁文才,一個叫王佐。王興亞的介紹,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三位叫宋任窮。秋收起義時,宋任窮在第三團團部秘書處任文書。為了與江西省委取得聯繫,起義爆發前,宋任窮被委派前往南昌向江西省委請示下一步的行動。在 南昌宋任窮見到了省委書記汪澤楷以及劉士奇。宋任窮攜帶汪澤楷的回信,在蓮花縣的陳家坊追上了秋收起義部隊。汪澤楷的信中說:寧岡有我們黨的武裝,有幾十支槍,必要時可到寧岡去。由於通過李少山、王興亞的介紹,毛澤東對井岡山的地勢及袁文才、王佐的情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蓮花縣,當地黨組織負責人朱亦岳、劉仁堪又向毛澤東介紹了寧岡、永新黨組織及井岡山的情況,此時又有省委書記汪澤楷的指示,向井岡山進軍就成為毛澤東當時必然的選擇。部隊能否順利進抵井岡山,當時袁文才、王佐的態度很重要,此時,有一位叫陳慕平的人又起了關鍵作用。1927年3月,中共寧岡縣委選派陳慕平前往武昌農講所學習。在那裡,陳慕平聆聽了毛澤東講授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課,毛澤東那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話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陳從武昌農講所畢業後,中共寧岡縣委派其到袁文才的農民自衛軍任軍事教官。陳慕平與袁文才原本就是永新縣禾川中學的同窗,對陳慕平的到來,袁文才自然是十分歡迎並且非常信任。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抵達永新縣三灣村,在這裡,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並主持前委會議,進一步研究如何進駐井岡山的問題。工農革命軍要在井岡山落腳,不首先做好爭取袁、王二人的工作,得到他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通過激烈爭論,會議最終決定對袁、王採取爭取的策略。會後,毛澤東立即提筆給袁文才寫了一封信,托當地老表李長俚叔侄給袁文才送去。此時的袁文才也想儘快探清工農革命軍的虛實。四五天前他就得到消息,有一支幾千人的隊伍自蓮花向永新進發,有向寧岡開來的可能。袁文才弄不清這是一支什麼隊伍,放心不下,除派人速去永新偵察外,還將部隊從茅坪退到步雲山。李長俚叔侄送來的信,無疑是袁文才急於想知道的。讀完毛澤東的信,袁文才立即把大小頭領召集一起開會。會上,袁文才先將毛澤東的來信念了一遍,會場頓時就議論開了,眾頭領對工農革命軍基本都持懷疑態度,紛紛勸袁文才慎重考慮。聽說是毛澤東的隊伍,陳慕平便向袁文才說到:我認識毛澤東。於是把在武昌農講所學習的經歷說了一番。並向袁文才介紹說:毛澤東是黨內很有名氣的人物,有「農民運動之王」的稱號,又是黨中央委員。陳幕平的介紹雖然打消了已是共產黨員的袁文才的部分疑慮,但袁文才一時還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於是陳慕平便向對袁文才提出,願前往三灣與毛澤東會面。於是袁文才吩咐陳慕平約時任中共寧岡縣委書記的龍超清一道前往三灣。到三灣後,陳慕平和龍超清分別向毛澤東談了袁文才部和中共寧岡縣黨組織的情況。毛澤東給他們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一定要團結袁文才,把這支地方武裝爭取過來,共同對敵,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要陳慕平多做袁文才的工作,並叫陳慕平轉告袁文才,約定個時間,與袁文才談一談。此後便有了大倉會見以及工農革命軍順利進駐茅坪。 三、割據湘南的計劃無法實施,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成為毛澤東唯一的選擇 10月7日,工農革命軍進駐茅坪後,得到袁文才的大力支持,在此設立了後方留守處及後方醫院,並安置了傷病員。但此時的井岡山並不是毛澤東的最終目的地,終點是他心儀已久的湘南。為了策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的鬥爭,1927年7月底,毛澤東在武漢代表湖南省委擬訂《湘南暴動大綱》,提出以汝城縣為中心,包括桂東、宜章、郴州等四五縣的割據計劃。這個計劃,經中共中央常委通過後轉發湖南省委。8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在對湖南的部署中,其中一項就是決定組織以毛澤東為書記的湘南特委。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由於擬訂《湘南暴動大綱》時,毛澤東的「上山」思想已經成熟,加上汝城地處農村邊界山區,東鄰江西崇義,南接廣東仁化,北靠桂東山區,西控湘粵大道上的宜章、郴州,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且汝城的群眾基礎比較好,當時又聚集了湘南和廣東東江的農軍,軍事勢力比較雄厚等原因,此割據計劃的中心是地處湘粵贛邊界山區的汝城縣,而不是以湘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衡陽。後由於原定作為起義中心區域的湘南局勢發生變化。唐生智的部隊南下,使湘南與長沙被隔絕開來。《湘南暴動大綱》原訂以汝城縣為中心的割據計劃事實上已不可能執行。8月30日,湖南省委經過反覆討論,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條件較好的平江、瀏陽、醴陵等縣和安源發起暴動,進攻長沙,並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作為秋收暴動的領導機構。會議一結束,毛澤東便在第二天清晨乘火車從長沙前往安源。後來由於形勢的變化,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的秋收起義部隊在寧岡的茅坪休整,但毛澤東仍念念不忘「以汝城縣為中心」的湘南割據。休整後,10月8日,部隊又開始向湘南出擊。13日,部隊抵達湖南酃縣的水口,接近了桂東、汝城。工農革命軍長途跋涉,由寧岡茅坪直抵湘南地區,其意圖何在?顯然,這是《湘南暴動大綱》思路的復活,意在再次探索割據「以汝城縣為中心」的湘南地區的可能性。