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最後遺教─《大般涅槃經》略解(27)佛的壽命

佛的壽命

佛告諸比丘:「汝等今者若問於我,則能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告汝:聽隨所疑,恣意而問。」

世尊也知道不能夠指望聲聞比丘,但還是再問一下:「雖然你們馬上就要取證無餘涅槃,但你們的問題會被記錄成經典,你們還是應該為了後世的眾生而發問。」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年二十五,盛壯端正,多有財寶金銀琉璃,父母妻子眷屬宗親,悉皆存在;亦有人來寄其寶物,語其人言:『我有緣事欲至他處,事訖當還,汝當還我。』是時壯人守護是物,如自己有;其人遇病,即命家屬:『如是金寶,是他所寄,彼若來索,悉皆還之。』智者如是善知籌量,行還索物,皆悉得之,無所亡失。世尊亦爾,若以法寶付囑阿難及諸比丘,不得久住。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1]悉當無常,如彼老人受他寄物,是故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以諸菩薩善能問答如是法寶,則得久住無量千世,增益熾盛,利安眾生,如彼壯人受他寄物。以是義故,諸大菩薩乃能問耳!我等智慧猶如蚊虻,何能咨請如來深法?」時諸聲聞默然而住。

這些比丘講:「如果世尊要付託佛法,應該付託給菩薩。為什麼呢?譬如有人,即將遠行,他把財物寄託給一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這人不但年輕,而且自身富有資財,並且眷屬眾多,是個可靠的人選。他接受他人寄託財物,即使突然得了重病,也可以囑咐眷屬繼續守護他人的財物。就像老人不堪接受他人寄託財物一樣,大迦葉和其他聲聞人很快便會取證無餘涅槃,不堪受託佛法。佛世尊應該把無上的佛法囑咐給菩薩,菩薩有甚深的智慧,又有許多眷屬,可以共同住持佛法;就好像富有而眷屬眾多的年輕人,才堪任為人守護財物。因為這個緣故,大菩薩才有能力發問。」

在這個譬喻裡面,遠行的人比喻佛世尊,富有而眷屬眾多的年輕人比喻大菩薩。菩薩的眷屬還是菩薩,他們都不取證無餘涅槃,所以人數會一直累積下來,遠遠超過聲聞人。許多聲聞人沒有眷屬,即使有眷屬,也一樣是聲聞人,沒多久之後,便全部取證無餘涅槃,要是把無上佛法託付給他們,佛法一定會滅亡的。

爾時佛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等善得無漏之心、阿羅漢心,我亦曾念,以此二緣,應以大乘付諸菩薩,令是妙法久住於世。」

這是在跟他們講:「你們講得很有道理,我也曾經考慮到要把佛法交付給菩薩。」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善男子、善女人!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樂說之辯亦不可盡,汝等宜可隨意咨問:若戒、若歸。」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你注意一下,佛陀馬上要示現涅槃了,還在講「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所以這個「我」並不是指應化身,佛陀的應化身只有八十幾歲而已。這個「我」是指佛陀的法身(第八識),佛陀法身的壽命不可稱量。不管多少都會有一個數字,但是實際上它是不生不滅的,當然是沒有辦法稱量啊!

「樂說之辯亦不可盡」,為什麼說樂說之辯?照理講,無為法才能不生不滅。第八識有無為法的部分,才能不生不滅。但說「第八識是無為法」並不完全對,最好的說法是「第八識是有為法跟無為法的和合運作」。我常以硬碟比喻第八識。硬碟的外殼象徵無為法,裡面含藏的資料,和這些資料可以輸出到螢幕、揚聲器等周邊設備,現起的影像、聲音等,則是有為法。資料和它輸出之後現起的相,比喻種子和種子所現起的功能差別,有為法跟無為法的和合運作,這個就是我(第八識)。為什麼說「樂說之辯亦不可盡」?因為跟第八識相應而起的功能差別非常非常地多,佛陀能夠了知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再怎麼演說也講不完,所以是「樂說之辯亦不可盡」。

