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彘」,難道是愚蠢之舉?
詩曰
凡字皆是畫,意向畫中求。
靜來常參悟,更上一層樓。
圖1/4
成語「曾子殺彘(zhì)」出自《禮記》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回,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圖2/4
上文大意是: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買菜,兒子抱住媽媽的腿又哭又鬧,也要跟著去。曾子妻子怕街上行人車馬太多,不想帶孩子出去,就想著法兒哄他說:「好寶寶,別跟媽,你愛吃什麼好東西,媽媽給你買回來。」兒子用小手摸著媽媽的臉說:「我要吃肉肉。」妻子順口說:「好,給寶寶吃肉肉,你乖乖在家等媽,媽買回菜來給你殺了咱家那頭大肥豬,給你煮好多肉肉吃。」兒子一聽要殺大肥豬,便答應在家等著。
一會兒,妻子從街上回來,還沒進門就聽見「吱吱」的豬叫聲。她走進院子,見自己養的那口肥豬,四腳朝天,被繩子緊緊地捆著。曾子在一旁,「嗤啦嗤啦」地把殺豬刀磨得鋥光瓦亮。她急忙走上前去問曾子:「你這是幹什麼?」曾子仍舊「嗤啦嗤啦」地磨著刀,頭也不抬地回答道:「殺豬!」「既不逢年,又不過節,怎麼殺豬呢?」「你不是對兒子說,他只要不跟你上街去,等你回來就給他殺豬,給他吃肉肉嗎?」妻子笑著說:「你瘋啦?我那是哄小孩子的呀,怎麼能當真殺豬啊?」曾子一面用大拇指刮刮刀刃,試試磨快了沒有,一面對妻子說:「你總是這樣對待孩子那不行啊?孩子的心如同一張白紙,你不該玷污這張白紙啊!」
圖3/4
妻子仍然攔著他,捨不得殺掉這口還沒喂成的豬,懇求他說:「何必這麼認真呢?說殺豬就要真的殺嗎?我還可以再哄哄他嘛。」曾子說:「現在不殺豬,你就是欺騙孩子,也就是教給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了自己的孩子,做兒子的以後就會不相信自己的母親,他不相信你,你今後還怎樣教育他呢?」曾子說著,就把豬給殺了。
「彘」是個有聲會意字,甲骨文寫作,這是一隻橫放的箭矢,即矢;是一頭大肥豬,即豕。兩形會意,「彘」字本義為一支箭只貫穿肥豬的身體中段,特指豬。「彘」字描寫的是上古時代人們射殺野豬的場面。後來字形發生變異,金文寫作,篆文寫作,上邊「彑」字就是野豬的頭和獠牙演變而來,下邊兩個「匕」字是由豬腳和豬尾巴演變而來,原來的「矢」字則放在的下邊的中間部位,寫作現在的「彘」。「彘」字即指野豬,泛指豬,如野彘、毫彘、彘狗不如、彘肩斗酒等。
許慎《說文解字》「彘,豕也。後蹏發謂之彘。從彑矢聲。」《小爾雅》「彘,豬也。」《玉篇》「彘,豬也。」即豬。《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賈子胎教》「彘者,北方之牲也。」
圖4/4
成語「曾子殺彘」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應以誠信為本,說到做到,絕不可以信口開河、欺矇哄騙,玷污了孩子潔白如雪的心靈。如果欺騙,雖得一時之輕鬆,卻換來久遠之殘缺,孰是孰非,當有自知之明。(二馬漢字評書第97講)
作者:范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播音:郭琦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女生城府深就會被罵心機女,而男生卻被稱為有謀略?
※什麼時候或者什麼事情讓你認為父母是愚昧愚蠢或者無知的 ?
※完善自我,永遠不要跟愚蠢的人計較和爭辯,得不償失的是自己
※在婚姻中,男人和女人講道理是件愚蠢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