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讀】講實話的人不討君王喜歡,但老百姓會記住他
攪局
招待張儀的酒會上,觥籌交錯,熱鬧非常。楚懷王看著大殿上的鶯歌燕舞,摟著身邊的美人鄭袖,好不快活。
懷王這心裡,自然是美滋滋的。張儀提議要白送給楚國六百里的土地外加秦楚永世修好的盟約,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開疆拓土,還是從虎狼之國秦國的手上。只要交易達成,他熊槐不僅能名滿天下更能名垂青史,也算是不愧對楚國的先王們。
至於這代價嘛,也就是和齊國背盟而已,實在算不上什麼。
對這樁交易,身邊所有人都說好,看來也是深得楚國朝野上下一致認同的。懷王就這樣陷入了奇妙的幻想之中。
誰曾想,那個屈原竟在這種時候又跳了出來。
只見屈原疾步走向大殿中央,對著楚王就是一拜。說道:「大王,這張儀的提議名為修好,實藏禍心,不得不防!天下人皆知橫則秦帝,縱則楚王。若是齊楚絕交,失去了倚仗的楚國必將受制於秦!何況,秦,虎狼之國也。向來只可能佔地略民,怎能割地於楚?望大王三思!」
一時間,鐘鼓之聲停息了,只餘下屈原的力諫迴響於大殿之中。
楚王看著屈原,竟半響說不出話來。雖說早知道他屈原寧折不彎,敢於當庭面爭,卻未曾料到他竟然敢在如此重要的外事酒會上當面質疑國君,這可讓懷王的臉往哪裡擱?
台下的張儀,卻只是看著屈原冷笑,一副嘲弄之狀。他自然是有恃無恐的,早料到「愣頭青」屈原必定會阻撓這樁交易。不過他早做了準備。那些在楚國權貴身上的花費,可都是要有回報的。
果然,懷王寵臣勒尚率先發難,質問屈原道:「屈大夫,你可知今天是什麼日子?大王正與秦國使臣謀定兩國交好,造福黎民。你這等攪局,是何居心?!」
鄭袖想起了張儀送的那對價值萬金的玉璧,計上心頭,對楚王耳語道:「臣妾聽人說這屈原知道張儀攜帶至寶玉璧來了楚國,便前去索要,結果被張儀斷然拒絕。想必他是因此懷恨在心,所以才從中作梗吧。」說罷,又擺出一副惋惜的樣子。
懷王聞言大怒,又想起屈原貶官前也總是口無遮攔,幾次三番辜負他的「信任」,便更是怒不可遏,斥責道:「屈原!這不是你這身份應該說話的地方,速給寡人退下!」
可是屈原卻依舊紋絲不動,看著楚王,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大王若允諾此事,他日必後悔莫及,又怎麼對得起先王!」
聽了這話的楚懷王終於忍無可忍,大手一揮,讓衛士架起屈原將其趕出了宮,並決定將屈原流放,也落得個耳根清凈。
就這樣,酒會不歡而散,屈原也被楚懷王流放。後來的事實證明,張儀把懷王騙了個團團轉。
想當年
我們將視野拉回到楚懷王登基之初,他與屈原的關係實際上並不是一開始就勢如水火的。
楚懷王登基的時候,可以說正面臨著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在秦國,商鞅變法已經大體完成。而曇花一現稱霸的魏國,正迅速走向衰落。戰國時代的「國際格局」正極速發生變化。
楚懷王繼承了先王們的野心與慾望,可惜的是,有些東西卻繼承不來,比如:智商。
不過上天是垂青楚國的,這不,送了個屈原來輔佐楚懷王。
我們印象中的屈原,是一位「獨領風騷」的男子。當然,這個「風騷」可是十足的褒義詞,「風」是《詩經》里的《國風》,「騷」是屈原所作的《離騷》。
無論是《國風》還是《離騷》,那可都是永垂青史的不朽篇章,屈原作為詩人的身份,可謂開創了一個時代。
除此以外,屈原也是一名具有變革精神的政治家,司馬遷就說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當然,所有的故事都有著一個美好的開始,楚懷王一開始給予了屈原信任,讓屈原來主導楚國的變法與外交。這段時間是屈原與懷王的蜜月期,甚至到了「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的地步。
只是屈原這個人,是個直性子,寧折不彎,對楚國愛得也很深沉。說話做事,自然也就不留情面,對楚國勛貴們如此,對懷王也是如此。
所謂「忠言逆耳」,誰聽好話都耳根子軟,這是人的本性。好脾氣的領導不好找,更何況是志大才疏的楚懷王。久而久之的,兩人之間就產生了嫌隙。