「汝等宜可隨意咨問:若戒、若歸。」戒是指戒法,歸是指法的最後止歸,也就是萬法所匯歸的第八識。「第二第三」就是他又重複講,總共講了三遍。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本是多羅聚落人也,姓大迦葉,婆羅門種,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臂,繞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咨問,若佛聽者乃敢發言。」佛告迦葉:「如來應正遍知,恣汝所問,當為汝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這個時候有一個很年輕的菩薩,年輕到什麼地步?「年在幼稚」,還沒有成年。他也姓迦葉,有的人便誤以為是摩訶迦葉尊者,但很顯然不是;因為佛陀剛成道沒多久度化摩訶迦葉,那個時候佛陀三十幾歲,摩訶迦葉則是外道僧團的領袖,如果那個時候二十歲,跟佛陀經過了將近五十年,他至少是七十歲,不會是「年在幼稚」。這位少年的迦葉菩薩說:「要得到佛陀的許可,我才敢問。」佛陀應許他把全部的疑問都提出來。

「以佛神力即從座起」,這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由於佛世尊神通力的暗示,他知道應該站起來。第二個意思,是他由於自性如來(第八識)不可思議的功能,所以能夠站起來。

下面在形容推崇佛陀的功德,還有佛陀眷屬的功德,佛陀的眷屬都是大菩薩,這個地方我們不解釋。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未得一切種智,我已得之;然汝所問甚深密藏,如一切智之所咨問,等無有異。善男子!我坐道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爾時無量阿僧祇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亦曾問我是甚深義,然其所問句義功德,亦皆如是等無有異。如是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

這個地方是在講,當初世尊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有無量世界的諸佛世界的菩薩來這邊集會,佛成道跟涅槃都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很多佛都會派遣菩薩來集會,那個時候也是有菩薩來問,問的東西跟你現在問的一模一樣。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有所留意,為什麼迦葉菩薩問的和以前的菩薩一樣呢?我認為,菩薩發願常隨佛學,所以會經常參與各種法會,佛示現涅槃即是最重要的法會之一,這位迦葉菩薩過去世一定也曾經參與諸佛示現涅槃的法會,在第八識心田中,早已下了這些問答的種子,當他面對這樣的因緣時,便會將這些問題講出來。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無智力能問如來如是深義,世尊!譬如蚊虻不能飛過大海彼岸周遍虛空;我亦如是不能咨問如來如是智慧大海、法性虛空甚深之義。世尊!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我亦如是頂戴恭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何以故?令我廣得深智慧故。」

這是在講菩薩的心態。因為佛法太深太難,所以一般來講,我們受持的佛法,一定有些地方看不懂。雖然看不懂,還是要小心地守護著它。以這個《大般涅槃經》來說,很多地方我們看不懂,看不懂要怎麼辦?先放著,小心地守護著它。因為我們常常去讀誦它,讀久了的話,你智慧慢慢就開了。所以因為我們能夠頂戴恭敬,能夠守護如來所說的這個大乘法義,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得到又廣又深的智慧。

.........

[1] 這裡的大迦葉是指頭陀行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與下面的迦葉菩薩不是同一人。

(本文摘自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第六期)

註:《大般涅槃經》是佛陀在人間最後一天所說的了義經,闡述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以及眼見佛性的義理。這部經可以矯正流行的錯謬見解,讓學人避開學佛的誤區,直心進入大乘佛法的堂奧。全集下載網址:http://pan.baidu.com/s/1dDw7FhB

1.推薦電子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下載地址:http://url.cn/44laROf

2.推薦推薦佛學教科書《實證佛教導論》,電子版(部分內容)下載:http://pan.baidu.com/s/1pJN8FLx(用PDF閱讀軟體打開)

3.推薦修行佛法最應該珍藏的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2wb5e.html

推薦閱讀:

釋迦牟尼是一個斯基泰人嗎?
【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索達吉堪布:佛陀開示的三種魔業
怎麼不犯愚痴而生慧?
羅漢、菩薩、佛陀是甚麼?

TAG:壽命 | 佛陀 | 涅槃 |