在水口,毛澤東從得到的報紙上看到南昌起義軍在廣東失敗的消息,汝城的農軍亦早於8月15日被范石生第16軍3個團的兵力所擊敗,廣東惠潮梅農軍潰散,突圍出來的汝城農軍及宜章農軍數百人已退向江西崇義、上猶等地,而且湘南地區的反動勢力相當強大,毛澤東於是決定率領工農革命軍再折入江西邊界,最終決定在羅霄山脈中段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落腳井岡山不是一蹴而就,它的邏輯發展軌跡是:毛澤東的「上山」思想→退卻農村山區→李少山、王興亞、王佐、宋任窮、陳慕平等五人的介紹及穿針引線→井岡山進入毛澤東的視野→無法實施割據湘南的計劃→井岡山成為必然的選擇。因此,選擇井岡山不僅僅是因為它具備割據的各項條件,而且也是上述各種偶然、必然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回答者:qq81726036|四級|2010-11-11 22:39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發動『4·12』和『7·15』大屠殺,公開與中國共產黨決裂,當時的共產黨人數由6萬瞬間減少到1萬,且全部轉入地下。出於白色恐怖當中的共產黨人決定奮起反抗。1827年8月1日凌晨兩點,在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率領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七天後,中共中央在武漢漢口召開了『中央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趕往湖南,組織和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之前,由何長工等同志設計出來了我軍的第一面軍旗。起義部隊編號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四個團,其中第四團是臨時收編的國民黨邱國軒余部。這個團也為秋收起義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1927年9月9日,10日和11日。起義部隊五千餘人分別在萍鄉的安源,湖南的瀏陽和銅鼓等地發動起義。起義的最終目標是要進攻長沙。但是在起義過程中,由於邱國軒的第四團暗中與敵人勾結,一團被擊潰。緊接著,二團和三團也先勝後敗。毛澤東當機立斷,通知各部在湖南的文家市集合。9月19日,起義部隊先後到達文家市。清點人數發現,原來的五千人馬現在以不足兩千。進攻長沙的計劃明顯是不靠譜了。在會上,毛澤東耐心地說服了師長余灑度和三團長蘇先駿。最後於總指揮盧德銘達成共識,決定前往湖南的汝陽建立革命根據地,再去尋找南昌起義的部隊以壯大革命力量。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起義軍在往萍鄉退卻的過程中。9月23日凌晨,起義部隊在蘆溪遭到敵人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為了掩護師部撤退,光榮犧牲。 部隊的老大犧牲了,頓時間軍心渙散,『逃跑』成為了公開的秘密。9月29日,部隊來到了永新的三灣,在這裡,毛澤東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改編有三個內容。一,將部隊的組織編製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兩個營,一個輜重隊,一個軍官教導隊和一個傷兵連。二,為了解決黨指揮槍的問題,三灣改編開創性的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這個制度很好的解決了戰爭中戰士們的思想問題,發揮了黨員在部隊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穩固了軍心,被一直沿用至今。三,在部隊中實行官兵民主。因為起義部隊中有不少官兵是軍閥舊部,因此,虐待士兵,打罵士兵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的影響了部隊的和諧。三灣改編之後,部隊僅剩下了700餘人。人數雖然減少了,但是經過改編的隊伍思想更統一,凝聚力更強,戰鬥力也更強了。 雖然三灣改編解決了部隊的不少迫在眉睫的問題,但是還有一個實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傷病員的安置,彈藥的補充,食物的補充,以及部隊連日鏖戰,官兵身體的修養也是個問題。這時候的起義軍急需一個家。 這時候,毛澤東把目光集中在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一個小山上。這個山叫井岡山,『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瞞萬擔』,且為土匪出沒之地。雖然井岡山偏僻,但是,卻是起義軍尋找多時的『革命金三角』。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井岡山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便於開展游擊戰爭 二,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此地的一舉一動,能夠迅速影響湘贛兩省和長江中下游一帶,進而帶動全國的革命運動。 三,井岡山地處偏遠,遠離大中城市,沒有國民黨的正規軍駐守。 四,井岡山經過大革命的洗禮,群眾基礎好。 五,井岡山有豐富的農業資源,部隊能在此自力更生,對抗國民黨的經濟封鎖。 六,井岡山有兩股實力強大的綠林武裝,改造之後為我所用能夠壯大革命力量。 七,還是這地段的絕妙之處,因處於湘贛邊界,職責劃分不明。所以江西的朱培德和湖南的何建都不願意蹚這趟渾水,進山剿滅共軍。使得起義軍得到了很好的喘息機會。 因此,在三灣改編的時候,毛澤東休書一封,派人上山給茅坪的袁文才,表明來意,希望能在井岡山安個家···· 因為你問的是秋收起義部隊上山的原因,這上山的艱難過程和之後的事我就不在這裡啰嗦了。 本人是一名江西導遊,熟知井岡山的故事,希望這裡簡單的陳述能對你有所幫助。

回答者:熱心網友|2010-11-11 23:03

2個字:逃命。

推薦閱讀:

肇興侗寨導遊詞
全陪導遊相關介紹
導遊服務程序與標準
最新臨沂導遊詞範文3篇
北京密雲區----天仙瀑導遊詞

TAG:導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