「每次和屈原見面都會覺得不舒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深怕自己有什麼差錯。而見美人鄭袖啦、上官大夫啦、勒尚啦,就沒那麼多事情。這些人永遠都是笑臉相迎,讓自己很自在。」懷王如是想著,「至於屈原,老是以朝中重臣自居,自命不凡,屢次當著眾臣的面折寡人面子,也得尋思著挪個位置。」
就這樣,屈原在讒言與厭倦中被罷了現任官職,左遷三閭大夫,主要職責也就是管一管宗廟祭祀順帶著教育教育宗室子弟,很明顯,這是個被冷落的閑散差使。
至於屈原本人,當然想不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只能認為這是因為小人太多、懷王太糊塗。
「不過沒關係,畢竟身在國都,依然有機會去『匡正』君王。」屈原想著。
然而之後的事情正如前文所述,在酒會上試圖諫言的屈原竟落了個流放的下場,懷王一頭扎入了張儀的騙局之中。未曾想,說好的八百里土地竟變成了八里,楚國不僅因此與齊國鬧僵,還損兵折將,被天下人所恥笑。
無力回天
不過懷王在被騙後倒是立馬設法彌補,迅速將屈原請了回來,派他去修復齊楚關係。當然了,朝野上下也只有屈原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情。
可惜儘管如此,這對君臣間的溝通方式依然存在著問題,難以形成及時有效的溝通。即使屈原才華橫溢、滿腔抱負,楚國卻依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這不,騙了一次懷王的張儀又來了。憑藉著秦國國力的支撐以及與懷王寵妃鄭袖、寵臣勒尚的良好關係,張儀竟然不僅在楚國化險為夷,甚至再一次說動楚王與齊國決裂。
我們常說,「騙子太多,傻子不夠用了。」然而張儀斷然是不同意這句話的,畢竟,還有個楚懷王在嘛。
而屈原這種直腸子,在職場上總是難討領導歡心。
隨著秦楚「親善」,秦昭王便邀請懷王前去會盟。這下懷王可犯了難,自從齊楚關係徹底破裂後,楚國就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境地。一會被齊國攻擊,一會又是秦國搞小動作。鬧得兩邊都不是人,但又不敢輕易得罪任何一方。
這會盟不去吧,害怕秦國因此大動干戈,而齊國也早已恩斷義絕。這會盟去吧,畢竟在他國土地,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可咋辦?
屈原當然力阻懷王前去會盟,可惜,懷王早已失去了聽屈原忠言的耐心。這時候,懷王的兒子子蘭倒是力勸其父出行,說什麼「奈何絕秦之歡心」,得罪不起啊。
就這樣,懷王終於決定前去會盟。最後的結局也為人們所周知,被扣為人質,客死他國。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被扣押的懷王,倒是誓死也沒有再去損害楚國的利益。
懷王被扣後,楚頃襄王即位,子蘭也一躍成為楚國的二號人物。屈原卻因指責子蘭的過失被再次流放。這一次的流放,讓屈原徹底心灰意冷。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都,楚王狼狽遷都於陳。眼看楚國復興無望,報國無門、滿懷悲憤的屈原,於次年懷石自沉汨羅江。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沒能拯救楚國,但畢竟在身死後,實現了曾經的誓言。後人為紀念這位耿直的詩人,還創立了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不過我們反過頭來再思考下,為什麼屈原沒能成為楚國的管仲或商鞅?身段柔軟不夠,政治手段不夠,沒碰到一個大肚量的好領導……除此之外呢?很重要的是缺少與領導的有效直接的溝通手段。
還好,有了中國移動4G ,超快速度,超大流量,讓你永遠快人一步。在你身邊,為你實現零距離無障礙溝通。
好吧,廣告做完了,島叔也該跟島妹們一起去吃粽子了。記得假期給父母掛個電話,么么噠!
文/燕歌雅行
推薦閱讀:
※【百姓家史】父親欠我一條狗 【貓眼看人】
※百姓百病灸療十八穴(1):足三里灸
※張鳴:掃黃不能掃到百姓的床上(南方都市報 2010-1-16)
※讓男人精力旺盛的10個秘訣 - 健康百姓 - 東方百姓網 - Powered by Dis...
※重讀甲午之二十·戰區清朝百姓為何積極幫助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